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光脑嗡鸣渐弱,全息投影的戴森环模型已切换至休眠状态。薛逸辰靠在合金椅上,指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指缝间漏出的余光瞥见窗外——极乐星环外沿的能量护盾正泛起淡紫色涟漪,那是虚空裂隙传来的空间震颤。连续72小时的高强度推演让他眼底布满红血丝,喉咙里还残留着浓缩营养液的涩味。
就在这时,手腕上的个人终端突然亮起刺目的金光,一道机械合成音直接在脑海中响起,不同于往常的冰冷,竟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
「检测到宿主团队完成戴森环基础设计方案,科技系统判定文明发展阈值突破临界线。触发特殊奖励机制——序列x4材料:鸿蒙晶。」
薛逸辰猛地坐直身体,终端投影瞬间展开,一块悬浮在半空中的晶体缓缓旋转。那晶体约莫拳头大小,通体呈混沌色,内部仿佛有无数星云生灭,时而化作旋涡状的能量流,时而凝结成棱角分明的晶格。最奇特的是,它周身萦绕着一层淡灰色的光晕,接触到光晕的空气分子竟在无声中分解又重组,仿佛在演示最原始的物质演化。
「鸿蒙晶:蕴含宇宙本源鸿蒙之气的晶体。」终端自动弹出说明,文字在投影上逐行浮现,「特性一:微观自主演化,其内部晶格可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模型,自发形成稳定能量循环;特性二:能量输出无理论上限,单次激发可产生相当于1.2个太阳质量的能量释放;特性三:适配跨星系维度跳跃装置,能量转化率99.99%,稳定性超越反物质引擎三个数量级。」
薛逸辰的呼吸骤然停滞。他从事材料研究二十余年,从最初接触的超导合金到后来的UR材料,从未见过如此离谱的参数。1.2个太阳质量的能量释放?这意味着一块拳头大的鸿蒙晶,足以瞬间摧毁整个小行星带,或是驱动地球完成一次跨星系跃迁。
「科技系统,」他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因震惊而沙哑,「这材料的等级定位是?」
「序列x4,」机械音依旧平淡,「按系统评级体系,为二级文明准入材料下限。」
薛逸辰眉头骤然拧紧。二级文明的下限?他猛地想起林宇团队曾做过的测算:UR材料的能量承载极限仅为标准二级文明材料的0.3%,连入门门槛的零头都够不上,说是「打肿脸充胖子」都算抬举。可这鸿蒙晶……能驱动维度跳跃装置的材料,怎么可能只是二级文明的垫底货色?
他指尖轻点,调出UR材料与鸿蒙晶的对比数据。屏幕上,UR材料的分子键稳定阈值在红色区域跳动,数值停留在1.2x10^8焦耳\/立方厘米;而鸿蒙晶的数据条直接冲破了计量上限,末端标注着一行小字:「超出当前检测设备量程」。
「不对劲。」薛逸辰喃喃自语,指尖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如果这真是二级文明的垫底材料,那宇宙中那些二级文明的能源水平……」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虚空裂隙边缘探测到的能量残留,当时判定为三级文明活动痕迹,现在看来,或许是自己低估了。
更关键的是科技系统的态度。这个向来以严苛着称的系统,连UR材料都只评为「行星级垃圾」,却将鸿蒙晶定义为「二级文明下限」。薛逸辰忽然意识到,这恐怕是系统的「降维评价」——就像人类会把青铜器称为「原始文明工具」,而非「奴隶制时代巅峰造物」。
「这么说,」他盯着那块缓缓旋转的鸿蒙晶,眼底闪过一丝明悟,「这东西真实的等级,至少是三级文明的基础材料?」
没有回应。终端的金光渐渐黯淡,鸿蒙晶的投影却愈发清晰,内部的星云流转速度慢了下来,仿佛在等待指令。薛逸辰伸手触碰投影,指尖穿过光晕的瞬间,脑海中竟闪过一段模糊的画面:无数鸿蒙晶组成的阵列在星空中展开,驱动着一座比恒星还大的环形装置,装置中心的空间像被揉皱的纸般折叠,露出另一端璀璨的陌生星系。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秦玖尾拿着最新的矿脉报告走进来,看到投影中的晶体时猛地顿住脚步:「这是……新的材料?能量反应比UR矿脉强至少万倍!」
薛逸辰关闭了投影说明,只留下鸿蒙晶的立体影像:「科技系统的奖励。暂时不要声张,先做基础检测。」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无论检测出什么结果,都不要和现有材料体系对标。」
秦玖尾走后,薛逸辰重新调出那段说明文字。「二级文明垫底」?他冷笑一声。如果这真是二级文明的常规材料,那人类现在引以为傲的UR储备,在真正的星际文明眼里,恐怕连铺路石都算不上。
窗外的虚空裂隙又一次震颤,这次的波动比刚才更强烈。薛逸辰望着那片扭曲的空间,忽然握紧了拳头。不管这鸿蒙晶是二级还是三级文明的材料,至少它证明了一件事——科技系统给他们指的路,远比想象中更陡峭,也更辽阔。
戴森球计划,或许从一开始就不该局限于二级文明的框架里。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