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记事:憨货们的算术经》
场景一:工艺门主殿 - 日
【晨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工艺门主玄铁衣正端坐于案前,指尖摩挲着一卷泛黄竹简书。案上铜炉飘着袅袅檀香,却压不住殿外传来的喧闹】
玄铁衣(眉头微蹙,扬声):都巳时三刻了,宫束班的小兔崽子们还在院里闹腾什么?
【话音未落,殿门“吱呀”被撞开,五个身着灰布学徒服的少年跌跌撞撞冲进来,为首的虎头少年阿石怀里还抱着一摞竹简,进门时脚下一绊,整摞竹简哗啦啦散了一地】
阿石(手忙脚乱去捡):师父恕罪!我们、我们在试新做的木鸢,没留神时辰——
【矮个子阿竹蹲下去捡竹简,突然指着其中一片笑出声】
阿竹:哎哎你们看!“黍米一颗”!这不就是上次阿木煮粥放太多米,被师娘罚去晒谷的事儿吗?
【胖墩阿木脸一红,抢过竹简:“胡说!我那是怕大家饿肚子——”话音刚落,手里竹简滑落,正好砸在瘦高个阿风脚上】
阿风(跳起来捂脚,瞥见竹简上的字):“兔耳双双”?哈哈哈阿石,这说的不就是你上次雕的兔子灯吗?俩耳朵歪歪扭扭,活像被门夹过!
【阿石作势要打,却被梳着双丫髻的阿桃拉住。阿桃捡起一片竹简,忽然捂着肚子蹲下去】
阿桃:不行了不行了……“桌腿四条”,你们还记得阿木做的那张小桌吗?四条腿长短差着一指,师父坐上去差点摔个屁股墩!
【玄铁衣轻咳一声,五人瞬间噤声,齐刷刷跪成一排。但阿木忍不住瞟了眼阿桃手里的竹简,又“噗嗤”笑出来】
阿木:师父,您看这个“羊角三岔”!前儿后山的老羊顶角,把阿风新做的竹篱笆撞出个三角窟窿,他还说是特意留的透气口呢!
【阿风急得涨红了脸:“那本来就是透气口!”五人你一言我一语吵起来,忽然瞥见玄铁衣手里的竹简,顿时集体憋笑,肩膀却还在一耸一耸】
玄铁衣(扬了扬手里的竹简,语气无奈):笑够了?知道这是什么吗?
阿石(偷偷抬眼):看着像算术口诀……可这“八仙过海”怎么算啊?难道是八乘八等于六十四?
【阿竹突然拍大腿:“我知道!‘时辰十二’是三乘四!上次师父教过,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话没说完,被阿桃扯了扯袖子】
阿桃(小声):不对不对,“蚕月二十”是四乘五呀,上个月采桑时师父还数过,二十天正好够春蚕结茧呢!
【玄铁衣看着这群吵吵嚷嚷的少年,原本紧绷的嘴角悄悄松弛。他将竹简在案上码齐,忽然拿起一片】
玄铁衣:那你们说说,“大衍之数”是何意?
【五人瞬间安静,你看我我看你。阿石挠挠头:“是不是……七乘七等于四十九?上次做罗盘时,师父说过四十九道刻度对应北斗运行?”】
【玄铁衣点头,刚要说话,却见阿木盯着一片竹简笑得直不起腰】
阿木(指着竹简):“二八佳人”……师父,这是不是说二乘八等于十六?就像阿桃这样的年纪?
【阿桃脸一红,抓起案边的鸡毛掸子就打过去,五人顿时在殿里追闹起来。竹简散落一地,“寒梅绽放”“纯阳之数”的竹片被踩得咯吱响】
玄铁衣(朗声大笑):好了好了!一群憨货!这《史籀篇》是让你们学算术、悟天地之数的,不是让你们编排来寻乐子的!
【阿石停住脚步,捡起“卦象之全”的竹简,突然正经起来】
阿石:师父,您看这“八八六十四”,不正合咱们工艺门的六十四种榫卯技法吗?
【阿竹也捡起“筹策之妙”:“还有这个!上次算木料用量时,您教的筹算之法,可不就是‘六八四十八’的道理?”】
【玄铁衣看着少年们捧着竹简争论,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们脸上,忽然觉得这些嘻嘻哈哈的吵闹声,比殿里的檀香更让人安心。他弯腰捡起最底下那片写着“农时不误”的竹简,轻轻拂去灰尘】
玄铁衣:记住了,算术不是死数。你们手中的每片竹简,都是前人观天地、察万物才悟出来的理。将来你们要做的榫卯、要铸的铁器、要雕的玉器,哪一样离得开这些数?
【阿桃突然指着“弦月之变”,眼睛发亮】
阿桃:师父!我知道了!“三八二十四”是说月亮一个月圆缺二十四次变化,就像咱们做的水漏刻度,得跟着月亮走才准!
【五人顿时又兴奋起来,围着竹简七嘴八舌地讨论,时而争执得面红耳赤,时而又为想出个道理拍手大笑。玄铁衣坐在案后,看着满地狼藉的竹简和这群眼里有光的少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玄铁衣(内心独白,声音温和):吵吧闹吧。当年我初学这些数时,不也和他们一样,对着“九州大地”的九数琢磨了三天三夜?工艺门的手艺要传下去,不就是靠这些热热闹闹、眼里有光的憨货们吗?
【殿外传来更夫敲梆声,少年们这才想起还没完成晨课,慌忙收拾竹简。阿石抱起竹简时,一片“纯阳之数”的竹片滑落,正好掉在玄铁衣脚边】
阿石(慌忙去捡):师父对不起!
玄铁衣(捡起竹片,递给阿石):无妨。记住,九九八十一,不仅是数,更是匠心。做手艺如算数,一步错,步步错。但只要心里有数,手里就有准头。
【阿石重重点头,五人抱着竹简鱼贯而出,刚到门口又传来阿木的笑声】
阿木(大声):阿桃你看!“二八年华”真的是二八一十六!你明年就到这个数啦——
【阿桃的嗔怪声和众人的哄笑渐渐远去,玄铁衣望着空荡荡的殿门,拿起一片“天数无穷”的竹简,轻轻叹了口气,眼底却是满满的暖意】
【镜头慢慢拉远,主殿的飞檐在阳光下泛着青光,远处传来少年们练习刨木的声音,和着断断续续的口诀声:“六畜兴旺……年有十二月……”】
《观束班诵史籀感怀》
工艺门 无名
竹简书声落殿阶,憨徒哄笑破尘埃。
黍米细数分星斗,兔耳双垂映案台。
桌腿承风知四象,羊角探月识三才。
九州刻度凝榫卯,八卦纹路入锤钗。
廿四节气催蚕月,十六年华映桃腮。
寒梅数点藏真意,纯阳九转见匠心。
笑罢方知数非死,观物由来理自深。
莫嫌束班多稚语,一声口诀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