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 > 第232章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2章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探戈”计划与“星梭动力”的接触,在一种高度谨慎却又暗流涌动的氛围中展开。苏晚晴通过那个与列支敦士登某皇室基金会关联的学术交流平台作为可信的中间人,几经周折,终于与“星梭动力”的创始人兼cEo,安娜·佩特洛娃博士,建立了加密视频连接。

屏幕那端的佩特洛娃,是一位年近五十、气质冷峻的女性,银灰色的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西伯利亚的寒风,带着典型东欧学者特有的务实与近乎苛刻的敏锐。她的背景颇为传奇,祖父是苏联时代顶尖的火箭发动机专家,她本人则在继承了家族学识后,于柏林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一手创立了“星梭动力”。她没有丝毫寒暄,开场白直接得如同技术报告:

“苏女士,我研究过‘奇点’的技术白皮书和ocA的架构理念。我必须承认,在分布式计算和网络韧性方面,你们走在了前面。‘星梭’的推进系统和平台技术,确实能够为你们构想中的下一代高性能星座提供关键支撑,尤其是在轨道寿命和机动能力上。”

她话锋一转,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核心困境:

“但是,愿景和技术优势,在现实的规则壁垒面前,往往不堪一击。‘环球宇航’及其背后的GdESA势力,绝不会坐视我们合作。他们掌控着国际电信联盟的频谱分配话语权,把持着关键航天零部件的出口管制清单,甚至能影响主要发射场的档期安排。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个庞大的专利壁垒,覆盖了从卫星设计到在轨管理的无数个环节。”

她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苏晚晴:

“现有的国际航天合作规则、出口管制体系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就是他们手中最坚固的盾牌和最锋利的长矛。我想知道,‘奇点’打算如何绕过,或者说,正面突破这些规则?如果答案不能让我信服,那么这次对话就没有必要继续。”

佩特洛娃提出的,是一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问题。这不仅仅是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在既定规则框架下的不对称战争。

这个问题被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奇点”最高层的战略会议室。与会者包括林小一、苏晚晴、顾言、负责法务与国际关系的副总裁,以及“织网”小组的核心分析师。气氛凝重。

传统的应对思路被一一提出,又逐一被否定。

“我们可以尝试寻找规则漏洞,进行规避设计……”法务副总裁刚开口,就被分析师打断:“难度极大,GdESA的律师团不是摆设,而且他们会不断修补漏洞。”

“或者,我们能否通过游说,在某些国家的航天政策上打开缺口?”顾言提出。

“周期太长,不确定性太高,GdESA的政治游说能力远超我们。”苏晚晴摇头。

“那就只能接受他们的规则,在夹缝中求生存?”有人悲观地说。

一直沉默倾听的林小一,此刻缓缓抬起头,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脸上没有任何妥协的神色,反而带着一种挑战者固有的锐气和洞察本质的冷静。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在别人设定好的棋盘上,按照别人的规则下棋?”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当现有的规则体系,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垄断地位、阻碍新技术和新玩家崛起的时候,盲目地遵守规则,就等于主动戴上了枷锁,接受了注定失败的命运。”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巨大电子白板前,拿起触控笔,干净利落地画了两个没有交集的圆圈。一个标注着“旧规则体系”,另一个则写着“ocA新生态”。

“GdESA和‘环球宇航’赖以生存的,是这套旧的规则——”林小一的笔尖重重地点在第一个圆圈上,“它建立在国家壁垒、技术黑箱、市场垄断和排他性联盟的基础之上。这套规则维护了过去的秩序,但也窒息了未来的可能性。”

他的笔尖移动到第二个圆圈,语气变得昂扬:

“而我们的ocA联盟,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态——它基于开放标准、分布式架构、全球协作和共享共赢的理念。这才是未来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他的笔锋陡然一转,在“旧规则体系”的圆圈上,用力地画了一个巨大的叉!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他一字一顿,声音斩钉截铁,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宣言,“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旧规则成为进步的阻碍时,它就应该被重塑!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乞求在旧规则的宴席上分得一点残羹冷炙,而是要凭借我们的技术实力、生态凝聚力和对未来的洞察力,去建立一套新的、更先进、更公平的‘事实标准’和‘商业惯例’!我们要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会议室炸响,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随即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这是何等的魄力和格局!

