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 第131章 秦王对倭国的百年谋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章 秦王对倭国的百年谋划

倭国四岛笼罩在战火与苦难之中。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千里焦土。自应仁之乱以来,倭国已陷入长达百年的分裂与动荡。各大名相互攻伐,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饿殍遍野。京都早已失去权威,天皇沦为傀儡,各地武士集团割据一方,战乱不断。

倭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乱导致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饥荒频发。百姓被迫卖儿鬻女,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盗匪横行,道路断绝,商旅不行。各地大名为了维持战争,对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许多村庄十室九空,百姓或死于战乱,或逃亡他乡。倭国社会秩序彻底崩溃,礼崩乐坏,道德沦丧。

倭国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愈演愈烈。本州岛上,毛利氏、上杉氏、武田氏等大名相互攻伐;九州岛上,岛津氏与大友氏争夺霸权;四国岛上,长宗我部氏勉强维持统治,但也面临内部叛乱。各地大名为了争夺资源,不断发动战争,倭国陷入永无止境的战乱循环。

大明秦王关火华在详细考察倭国局势后,认为这是一个彻底解决倭患的绝佳时机。他召集谋士商议,制定了详细的四国岛开拓计划。秦王认为,四国岛地理位置关键,可以成为监视和控制倭国其他三岛的战略要地。

秦王下令对四国岛原住民实施强制迁移政策。所有倭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离开四国岛,迁移到本州或九州指定区域。拒不迁移者,将视为反抗大明统治,予以严厉惩处。大明军队在四国岛沿海建立多个检查站,严格控制人员往来。

迁移过程残酷而高效。大明军队分成多路,挨村挨户驱赶倭人。许多倭人被迫抛弃家园和祖坟,踏上未知的迁徙之路。反抗者遭到无情镇压,村庄被焚毁,以示惩戒。短短数月内,四国岛上的倭人原住民几乎被清空,只留下荒废的村落和杂草丛生的田地。

大明随即开始大规模移民计划。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征调数万户农民,迁往四国岛定居。这些移民携带农具、种子和家畜,在军队保护下开垦荒地。官府给予移民免税三年的优惠,并提供初期口粮补助。军队在岛上建立卫所,屯田驻守,形成军事据点网络。

秦王特别重视四国岛的军事建设。在岛上的战略要地修筑城堡和烽火台,建立快速反应部队。水师在四国岛周边海域巡逻,严密监控倭国其他三岛的动向。任何大规模船只集结或军事调动都会立即被发现并上报。

对于倭国其他三岛,秦王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大明暗中支持不同大名之间的争斗,提供武器和资金,确保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统一倭国。一旦某个大名势力过大,大明就会联合其他大名对其进行打压。倭国被永久性地维持在分裂状态,无法形成统一力量。

经济上,大明严格控制倭国的贸易。只开放少数几个港口进行有限贸易,严禁武器和粮食出口到倭国。倭国必须用金银购买大明的商品,导致其贵金属大量外流。倭国手工业逐渐凋零,经济日益依赖大明。

文化上,大明在四国岛强制推行汉化政策。设立官学,教授汉语和儒家经典,禁止倭语和倭国文化传播。倭国其他三岛的贵族子弟被要求到四国岛学习,接受大明文化熏陶。倭国的历史典籍被系统性地收集和销毁,以消除其民族意识。

秦王还制定了长期监视倭国的制度。在四国岛建立专门的情报机构,训练精通倭语的探子,潜入其他三岛收集情报。各地大名的动向、民间舆论、粮食收成等都被详细记录,定期汇报给秦王。

为了防止倭人反抗,大明采取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所有倭人都必须登记在册,外出需要路引。各村实行连坐制,一人反抗,全村受罚。武器被严格管制,铁器生产受到监视。

四国岛逐渐被改造成一个汉化的前沿基地。大明风格的城池拔地而起,汉语成为官方语言,儒家礼仪取代了倭国传统。移民们开垦荒地,种植水稻、桑麻,岛上经济逐渐恢复。驻军与移民通婚,形成新的屯田军户群体。

秦王定期巡视四国岛,视察防务和移民安置情况。他特别强调要确保倭国永远处于分裂状态:\"倭人若合而为一,必为大患。今令其四分五裂,互相攻伐,则我大明可高枕无忧矣。\"

倭国其他三岛在明军的严密监控下,战乱持续不断。各大名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征战不休。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曾经威胁大明沿海的倭寇,如今已无力组织大规模袭扰。倭国正在大明的精心设计下,走向永久的衰败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