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 第132章 西方列强的反扑与大明霸权的隐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西方列强的反扑与大明霸权的隐忧

自大明第一舰队主力撤回东海,全力镇压倭国四岛后,南洋的局势悄然变化。马六甲海峡,这座曾经被大明铁甲舰队牢牢掌控的黄金水道,在短短两年内便重新落入欧洲人之手。

最先行动的是葡萄牙人。他们趁着大明水师巡逻稀疏之际,迅速增派战舰,重新占领了马六甲城。城墙上的日月旗被降下,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的十字盾徽。紧接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也驶入海峡,在巴达维亚增筑炮台,垄断香料贸易。西班牙人则趁机巩固吕宋的统治,并开始向苏禄群岛渗透。

英法的动作稍慢,但更为深远。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再满足于印度沿岸的商站,而是直接派遣远征军占领了槟榔屿,并开始向马来半岛内陆扩张。法国人则瞄准了交趾支那(越南南部),以传教和贸易为名,逐步蚕食大明的朝贡体系边缘。

大明在南洋的威望仍在,但实际控制力已大不如前。欧洲人的商船不再像过去那样战战兢兢地缴纳关税,而是开始公然挑衅大明的政策。马六甲海峡的关税,不再流入大明的国库,而是成为欧洲列强扩充军备的资本。

表面上,欧洲使节们仍然对大明毕恭毕敬。葡萄牙总督每年依旧派遣使者向北京进贡,言辞谦卑地称大明为“天朝上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觐见礼部官员时,仍然行跪拜大礼,并献上珍稀的西洋钟表和火器图纸。

但在私底下,欧洲人对大明的敌意与日俱增。在里斯本的宫廷里,葡萄牙贵族们咬牙切齿地谈论着“明国人的傲慢”,发誓要夺回失去的东方利益。西班牙国王在私人信件中写道:“明国人以为他们是世界的主宰,但上帝不会永远眷顾异教徒。”

荷兰人最为务实,也最为危险。阿姆斯特丹的商人们一边继续向大明出售各种大明需要的物资,一边大力购买大明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回国后秘密资助本国工匠仿制大明的先进军事技术。荷兰海军将领在议会演讲中直言:“明国的舰队再强大,也不可能永远控制整个东方。我们必须等待时机。”

英国人则更加狡诈。伦敦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在秘密报告中写道:“明国现在专注于压制倭国,正是我们扩大印度和东南亚势力的最佳时机。”他们甚至开始尝试收买大明的边境官员,以换取贸易特权和军事情报。大明的军事优势,曾经让欧洲人望而生畏。但如今,他们不再恐惧,而是疯狂地学习和追赶。

在英格兰,皇家造船厂的工匠们日夜研究从远东带回的大明战船图纸,试图破解其坚固的龙骨结构和多层甲板设计。英国海军开始试验新型的“战列舰”,试图在火力上超越大明的铁甲巨舰。

法国人则专注于火炮技术的革新。巴黎的兵工厂里,工程师们拆解了从南洋缴获的大明“神威大将军炮”,试图仿制其精密的膛线铸造工艺。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甚至拨出巨款,专门用于“东方军事技术研究”。

荷兰人走得更远。他们不仅仿制了大明的连发火箭“火龙出水”,还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发射装置,使其射程更远、精度更高。阿姆斯特丹的军火商人们开始向全欧洲出售这些“新式武器”,赚取巨额利润。

西班牙和葡萄牙则更加注重殖民地战争的经验总结。他们在美洲和非洲的战场上测试新式火器,并训练士兵适应东方的作战方式。马德里的军事学院里,军官们研究着大明军队的战术手册,试图找到破解之法。

欧洲人意识到,大明暂时无暇顾及海外,这正是他们疯狂扩张的最佳时机。英国加速了对印度的征服。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在孟加拉、德干高原和旁遮普攻城略地,将一个个印度土邦变成傀儡政权。伦敦的报纸欢呼:“大英帝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

法国人则全力入侵西非和北美。他们在塞内加尔、几内亚建立奴隶贸易据点,并沿着密西西比河深入美洲腹地。法国国王甚至宣称:“凡太阳照耀之地,皆应为法兰西的领土。”

荷兰人继续巩固其在东南亚的霸权。除了控制爪哇和苏门答腊外,他们还开始向香料群岛和锡兰渗透,垄断了全球的香料和肉桂贸易。

西班牙和葡萄牙则联手在南美洲扩张。尽管两国在欧洲是竞争对手,但在殖民问题上却默契十足。西班牙的征服者们继续深入安第斯山脉,掠夺印加帝国的黄金;而葡萄牙人则加速开发巴西的种植园,将无数非洲奴隶运往新大陆。

欧洲人深知,要想真正挑战大明,仅靠模仿是不够的,必须实现技术上的超越。在伦敦的皇家学会,科学家们秘密研究从东方带回的大明火器。他们发现,大明的火药配方比欧洲的更稳定,燃烧效率更高。英国化学家们开始尝试改良自己的火药,并试验新的爆破技术。

法国的军事工程师则专注于大明的城防体系。他们研究了从澳门和果阿带回的大明棱堡设计图,发现其防御能力远超欧洲的中世纪城堡。于是,法国人开始在本土和殖民地修筑类似的“东方式要塞”。

荷兰人最狡猾。他们不仅仿制大明的武器,还试图收买大明的工匠。阿姆斯特丹的间谍们以重金诱惑福建和广东的造船匠、铁匠,试图获取第一手的军事技术。

西班牙人则另辟蹊径。他们利用在菲律宾的据点,派遣传教士潜入大明沿海,以“学术交流”为名,暗中搜集军事、地理和商业情报。

就在欧洲人疯狂扩张、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之时,秦王关火华在全力压制倭国,当然他也注意欧洲人的小动作。所以他迫切需要从倭国抽身坚信,留一旅偏师常驻倭国,震慑倭人,自己才能全力对付欧洲人,毕竟欧洲人比倭人强大。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

在欧洲的宫廷、兵工厂和殖民据点里,一场针对大明的风暴正在酝酿。而秦王关火华也开始整肃内部,强化军事和民生建设,应对未来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