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00章 瑜危局变,荆南风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0章 瑜危局变,荆南风起

赤壁,江东水军旗舰。

周瑜那口压抑许久的鲜血,如同决堤的洪流,不仅染红了他胸前的衣襟,更仿佛抽空了他所有的精气神。他倒在吕蒙怀中,脸色灰败如纸,气息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那双曾睥睨江山的凤眸紧闭,唯有微微蹙起的眉峰,还残留着一丝不甘与无尽的痛楚。

“都督!!”

“快!医官!速传医官!!”

旗舰之上一片大乱,鲁肃、吕蒙等人围在周瑜身边,焦急的呼喊声与仓促的脚步声交织,将方才那剑拔弩张、誓要踏平江陵的肃杀气氛冲得七零八落。

鲁肃当机立断,一把扶住几乎瘫软的周瑜,对吕蒙厉声道:“快!护送都督回营静养!此地由我暂代指挥!”

吕蒙也知道事态严重,不敢怠慢,立刻与亲兵一起,小心翼翼地将昏迷的周瑜抬下船楼,送往中军大营。

鲁肃站上船头,望着下游仍在燃烧的船骸,以及江陵方向隐约可见的严阵以待的守军,又看了看周围因主帅突然倒下而显得有些惶惑的将士,心中一片沉重。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沉稳地传令:

“各军严守阵型,不得妄动!救火船只继续扑救,其余各部,原地待命!没有我的将令,一兵一卒不得擅离!”

他选择了最稳妥的策略——收缩防御,稳定军心。周瑜的倒下,如同擎天之柱崩塌,此刻的江东水军,再也经不起任何一场冒险的豪赌了。

江面上的滔天杀意,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骤然冰消瓦解,只剩下燃烧的余烬和一种更加令人不安的死寂。

江陵城头,诸葛亮与庞统自然也看到了江东水军的异动。

“看其旗号变换,阵型收缩……莫非周瑜……”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他精通医理,观周瑜日前咳血之状,便知其已是强弩之末,今日暴怒呕血,后果不堪设想。

庞统嘿然一笑,丑陋的脸上带着几分计谋得逞的快意,却又混合着一丝复杂:“火起而帅崩,此乃天意乎?还是周公瑾气数已尽?如此一来,江陵之围,暂解矣!”

很快,细作传回确切消息——周瑜急火攻心,吐血昏迷,已送回大营救治,水军指挥权暂由鲁肃接掌。

刘备闻讯,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唏嘘:“周公瑾英才盖世,奈何……天不假年。”他与周瑜虽为对手,但对其才华,亦是敬佩。

诸葛亮沉吟道:“周瑜病重,鲁肃代掌兵权,于我而言,确是喘息之机。鲁子敬性情敦厚,顾全大局,不似周瑜那般激进,或可与之交涉,打破眼下僵局。”

“交涉?”张飞环眼一瞪,“军师,如今他们主帅都倒了,正是俺们杀出去的好时机啊!”

关羽抚须道:“三弟不可。周瑜虽倒,然江东水军根基未损,鲁肃亦非庸才。此时贸然进攻,即便得胜,亦必损失惨重,且坐实了我等趁人之危之名,于大义有亏。孔明所言,交涉破局,方为上策。”

诸葛亮点头:“云长所言甚是。可即刻遣使,前往鲁肃军中,一来探问周都督病情,以示同盟之谊;二来,重申我代管南郡、共抗曹操之本意,望其以大局为重,解除封锁,恢复江路。”

这是一个以退为进、占据道义高点的策略。

庞统在一旁冷眼旁观,忽然插言道:“孔明欲行王道,自是稳妥。然,统有一言,江东经此变故,内部权力更迭,人心浮动,尤其是……那位放了这把火的甘兴霸将军,其处境恐怕微妙得很。我军或可暗中加以联络,若能得其臂助,则未来与江东交涉,筹码更足。”

他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因他之计而陷入风暴中心的猛将。

诸葛亮看了庞统一眼,羽扇微顿,并未立刻表态,只是道:“且看鲁肃如何回应再说。”

赤壁,江东中军大营。

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医官从周瑜帐内退出,对守候在外的鲁肃、吕蒙等人缓缓摇了摇头,低声道:“都督乃旧疾复发,加之急怒攻心,痰壅气闭,邪入心包……情形……甚为棘手,需静心调养,万不可再动怒气,否则……恐有性命之虞。”

鲁肃等人闻言,心头俱是沉重无比。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江陵刘备遣使前来,一是探病,二是商议解除封锁之事。

吕蒙闻言大怒:“黄鼠狼给鸡拜年!定是来看笑话的!不见!轰出去!”

凌统等一众少壮派将领也群情激愤,认为此乃刘备的挑衅。

“且慢!”鲁肃抬手制止了众人,他面色沉静,看向帐内依旧昏迷不醒的周瑜,又看了看义愤填膺的诸将,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周瑜倒下,千斤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他必须稳住局面。

“请使者进来。”鲁肃沉声道。

刘备的使者乃是孙乾,他礼仪周到,言辞恳切,充分表达了刘备对周瑜病情的“关切”以及对恢复同盟、共抗曹操的“期盼”。

鲁肃耐着性子听完,方才缓缓道:“有劳玄德公挂念,都督之疾,乃积劳所致,需静养些时日。至于江陵之事……”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琦公子乃景升公之后,玄德公代为照料,本无不妥。然,南郡乃至荆州归属,牵涉甚广,非我等臣子可擅自决定。不若暂且维持现状,待都督康复,再行商议,如何?”

