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媚娘献计时言调平稳,条理分明,每一句话都落在关键之处。

殿中群臣先是沉默,继而眼神渐亮。

此计巧妙在于:不显刀兵之形,却收制衡之效。

邻邦调解本是常例,无人能指责大唐越界。

但只要战火停歇,宋国便得以保全。

真正得益者,正是命悬一线的宋。

“妙极!此计可谓滴水不漏!”

魏征猛然起身,语气激昂,毫不掩饰心中赞许。

其余官员也纷纷颔首,无人提出异议。

确实难有更妥当之策。

李世民望着武媚娘,嘴角扬起笑意:“当初让你入仕为官,实乃朕英明之举。”

随即环顾群臣,带着几分调侃:“诸位饱学之士苦思不得解,反被一人轻松化解。还有谁敢言女子难担大任?今日可见分晓。”

众臣听罢,脸上泛笑,心中却已悄然改观。

“陛下谬赞了,臣只是略尽绵力,诸公运筹帷幄,方是社稷栋梁。”

武媚娘微微欠身,言语谦和,姿态温雅。

这般进退有度,令人如沐春风。

李世民未再多言,只稍作勉励,便下令依计施行。

大唐终于决定出手。

不过这一次,是以“止战”之名,踏入乱局。

......

汉国王都,留侯府。

书房内烛火微弱,张良静坐案前,手中简牍燃尽于铜炉,灰白余烬轻轻飘散。他目光淡漠,仿佛方才所读不过是寻常琐事。

身后,数名黑衣人匍匐于地,衣上绣金线飞鸟,乃是大汉绣衣使。

为首的青年身形挺拔,面容隐在阴影之中,额角渗出细汗,顺着脸颊滑落,在青砖上留下几点湿痕。他垂首不语,呼吸几近停滞。

火光忽闪了一下。

张良倏然起身,转身一掌掴去,响声清厉,回荡四壁。

那青年被击倒在地,面颊红肿,却立刻挣扎着膝行而回,重新跪正。

“真感人。”张良冷笑,“兄弟情深,连我都差点动容。”

“你把孙膑送去秦国,倒是给秦太子献上了一份厚礼。”他踱步上前,声音轻缓却如冰锥刺骨,“依我看,封你做个大良造也不为过。”

“你不如今日就启程投奔?你的三位师兄都在那边安身立命,缺你一个?”

话音落下,屋中寒意更重。

此人名为庞涓,正是孙膑同门师弟。

当年张良布局,令其引孙膑入汉,原意招揽贤才。岂料庞涓心怀嫉恨,佯作不知主君意图,竟对孙膑施以酷刑,迫其吐露兵法精要。

彼时张良远赴边关,筹谋刺杀扶苏之事。

归来后,孙膑已神志错乱,言行疯癫。

自此,张良下令诛杀孙膑,以免后患。

可庞涓未遵命。

他放走了那个残废之人。

不久之后,绣衣使探得消息:孙膑已在咸阳立足,受秦太子礼遇,位列上卿。

再到近日秦宋之战——

秦军弃守燕云十六州,以退为进,奇袭宋国王都,一战定势。

此策之妙,布局之深,与昔日孙膑兵书所载如出一辙。

张良阅报之时,指尖微颤。

他并不恼怒庞涓因妒生恨、施刑于兄。人心本有私欲,此等情绪,尚可容纳。

他无法容忍的,是那荒唐的伪善。

既已下手至绝境,何故又假扮仁人,网开一面?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复生。

“孙膑诈疯,卑职一时疏忽……”庞涓低声辩解。

话未尽,一只靴子猛然踩上他的头顶,力道沉重,将他狠狠压向地面。

张良俯视着他,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在我面前,你算什么东西?”

“服从我的命令,不容半点迟疑。”

“鬼谷的弟子?可笑,到了这里,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再有违抗,所受之罚,绝不会像今日这般轻易了结。”

张良缓缓抬起脚,鞋底仍残留着碾压的力度。

庞涓的脸贴在地面,尘土混着血水从嘴角滑落。

尊严如同碎瓦,散落一地。

他咬紧牙关,几乎要将牙齿崩裂,才从喉咙深处挤出声音:“属下……领命。”

张良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庞涓挣扎着起身,脸上印着清晰的鞋痕,血迹未干,却不敢擦拭,只默默跪伏原地。

“备马车,我要进宫见陛下。”张良的声音冷淡如风。

绣衣使们齐声应诺,迅速退下执行。

张良缓步踱至书房窗前。夜色如墨,星河横亘天际,他凝望良久,眸光幽深似渊。

......

燕云十六州,云州城。

宋军已夺回此地,云州遂成前线中枢。此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又兼三大粮仓之一,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孟珙与曹彬合军之后,便以此为据点,统筹北境战局。

然而,一条急报自南方传来——宋国腹地遭秦军突袭!

消息传至前线,全军震动。

云州军营,帅帐之中。

孟珙、曹彬、曹玮、辛弃疾、韩世忠等将领齐聚一堂。帐内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

主位上的孟珙面容枯槁,眼窝深陷,双目布满血丝,显是彻夜未眠。

“王都遇袭,诸位皆已知晓。”他开口,语调低沉,如压着千钧重石。

“秦军借道西夏,直扑汴京,我未能察觉其谋,实为统帅之过。待事毕,自当向陛下请罪。”

“眼下最紧要之事,是如何应对。”

正因如此,他才召集众将议事。

昨夜,军情抵达,他辗转难寐。

按常理,理应即刻挥师南下,驰援都城。

可现实却是:此处距汴京千里之遥,大军疾行亦需四十余日。而秦军四十万精锐,破城不过旬日之功。时间上,毫无胜算。

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其一,立即班师,奔赴王都,与秦军决死一战。

其二,不退反进,趁虚而入,直捣秦国本土。

扶苏亲率主力深入宋境,秦国内部必然空虚。此时攻其不备,或可扭转乾坤。

燕云地区的宋军兵力之盛,足以将秦国彻底碾碎。

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回头与秦军决一死战,要么直取秦地,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