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 > 第230章 “芯片会记住每一次攻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0章 “芯片会记住每一次攻击。”

“捕兽夹”小组的工作环境充满了高压与专注。在陈岩的带领下,团队对那个隐藏在“火种”芯片调试模块中的硬件木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剖析。这不仅仅是代码分析,更是深入到晶体管级别、在时序的缝隙中寻找蛛丝马迹的侦探工作。

他们毫不犹豫地启动了烛龙之鳞计划所孕育而生的最前沿科技成果:动态故障注入以及侧信道分析技术!这项技术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可以精确无误地对目标区域实施精细操作。此刻,它被用来小心翼翼地刺激着那个神秘莫测的异常地址指针附近错综复杂的逻辑电路,并密切关注着它们之间微妙而又关键的互动反应。

整个探索过程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且需要极度耐心与专注。就好像要从数以亿计的细小沙砾当中去寻觅那颗独一无二、带有特殊磁性标识的砂子一样艰难困苦。然而,经过整整几个星期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奋力攻关之后,陈岩带领他的精英团队总算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仅在于成功破解并还原出这个隐藏极深的硬件木马背后完整无缺的触发——一个融合了特定数据包排列组合顺序、精准时间节点把控以及辅助功能组件独特运行状态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超级复杂密码体系;更为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意外洞察到这个看似普通平凡的木马实际上远非仅仅只是一款单纯具备破坏能力的恶意软件那么简单而已……

“这是一个间谍与破坏的双重后门。”陈岩在向林小一汇报时,尽管疲惫,眼中却燃烧着兴奋的火焰,“它的首要功能是潜伏和窃取。当被特定密钥激活时,它能在特定操作周期内,悄无声息地将芯片内部关键寄存器、缓存数据,甚至部分未加密的指令流,通过一个极其隐蔽的旁路通道泄露出去。只有在无法窃取数据,或者接收到特定‘清除’指令时,它才会执行我们之前遇到的逻辑炸弹功能,引发系统故障。”

这个惊人的发现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令在场的每个人都不禁倒抽一口冷气!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对手的野心竟然如此之大,其手段更是超乎想象地狠毒狡诈!他们的目的远非仅仅破坏那么简单,而是妄图窥探“奇点”以及 ocA 网络的核心运行状况及关键数据。

林小一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他紧紧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只见他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到底能不能确定数据泄露的具体路径和最终目的地啊?”

面对林小一那仿佛能够冻结一切的目光,陈岩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实在太难了……对方显然做足了充分准备,使用了层层叠叠的跳板和严密复杂的加密技术。不过好在咱们也不是吃素的,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终于成功捕获到了几个极为微弱且极不寻常的射频信号特征——这些信号似乎全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位于海外的某个特定 Ip 区段。依我看呐,这里头多半有文章可做,说不定正是那些该死的数据泄露出去的通道呢!而且你们知道吗?那个可恶的木马拥有超高的权限,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干扰芯片内部所固有的安全监控装置,从而使得它们对于这种微乎其微的异常情况完全视若无睹!”

林小一沉默片刻,下达了指令:“按照原计划,启动‘特制’芯片的生产。但方案需要升级——不仅要能反向控制,还要能记录和溯源。”

“铁砧”计划下的芯片生产线迅速调整。一批特殊的“火种”芯片被生产出来。在这些芯片中,那个被发现的硬件木马被巧妙地“改造”了:

其最终控制权被一个由“奇点”掌握的、更高级的加密指令集覆盖。

植入了一个微型的、不可擦除的“黑匣子”记录模块,能够详细记录任何试图激活、操控该后门的行为特征、指令序列和时间戳。

与“烛龙之鳞”主动防御系统深度联动,一旦检测到激活企图,不仅能阻断和反向追踪,还能根据指令,向攻击源反馈精心伪造的、带有特定标记的虚假数据。

当第一批“特制”芯片被秘密部署到ocA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和内部测试平台后,等待开始了。

数周后,监控系统发出了警报!那个熟悉的、用于激活后门的数据包序列再次出现,目标直指一个位于某ocA盟友国的地面数据中心。

“鱼上钩了!”顾言在指挥中心紧握拳头。

“烛龙之鳞”系统立即启动。它没有立即阻断攻击,而是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后门,一边记录下完整的攻击指纹和来源信息(虽然经过多次伪装,但溯源工作有了关键线索),一边按照预定策略,向攻击者反馈了大量看似真实、实则精心编织的、关于网络负载、节点状态的虚假信息,其中混杂着只有“奇点”能识别的追踪标记。

攻击持续了数分钟,然后悄然停止。对方似乎满意地获取了“情报”,并未触发破坏模式。

“他们拿到的,是一份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林小一看着屏幕上记录的完整攻击链数据,冷笑着说道。

这次成功的反向狩猎,意义深远。它不仅化解了一次潜在的数据泄露和破坏危机,更让“奇点”首次清晰地捕捉到了对手攻击手段的细节,为后续的深度溯源和反制奠定了基础。

“芯片会记住每一次攻击。” 陈岩在技术报告结尾写下了这句话。这些被改造的芯片,如同布设在前线的智能地雷,不仅能够抵御入侵,更能记录下敌人的足迹,甚至伪装成无害的物体,引诱敌人踏入更深的陷阱。芯片战,进入了一个攻防逆转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