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 第117章 另开一扇门!不走科举也能当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另开一扇门!不走科举也能当官?!

按照朱由校的设想,皇明学院应仿照后世大学而建。他自己将亲自担任院长,往后每一位皇帝,都将是学院的真正负责人。

这并非挂名虚职,而是实打实的院长,需亲自过问学院事务,负起管理之责。

学院的设立必须分门别类,农业归农业,医学归医学,不掺杂旁类知识。

他目前最缺的,就是顶尖人才。

像宋应星这样横跨多门学科的全能型人物,是千万人中难觅一个。他根本不敢奢望,大明还会再出一个宋应星。

徐光启同样是人中龙凤,但他更偏向于军事领域,尤其在火器和大炮方面的造诣无人能及。他虽在其他方面也有涉猎,但并非主流。

学院将分为六个部分:文学、农学、医学、工学、商学和军学。

设立军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军中参谋,为参谋司输送大量通晓军事的文人。这些参谋不仅要懂得打仗,还要熟悉各地地形与气候。

“从皇明学院毕业的学生,依然可以参加科举。若家中贫困,可根据情况免除赋税,直到学业完成。”

但这还不够,朱由校接着说出了一句让众人心惊的话。

“如果不愿参加科举或者未能通过,只要通过朕和学院的考核,一样可以入仕为官。”

“尤其是那些学习工农的学子,朕知道他们大多不擅长文章,不管是科举还是常规考试,对他们来说都异常艰难。”

“所以朕给他们另开一扇门,他们无需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出路,只要真有本事,朕都会按他们的能力安排职务。”

“如果毕业后表现优异,或者做出重大贡献,朕同样可以赐予官职,甚至封妻荫子!”

皇帝话音落下,三位大臣目瞪口呆。

陛下这次,真是下了狠心。

若将这些政策昭告天下,他们简直不敢想象会引发多大的震动。

天下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当官?尤其那些士绅家庭,毕生所求,就是能穿上官服、坐上公堂。

又有多少人被科举这道门槛拦在门外?

现在有了这样一条路,哪怕不走科举也能当官,这对天下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冲击。

一旦公布,东林书院拿什么比?

他们整天品评人物、议论朝政,说到底,不就是因为科举无望,想借名气谋个仕途?

朱由校就是要用这招,一锤打碎这些书院的根基,让它们从此一蹶不振。

“陛下,如果真这么做,朝廷压力会非常大。百官恐怕也会反对,尤其是东林书院的那些文人,说不定会借题发挥,煽动舆论。”

“阁老太谨慎了,陛下刚刚亲征得胜,声望正隆,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王在晋看得清楚,如今的皇帝虽然年纪轻,但有军功加身,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翻不起什么风浪。

皇上与神宗皇帝不同,绝不会容忍任何势力动摇根本。皇上行事步步为营,这些顾虑早就纳入了考量之中。

“大司马果然老练,一语道破关键!”

看到皇上神情从容,徐光启也稍稍安心。

“眼下最紧要的事,是确定六门学科的主管与讲师人选。文学方面朕已有想法,至于主管之位,三位师傅可有合适人选?”

三人一时语塞。

当世的大儒、声望卓着的老先生不是没有,但多数与皇上对头有些瓜葛,自然不能用。

元辅王象乾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双手一击,拱手说道:

“陛下,臣有一人选,最为合适!”

“谁?”

“保定府人士,孙奇逢。”

王象乾继续说道:

“此人自幼被誉为神童,在士林中威望极高。他为人正直,虽与东林党人有往来,但不过是泛泛之交。此人堪当此任!”

朱由校一听这名字,有些陌生。

心中不免怀疑,这样的人靠不靠谱?怎么以前没听说过?

“他是哪年中的进士?现在是什么官职?”

“陛下,他早年本有意科举,但七、八年间双亲相继离世,守孝耽误了考试。”

“如今守孝早已结束多年,他也年近四十,可他对功名并不上心,也不愿为官,一直在民间讲学。”

“到如今,仍是一介布衣。”

听来这人倒有些特别,不把功名利禄放在眼里,或许是真正有抱负之人。王象乾不会轻易举荐,能得他如此推崇,想必确有真才实学。

“那就由内阁拟旨,尽快召他进京,朕要亲自召见!”

王象乾应声:“遵旨!”

接着,朱由校又宣布了其余五科主管人选。

工学与农学由宋应星统管,眼下无人可用,只能他一肩挑两任。

军学由王在晋负责,医学则由太医李长文主管,他是李时珍的孙子,医术自然胜过常人。

商学最为棘手,目前缺乏合适人选,只能暂时搁置。皇上自身也非商道出身,将来还需从商界挑选能人。

最后,朱由校任命内阁次辅徐光启担任学院教育总管,负责统筹六科日常事务,调配资源,并监督各科基础建设与执行情况。

朱由校手下这帮主官阵容堪称顶尖,除了文学主官孙奇逢还没敲定,其他几位哪一个不是手握要职,地位显赫?

主官虽已落定,可真正头疼的是教学人选。

农学与工学尤其难搞,因为这些学科讲求实际操作与技术积累,不是靠读书就能掌握的。

换句话说,有手艺的不懂理论,懂理论的又缺乏实践经验。连王象乾都感到无奈,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