林小一转过身,目光如炬,为“探戈”计划与“星梭动力”的合作,定下了一个极具颠覆性和攻击性的战略基调:

技术架构层面:绕行与创新

“联合‘星梭动力’,成立联合设计团队。目标不是修补改进,而是从头设计全新的卫星平台和电推进系统架构。核心原则:尽可能规避‘环球宇航’的专利地雷阵,大量采用我们ocA内部的开源技术标准、‘奇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烛龙’架构计算单元,以及来自‘极光科技’等‘特殊客户’的非受限关键部件。我们要打造一款从基因上就不同于旧体系产品的‘新物种’。”

供应链层面:重构与自主

“充分利用我们正在通过‘织网’行动构建的、包括‘极光科技’、‘京滨化学’在内的全球‘非主流’但技术顶尖的供应链网络,同时深度融合国内加速崛起的航天产业链,为‘星梭动力’提供稳定、可靠、不受制于人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替代方案。我们要建立一条完全独立于GdESA体系之外的、高弹性供应链。”

市场与商业模式层面:颠覆与闭环

“不直接去冲击已经被‘环球宇航’垄断的传统卫星发射和运营市场。我们的主战场是ocA联盟内部和那些渴望摆脱单一依赖的‘全球南方’国家。为他们提供‘端到端’的定制化空间信息解决方案——从卫星设计制造(联合‘星梭动力’)、发射(寻求与新兴商业航天公司或友好国家合作)、到组网运营(基于ocA协议)、再到数据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循环的生态闭环。让旧规则的壁垒,鞭长莫及。”

规则与标准层面:争夺与定义

“积极主动地将我们ocA的空间网络接口协议、数据安全标准、在轨服务规范推向全球,通过开源、合作和市场优势,争取使其成为未来低轨卫星网络领域的事实标准。我们要从规则的被动遵守者,转变为规则的定义者和输出者,从根本上瓦解传统巨头的霸权基础。”

这套策略,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也蕴含着极大的现实风险和执行难度。但这恰恰是“奇点”的灵魂所在——从不甘于在既定轨道上跟随,永远致力于闯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自己定义方向和终点。

当苏晚晴带着这套充满颠覆性的“打破规则”合作框架,再次与安娜·佩特洛娃进行视频会谈时,她详细阐述了林小一的构想,没有回避其中的困难,但更强调了其蕴含的划时代意义。

屏幕那头的佩特洛娃,全程沉默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锐利的眼睛,闪烁着不断变化的光芒,从最初的审视、怀疑,逐渐转变为深思,最后,当苏晚晴讲到“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时,一抹极其复杂的神色在她眼中闪过,混合着长期被压抑的愤懑、看到希望的激动以及破釜沉舟的决绝。

视频里陷入了长达一分钟的寂静。终于,佩特洛娃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向前倾了倾身,她脸上的冰霜仿佛融化了一些,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带着铁锈味的弧度。

“很有意思……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想法。”她的声音比之前低沉了一些,却透出一股被点燃的火焰,“这确实比在‘环球宇航’设定的牢笼里,戴着镣铐跳舞,要有吸引力得多。一直躲在角落里抱怨规则不公,确实不如亲手去打造一个新的棋盘。”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穿透屏幕,仿佛与远在东方的林小一直接对视:

“‘星梭动力’……愿意参与这场……‘规则重塑’的冒险。让我们看看,究竟是我们这些挑战者能定义未来的天空,还是那些老古董能永远把持着通往星空的大门。”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这句话,从此成为了“奇点”在波澜云诡的全球科技博弈中,日益清晰和坚定的行为哲学。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技术挑战者,而是要成为旧秩序的掘墓人和新规则的奠基者。与“星梭动力”的合作,也因此超越了一次简单的技术采购或战略联盟,它变成了一场旨在颠覆整个航天产业格局的、大胆而恢弘的宣言与实践。这条“破局”之路,注定布满了旧世界守卫者布下的荆棘与陷阱,但也正因为其艰难,才更彰显出那试图冲破苍穹、改变世界格局的非凡勇气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