他既未答应解除封锁,也未强硬拒绝,而是采取了“拖”字诀,将问题推给了尚未苏醒的周瑜,为自己整合内部、稳定局势争取时间。

孙乾知道此事急不得,能得到如此回应已属不易,便客气地告辞离去。

送走孙乾,鲁肃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看向吕蒙、凌统等人,肃然道:“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救治都督!封锁之事,暂依现状。各部谨守营寨,无令不得出战!”

“那……甘宁如何处置?”凌统忍不住问道,眼中带着恨意,“此次火灾,定然与他脱不了干系!”

提到甘宁,帐内气氛顿时一凝。所有人都知道,甘宁是周瑜昏迷前最后指认的“叛逆”。

鲁肃眉头紧锁,此事极为棘手。甘宁在军中也有一批拥护者,且并无直接证据证明他纵火,若贸然处置,恐引发内乱。但若置之不理,又如何安抚凌统等将领?如何对昏迷的周瑜交代?

沉吟良久,鲁肃方才沉声道:“甘兴霸……暂且解除其前线指挥之职,召回中军……‘协助’调查火灾起因。其部众,暂由公绩(凌统)你兼管。”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既剥夺了甘宁的兵权,限制了其行动,又未立刻将其下狱,留下了转圜余地。

然而,这个命令传到甘宁耳中时,他刚刚“扑灭”大火,带着一身烟尘返回自己的座船。闻听此令,甘宁脸色瞬间铁青,他猛地一拳砸在船舷上,木屑纷飞!

“鲁子敬!尔亦不信我?!”他低吼一声,眼中充满了被背叛的愤怒与绝望。他知道,自己此刻已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而与此同时,一封装有鲁肃处置甘宁决议的密报,已由“暗羽”的快船,飞速送往竟陵。

竟陵,军师府。

林凡看完了墨衡呈上的密报,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周瑜病重,鲁肃维稳,甘宁被削权软禁……这一切,都在他与庞统的推演之中。

“鲁子敬的选择,不出所料。”林凡将密报递给一旁新晋的军师中郎将——庞统。自落枫亭会面后,庞统已正式投入林凡麾下,暂居此职。

庞统快速浏览一遍,丑陋的脸上露出标志性的、带着几分狠辣的笑容:“鲁肃维稳,乃取死之道!周瑜在,可凭其威望强行压制各方矛盾。周瑜倒,则矛盾必发!他此刻不敢动甘宁,便是其软弱之明证!军师,此乃天赐良机!”

“哦?士元有何高见?”林凡问道。

“甘宁此刻,如同困兽,对江东已然绝望。”庞统眼中精光闪烁,“我军当立刻遣一能言善辩、且与甘宁有旧者,秘密前往接触,陈说利害,诱其来投!若能得甘宁及其麾下精锐水军,则我竟陵,如虎添翼!自此,长江之上,我亦有一席之地,不再受制于周瑜!”

林凡闻言,心中一动。甘宁的水战之能,他是深知的。若真能得其归附,无疑是打破目前战略平衡的关键一子。然而……

“甘宁性情刚烈,对孙氏旧情未必全忘。此时招揽,是否操之过急?若其不从,反而打草惊蛇。”林凡沉吟道。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庞统断然道,“此刻甘宁心中怨愤已达顶点,正是意志最薄弱、最易被说动之时!若待鲁肃稳住局势,或周瑜病情好转,则机会尽失!统愿亲笔修书,陈说江东之负他,竟陵之重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再派一合适之人,携信前往,必可成功!”

林凡看着庞统那充满自信与冒险精神的眼眸,知道这是他投入麾下的第一次重大献策,其心甚切。他权衡再三,想到高顺仍在养伤,甘宁若来,水陆皆可得大将,此诱惑实在太大。

“好!”林凡最终下定决心,“便依士元之策!修书之事,由你负责。至于送信之人……”他目光转向墨衡。

墨衡立刻躬身:“属下愿往。属下曾与甘宁有过接触,对其心性有所了解。”

“不,”林凡却摇了摇头,“你目标太大,且‘暗羽’身份敏感。此去,需一身份相对清白,又足以取信于甘宁之人。”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人选——那位曾与甘宁在江夏有过交情、如今在竟陵协助处理民政的旧识。

“让伊籍先生去一趟。”林凡做出决断,“他乃荆州名士,身份清贵,与甘宁有旧,且不涉军务,由他前往探病(指周瑜,实为接触甘宁),最为合适。”

计策已定,庞统立刻去奋笔疾书,墨衡则前去安排伊籍秘密出行之事。

林凡独自走到院中,仰望着荆襄那变幻莫测的天空。周瑜这棵大树的骤然倾颓,让整个荆南的格局为之松动。甘宁,这颗危险的棋子,能否被他成功攫取?攫取之后,是能助他乘风破浪,还是……会引来更猛烈的反噬?

风,自北方而来,带着山雨欲来的潮湿气息,吹动了林凡的衣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