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打量房间,衣架上,挂着的都是文丽的衣服,没有男人的。
贾聪挺长时间没回家了?
静安关心地看着文丽:“那,你咋想的?”
文丽说:“我能咋想,过一天算一天吧。”
静安说:“我记得,贾聪他们银行要盖楼?”
文丽说:“这些事儿我都不操心了。我想好了,到暑假的时候,我和贾聪要是还没有和好,我就搬走——”
静安担心地问:“你要搬哪去?”
文丽说:“我能搬哪儿去?搬到农村去,在哪教书,就在哪住吧——”
文丽叹口气,接着说:“我真是不愿意在那穷乡僻壤里待着,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飞不出去,白长了一对翅膀。我真想踹开这个笼子,飞到深圳,找宝蓝去!”
静安能理解文丽的心:“你比我好多了,你还有翅膀,我的翅膀剪短了,剪得像母鸡翅膀那么短,飞不起来。冬儿出生,我要照顾她,哪儿也去不了。”
文丽苦笑着:“还不如去年这时候,你我都没有嫁人,那时候宝蓝就给我写信,让我去深圳找她,可惜,我想不开,也留恋这个家乡——现在想走,身后有一堆烂事儿——”
静安也苦笑:“要是不经历这些事,你不会有去深圳的念头,我也一样,不经历结婚生孩子,不经历和九光的吵架,我还迷恋婚姻。
“以为男人结婚了,他就会变得稳重,以为我生了孩子,丈夫就会对我好一些。
“可等结婚了,我发现男人还不如谈恋爱的时候了。等我生了孩子,我发现丈夫还那个味,还不如我怀孕的时候了。”
文丽说:“你总算看明白,他当然不如谈恋爱的时候对你好,因为都结婚了,他不用哄着你,你已经是他的媳妇。再说孩子都生了,你不可能走,他就更不用对你好。”
瓜子炒熟了,文丽把瓜子倒在旧报纸上,两人坐在桌前嗑着瓜子,聊着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冬儿听着两个女人的轻声细语,竟然睡着了。
时候不早了,静安和文丽告辞,推着小车,从文丽家出来。
文丽家的邻居居住着一个老太太,老太太正在院子里晾着洗好的衣服。
文丽跟老太太打招呼:“魏大娘,你孙女没在这儿?”
老太太说:“我孙女去幼儿园了,晚上去接她就行。”
文丽说:“你不是看着你孙女吗?咋送幼儿园了?”
魏大娘说:“我不识几个字,没法教孙女学习,送到幼儿园,老师能教她。”
魏大娘看到静安小推车里的冬儿,笑着逗弄冬儿:“这孩子好看,还挺省事儿。”
静安随口问:“大娘,附近有没有能看孩子的老太太,我最近要上班,没人给我看孩子,我挺着急的。”
魏大娘认真地看了看车子里的冬儿:“这孩子有两个月吗?太小了,你舍得让别人给你看孩子?”
静安说:“早产了几天,不过,她马上就三个月,大娘你帮打听打听,要是有人能看孩子,你就告诉文丽,让文丽去告诉我。”
魏大娘犹豫了一下:“其实,我在家也没啥事,也可以看孩子,就是你家的小家伙,有点太小,我怕有闪失——”
静安连忙说:“大娘,你就帮我看孩子吧,也不影响你接送孙女,我晚上下班,就把孩子接走。”
魏大娘说:“倒也是,不耽误接送我孙女,可这孩子太小了——”
静安说:“我女儿很健康,啥毛病没有,你要是行,我就用你看孩子,你看孩子一个月多少钱?”
魏大娘说:“不知道多少钱,我听说得50块钱一个月。”
静安愣住了,50块钱?快赶上她半个月的工资。她犹豫着说:“那我回家,和孩子她爸商量一下。”
魏大娘说:“行吧,你要是实在没人看孩子,我就给你看着,不过,一个月50块钱,不能少了。”
静安说:“如果孩子她爸同意,我这两天就把孩子送过来。”
这件事,基本上算是敲定了。文丽送静安走到胡同口,静安向文丽打听魏大娘的情况。
文丽说:“她丈夫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她自己把两个儿子养大,两个孩子都考上大学,分到大城市工作,大儿子结婚了,两口子都上班,没法接送孙女,就把孙女送回来。这个老太太不错,虽然不识几个字,但人挺好——”
静安听到文丽说,魏大娘的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她对魏大娘的印象好了不少。
只不过,50元一个月太贵了。
临别时,静安劝说文丽去医院看看病,肚子疼,不是好事。文丽也答应了静安。
静安推着冬儿往家走,回到家,发现婆婆在扫院子。
婆婆说:“呦,带着孩子干嘛去了?”
婆婆走过来,把小车里睡着的冬儿抱起来。这时候冬儿也醒了。
婆婆说:“我的大孙儿啊,想没想奶奶,奶奶可想你了。”
静安就把去文丽家串门,遇到魏大娘的事情,对婆婆说了,把她想让魏大娘看着冬儿的事情,也说了。
婆婆说:“哎呀,这也太贵了,50块,快赶上你半个月工资了。孩子送出去,肯定会得病,再给孩子打针吃药,你那点工资,够就不错了。别上班了。”
静安被婆婆说得有些闹心。
外面的阳光已经很暖和,但屋子里还是阴冷阴冷的,烧上炉子,才能暖和。
晚上暖气热了,才能炕干冬儿的尿布。
静安心情好起来之后,她想,我为什么要被婆婆的几句话,影响心情呢?婆婆又不给我看孩子,我听她的干嘛?
请魏大娘照顾冬儿,静安就有时间去上班,虽然挣的工资,要拿出一大块交给魏大娘,但她去上班,工作保住了。
她在外面工作,心情也会好起来。
李宏伟要结婚了,她要提前去李婶家帮忙。下月的4号,她还要去参加青年歌手大赛。
这些事情,都需要她把冬儿安排出去,她才能走出家门,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