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总工她只想搞事业 > 第155章 自己的信念,动摇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自己的信念,动摇了

张良走在咸阳的街巷间,感觉自己的认知正在被一寸寸地颠覆。

他刻意避开那些光鲜的主干道,专往寻常巷陌、市井深处钻。

护卫们似乎得了指令,只要他不试图接近宫禁或军事要地,便由得他去,只是不远不近地跟着,像两道沉默的影子。

他看到一个不大的街角,几名穿着皂衣的小吏正在张贴告示,周围围了不少百姓。

张良驻足,凝神看去。那告示并非通缉令或征役令,而是用清晰的篆文(旁边似乎还有更简化的字标注)写着,少府将招募懂得楮皮、藤皮处理技术的工匠,待遇从优。

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有人面露喜色,有人跃跃欲试。

“听说官家又要招工了,这次是造纸坊!”

“是啊,工钱给得厚道,还能学手艺!”

“我家那小子手巧,回头让他去试试!”

没有强迫,只是招募。

张良沉默,这与他所知秦朝动辄“发闾左”、强征民夫的做法大相径庭。

他缓缓走到一处相对僻静的里坊,正巧看到两名市吏在调解一场纠纷。

一个卖陶罐的老翁不慎碰倒了一个年轻人的书箱,竹简散落一地,其中一个陶罐也摔碎了。

老翁吓得面如土色,连连作揖。那年轻人虽面露不悦,却并未发作。

市吏上前,先查看了情况,然后对那人说:“按《金布律》,无心之失,损人器物,照价赔偿即可。老翁非故意,且年迈,可否酌情?”

那人看了看浑身发抖的老翁,又看了看地上散落的、并非珍贵典籍的竹简。

皱了皱眉,最终摆摆手:“罢了,些许竹简,我自己收拾。罐子钱也不必赔了,以后小心些。”

老翁千恩万谢。市吏记录下来,对双方都叮嘱了几句,便离开了。

张良怔在原地。《金布律》他知道,秦律确实有赔偿的规定,但官吏在实际执行中如此“和稀泥”。

甚至偏向弱势的老者,而那人也并未不依不饶……这与他印象中秦吏刻板严苛、动辄施刑的形象截然不同。

【难道秦律……并非全然冰冷?】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随即被他强行压下。

【定是那顾念一为了蛊惑于我,故意安排的戏码!】

他心烦意乱,转身欲走,却不知不觉走到了渭水边一片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巨大工地旁。

这里,便是顾念一选定的“大秦皇家学院”地址。

只见大片土地已经被平整,地基沟壑纵横,大量役夫和工匠正在忙碌。

但与他想象中皮鞭呼啸、民夫面黄肌瘦的景象不同,这里的秩序虽然紧张,却并不混乱。

役夫们喊着号子,合力抬着用水泥预制的构件,有专人负责分发饮水和食物,甚至还能看到几个穿着少府服饰的人,拿着图纸在现场指挥、测量。

最让他侧目的是,工地旁居然还搭着几个草棚,里面似乎有懂得医理的人在给不小心划伤或中暑的役夫处理伤口。

“快点快点!这边地基要夯实!水泥砂浆跟上!”

“注意安全!戴好藤帽!”

“换班了!吃饭休息!”

吆喝声、号子声、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张良看到那些役夫的脸上,虽然带着汗水疲惫,却并无多少怨愤之色,甚至有些年轻役夫眼中还带着一种……对正在亲手建造的庞然大物的好奇与期待?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激烈的争论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不远处一个临时搭建的凉棚下,几个人正围着一张巨大的草图讨论着。

其中一人,正是他“熟悉”的顾念一,她指手画脚,声音清脆,她旁边是长公子扶苏,面带温和,不时点头。

还有一个气质沉稳的中年文士(萧何),负责记录和补充细节。

而争论的另一方,是两位年轻的官员。其中一个,面容俊朗,眼神灵动,穿着一身崭新的御史台官服,正指着图纸的某处,侃侃而谈:

“殿下,顾大人,萧先生,藏书阁与教学楼之间,距离过近。”

“将来学子众多,人流往来,难免嘈杂,恐影响藏书阁清静,亦干扰教学。不若将藏书阁再往后移五十步,中间以竹林或回廊隔开,既显幽静,又可作为学子课余休憩之所。”

顾念一摸着下巴:“有道理啊……但是移那么远,下雨天跑去借书多不方便?”

那年轻官员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可在藏书阁与各教学楼之间,修建带顶棚的廊道,遮阳避雨,通行无阻。虽多费些工料,然长远来看,利于学子,亦显学院规划之周密。”

扶苏闻言点头:“陈御史此言甚善,考虑周详。”

萧何也颔首:“移后五十步,用地亦足够,且更符合藏书之所需静谧。廊道之议,亦属可行,可列入预算细则。”

顾念一终于拍板:“好!就按陈平说的改!”

陈平?这个名字他未曾听过,但观其年纪轻轻,已是御史,且能在顾念一、扶苏、萧何面前如此从容献策,见解独到,绝非寻常之辈。这就是如今秦国吸纳的人才吗?

似乎是感应到他的目光,那位名叫陈平的年轻御史忽然转过头,朝张良这边望来。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不期而遇。

陈平的眼神带着一丝探究,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看到了张良那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及身边那两名明显是护卫的人,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对张良露出了一个恰到好处、既不显热络也不失礼数的微笑,轻轻颔首示意。

张良心中微凛,下意识地避开了对方的目光。他能感觉到,这个陈平,是个极其聪明且善于观察的人。

自己这副“被半软禁”的尴尬处境,恐怕已被对方看穿七八分。

他不想在此多做停留,尤其是被顾念一发现。他立刻转身,对护卫低声道:“回去吧。”

护卫应了一声,依旧沉默地跟随着他。

走在回客馆的路上,张良的心绪比来时更加纷乱。市井的生机、官吏的“宽和”、工地的秩序、还有那个惊鸿一瞥、锋芒初露的陈平……

咸阳,这个他本欲倾覆的帝国心脏,正在他面前展现出一种复杂而陌生的面貌。

它依旧强大,却似乎不再仅仅依靠严刑峻法,它依旧集权,却在某些角落透出诡异的活力与人情味。

自己,该何去何从?

张良第一次感到,自己的信念,动摇了。而与陈平的短暂对视,仿佛是一个无声的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