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书房内,气氛有些凝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龙涎香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皇家的气息。

李世民坐在宽大的龙椅上,龙椅是用紫檀木打造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扶手处镶嵌着硕大的夜明珠,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他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因为忧虑而显得格外深刻,手里拿着一份西域的战报,战报的纸张已经被他捏得有些褶皱。

战报上的内容让他心情极为沉重。吐蕃军队近期频频在边境挑衅,烧杀抢掠,大唐的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因为地形不熟,加上冬季将至,士兵们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接连吃了几个小败仗,损失了不少兵力和粮草。

“废物!都是废物!” 李世民猛地将战报摔在面前的御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震得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朕养着你们,是让你们为朕镇守边疆,不是让你们节节败退!”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眼神像刀子一样锐利,扫过站在下面的几位大臣,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低下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房玄龄站在最前面,他穿着一身紫色的官袍,须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他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吐蕃向来是大唐的劲敌,其骑兵勇猛善战,加上熟悉地形,确实很难对付。想要彻底解决吐蕃的威胁,恐怕需要从长计议。

长孙无忌站在房玄龄旁边,他穿着一身绯色官袍,表情严肃,眼神闪烁。他知道,陛下此刻正在气头上,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不如先沉默不语,等陛下气消了再说。而且,西域的战事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涉及到朝堂上的权力平衡,稍不留意,就可能引火烧身。

其他几位大臣也都低着头,各自想着心事,整个御书房里一片死寂,只有李世民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身体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司农寺卿李杰求见,说是有边关急报。”

李世民正在气头上,闻言更加不耐烦,怒喝道:“什么急报?没看到朕正在处理要事吗?边关的事还不够让朕烦心的?让他滚回去!等朕有空了再说!”

“陛下,李大人说事情紧急,关乎军心,一刻也耽误不得,他已经在殿外候着了,说必须立刻面见陛下。” 内侍吓得头都不敢抬,硬着头皮说道。

李世民冷哼一声,正要发作,房玄龄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息怒。李杰此人,臣有所了解,向来沉稳谨慎,不是那种冒失鲁莽之人。若非真有天大的急事,绝不会如此失态,更不会在陛下处理军务时前来打扰。或许真的是边关有什么重要消息,不如让他进来看看,万一是什么好消息呢?”

长孙无忌也连忙附和道:“房相所言极是。李杰掌管司农寺,近期一直在研制药皂等军需物品,说不定他带来的消息与军需有关,这对于缓解边关的困境或许能有所帮助。陛下不妨听听他怎么说。”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他们的话还是有分量的。而且,他也知道李杰的为人,确实如他们所说,不是那种会无事生非的人。

“哼,让他进来!要是敢拿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烦朕,看朕怎么收拾他!” 李世民冷冷地说道,语气里依旧带着怒火。

“是,陛下。” 内侍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快步向外走去。

很快,李杰气喘吁吁地跑进了御书房。他因为一路疾驰,加上心情激动,脸上布满了汗水,头发也被汗水浸湿,贴在额头上,显得有些狼狈。他身上的青色便服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袖口还沾着些许尘土。

他一进门,也顾不上礼仪,“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起那封血书,大声说道:“陛下!边关捷报!尉迟将军从前线发来的急报!”

李世民见他如此狼狈,又如此冒失,刚要开口斥责他无礼,目光却落在了他手中那封沾着暗红色血迹的竹简上。那血迹在明黄色的御案和周围庄严肃穆的环境衬托下,显得格外刺眼,让他心中猛地一动。

“呈上来!” 李世民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一个内侍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竹简,生怕弄坏了这份可能关乎重大军情的急报,然后快步递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拿起竹简,入手感觉有些沉重。他定了定神,缓缓展开。起初,他的脸上还是一脸凝重,但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的眼睛越来越亮,像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中透出了阳光,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当看到 “药皂奇效!士兵冻疮发病率降七成,溃烂者收口加快!” 这句话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一拍御案,发出 “啪” 的一声巨响,震得案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里面的茶水溅出了不少。

“好!好一个李杰!好一个药皂!” 李世民激动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紧紧攥着竹简,因为用力,指关节都有些发白。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赞许,像是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口,“朕就说这药皂有用,当初你提出要研制药皂防治冻疮时,还有人说你是异想天开,现在看来,朕果然没看错你!”

他反复翻看着血书,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上面的内容,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尉迟恭是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勇猛善战,为人耿直,绝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这封血书,用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证明了药皂的神奇功效。

要知道,每年冬天,边关因为冻疮减员的士兵数量都让他忧心忡忡。那些年轻的士兵,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因为这不起眼的冻疮失去战斗力,甚至失去生命,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多大的损失,对于国家来说,又是多大的浪费!如今,药皂竟然能将冻疮发病率降低七成,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边关的战斗力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意味着能有更多的士兵活着看到明年的春天,意味着大唐的边疆能多一份安稳!

“陛下,尉迟将军还恳请再发五千块药皂,越快越好,另外还需要大量的治刀伤药膏,用于救治战场上受伤的士兵。” 李杰见李世民如此高兴,连忙趁机说道,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李世民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说道:“准!不仅要发,还要多给!传朕旨意,立刻调拨三万贯,由司农寺全权负责,即刻扩建药皂工坊和药膏工坊,招募更多的工匠,务必满足军需!所需的药材、工具,不管是哪个部门的,都要优先调配!谁敢延误,以通敌论处!”

