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秦总工她只想搞事业 > 第154章 似乎真的在一种新的秩序下,找到了某种生活的盼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似乎真的在一种新的秩序下,找到了某种生活的盼头

从张良那里出来,顾念一没扎进学院筹建那堆繁琐的事务里。

不知怎的,她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她甩了甩头,决定暂时把这些纷乱的思绪抛开,拐了个弯,去了少府下属的官营工坊区。

工坊区比之前又扩大了不少,人声鼎沸,秩序井然。

顾念一很容易就在管理文书的小院里找到了吕雉。

吕雉正伏在案前,核对着一摞厚厚的物料进出记录。

她穿着一身素净但合体的深色衣裙,头发一丝不苟地绾起,眉宇间既有女子的细致,又多了几分处理事务历练出的沉稳与干练。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见是顾念一,脸上露出一抹真切的笑容,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

“念一,你怎么来了?”她迎上前,语气熟稔而带着关切。私下里,她早已不拘谨地称呼顾念一为“大人”。

“来看看吕姐姐你啊,”顾念一笑着走过去,很自然地拿起桌上的记录翻了翻,啧啧称赞,“瞧瞧这账目,清晰明了,比我强多了。这边一切都还顺利吧?”

“托你的福,一切都好。”吕雉引她坐下,亲手给她倒了杯温水。

“新招的这批女工上手很快,‘大秦官造’的标识也都按要求印刻上去了。只是近来麻料供应有些吃紧,温钊那边派人来说,印刷拼音册子和新教材的进度可能会受影响。”

提到这个,顾念一就有些没好气:“哼,还不是洪栾那帮老家伙搞的鬼!没事,我已经让萧先生想办法从民间渠道找补了,实在不行,我去找陛下告状!”

听她如此自然说告状,吕雉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的笑意,却也早已习惯。

她低声道:“朝堂之事,我不好多言。只是你凡事多加小心,那些人……树大根深。”

“知道啦,吕姐姐放心。”顾念一摆摆手,表示自己心里有数。

她端起水杯,状似不经意地,用闲聊的口吻说道:“吕姐姐,如今这工坊规模越来越大,事务也越来越多,你一个人操持,实在太辛苦了。我看啊,是时候该培养几个得力助手了。”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吕雉拿着茶杯的手却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她何等聪慧,立刻就从顾念一这看似随意的话语中,听出了更深层的意味。培养得力助手?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没有立刻追问,只是抬起眼,静静地看着顾念一,仿佛能洞察人心。

顾念一被她看得有点不自在,摸了摸鼻子,补充道:

“好嘛好嘛……我只是觉得吕姐姐你的才能,未来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默了一瞬,吕雉了然地轻轻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情绪,只是平静地应道:“好,我明白了。我会留心的。”

没有多问一句,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欣喜或不安,只是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并且立刻开始思考执行。

这份沉稳和识大体,让顾念一心中暗暗赞叹。不愧是历史上能执掌大汉江山的女人!

见吕雉领会了自己的意思,顾念一也不再多说。两人又聊了些工坊的趣事和家常,关心了一下吕雉的生活。

在吕雉这里坐了约莫半个时辰,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默契。

顾念一感觉自己因为张良而有些郁结的心情好了不少。

她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好啦,不打扰吕姐姐忙了。我那学院还有一堆事儿呢,得继续去折腾了!”

“快去吧,注意休息。”吕雉将她送到院门口,看着她风风火火离开的背影,眼神复杂。

得力助手啊……看来,这咸阳城的风,还要刮得更猛一些。而她,似乎也将被卷入这风眼的更深处。

而在那座清静却暗含禁锢的客馆中,沉默了许久的张良,终于动了。

复仇的念头像一根毒刺,深扎在心底。

但顾念一的话,以及眼前这鲜活生动的景象,就像不断冲刷着这根毒刺的流水,让它带来的刺痛变得有些模糊和……不确定。

“亲眼去看看……”他低声重复着顾念一的话,目光落在了桌案上那枚冰冷的“议郎”腰牌上。

犹豫、挣扎、好奇、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想要验证某种可能性的冲动,最终战胜了抵触。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拿起了那枚腰牌,触手冰凉。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衣袍,他推开房门。

门外,两名身着便装、身形挺拔的护卫立刻看了过来,态度恭敬却不容置疑:“张先生,可是要出门?”

张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等奉命护先生安危,为先生引路。”其中一人说道,“先生欲往何处?”

张良沉默片刻,目光投向窗外那喧嚣的市井,缓缓吐出两个字:“市井。”

他要去看看,这咸阳的底层,是否真的如表面这般“祥和”。

他要去听听,这秦地的百姓,是否真的甘愿被“暴政”统治。

于是,在两名“护卫”一左一右看似陪同实则监视的簇拥下,昔日韩国的贵胄公子,今日大秦的阶下之囚(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第一次真正踏入了咸阳城的市井之中。

他走过平整得不可思议的水泥路面,他路过飘着豆香气的豆腐坊,看到百姓用几枚铜钱就能换得一块雪白软嫩的豆腐,脸上洋溢着简单的快乐。

他听见蒙学讲堂里传来孩童稚嫩却清晰的跟读拼音的声音,他甚至在一个售卖“大秦官造”漆器的摊铺前,看到有农人模样的男子,小心翼翼地用积攒的钱换了一个印着玄鸟标识的漆碗,那珍视的模样,不似作伪……

这一切,都像无声的洪流,冲击着张良固守了多年的认知。

没有想象中的愁苦麻木,没有预料中的怨声载道。

这里的百姓,似乎真的在一种新的秩序下,找到了某种……生活的盼头?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困惑与挣扎也愈发剧烈。

这一切,是真实的吗?还是那位顾少府和秦皇帝精心营造的假象?

张良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向着那人群更密集、声音更嘈杂的闹市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