“臣遵旨!谢陛下!” 李杰连忙磕头谢恩,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 “咚” 的一声响。他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有了陛下的旨意,就有了足够的资源和权力,一定能尽快完成尉迟将军的嘱托。

旁边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喜悦。药皂能有如此奇效,对于缓解边关的压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之前虽然也支持李杰研制药皂,但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心中对李杰也多了几分敬佩。

李世民看着李杰,眼神中充满了赞许和欣赏。他走上前,亲自将李杰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一种亲切和肯定。“李杰,你这次立了大功!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是朕能做到的,尽管开口!金银财宝、官职爵位,只要你想要,朕都可以满足你!”

李杰心中一动,他想到了很多东西。他想到了正在研发的新式纺织机,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他想到了药皂和药膏的配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需要更多的药材进行试验;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研发和推广新的技术和产品,那对于大唐的发展将会有多大的帮助。

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提这些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药皂和药膏送到边关,解将士们的燃眉之急。而且,他也明白,李世民虽然现在很高兴,但官场险恶,过于张扬并非好事。

他躬身说道:“陛下,臣不敢奢求赏赐。能为陛下分忧,为边关将士出力,是臣的本分,也是臣的荣幸。只要能让边关的将士们少受些苦,能让大唐的边疆安稳,臣就心满意足了。”

李世民见他如此谦虚,不贪功,不求赏,更是满意,点了点头说道:“好!好一个忠心耿耿的李杰!你有这份心,朕很欣慰。但功不可没,赏赐还是要有的。这样吧,朕再拨给你五千两白银,专门用于药皂和药膏的研发,务必让它们的效果更好,能更好地为将士们服务。另外,司农寺可以自行招募工匠,所需粮草、住所,由户部和工部负责供应,不必再层层上报,耽误时间。”

“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期望!” 李杰再次磕头谢恩,心中充满了感激。陛下的这些赏赐,虽然不是金银珠宝和高官厚禄,却比那些更实用,对于他接下来的工作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李世民又叮嘱了几句,让他务必尽快将药皂和药膏送到边关,不得有丝毫延误,然后才让他退下。

李杰拿着圣旨,走出御书房,心中充满了干劲。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庄严的御书房,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完成任务,为大唐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到司农寺,李杰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工匠和官员,将边关的捷报和陛下的旨意传达下去。

司农寺的大堂里,挤满了人,大家都竖着耳朵,认真地听着李杰的话。当听到药皂让边关士兵的冻疮发病率降低七成时,大堂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工匠们脸上都露出了自豪和喜悦的笑容。他们日夜辛劳,终于有了回报,而且是如此重大的回报,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

“各位,” 李杰站在堂前,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边关的将士们在等着我们,陛下也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从今天起,所有人都加班加点,药皂工坊和药膏工坊全天开工,人歇工不歇!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制出五千块药皂和足够的治刀伤药膏!所需的一切,朕已经向陛下请旨,都会优先供应,大家只管安心工作!”

“是!谨遵大人命令!”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响彻整个大堂,充满了决心和力量。

散会后,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整个司农寺都忙碌了起来。药皂工坊里,熬制皂基的大锅里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的药香;雕刻药皂的工匠们凝神聚力,手中的刻刀飞快地舞动着;包装的工匠们则小心翼翼地将做好的药皂放进木箱里,贴上封条。

药膏工坊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制药的工匠们按照配方,将各种药材研磨、混合、熬制,空气中弥漫着苦涩的药味,但这药味在大家闻来,却像是希望的味道。

李杰穿梭在各个工坊之间,不时停下来指导工匠们的工作,解决遇到的问题。他看到工匠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带着高昂的斗志,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他走到信使休息的房间,看到信使已经睡了过去,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的笑容。旁边的马厩里,那匹枣红色的战马也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兽医正在为它处理磨破的马蹄,给它喂食上好的草料。

李杰轻轻带上门,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接下来的,就交给他们了。

夜幕降临,长安城渐渐安静了下来,但司农寺的工坊里依旧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火光映照着工匠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也映照着那些正在制作的药皂和药膏。这些凝聚着智慧和汗水的物品,即将踏上前往边关的旅程,它们将带着长安的温暖和希望,为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送去最坚实的守护。

而在御书房里,李世民依旧拿着那封血书,反复看着。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他让人将这封血书抄录多份,分发给各个部门,让他们都看看药皂的神奇功效,也让那些曾经质疑李杰的人看看,他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传旨,” 李世民对身边的内侍说道,“赏赐司农寺卿李杰锦缎百匹,黄金百两,加封其为太中大夫,以资鼓励。”

“是,陛下。”

李世民看着窗外,夜色深沉,星光璀璨。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大唐的未来,将会因为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人才而更加美好。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的军队在边关奋勇杀敌,看到了百姓们安居乐业,看到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

司农寺的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像是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封带着血迹的捷报,源于那块小小的药皂,更源于无数人为了守护家国而付出的努力。这血书里的捷报,不仅仅是一份军功,更是一份希望,一份属于大唐的,光明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