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57集:管理效果评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一的早晨,阳光照进会议室时已经不那么刺眼了,玻璃窗外的树影在桌面上晃动着。阿梅把电脑打开,屏幕上跳出来的是一张新鲜出炉的供应链评估数据图。

“上周的数据都整理好了。”她一边说,一边调整了一下椅子的位置,“评分机制运行得不错,核心供应商的准时率比上季度提升了12%。”

老李翻着报表,点了点头:“确实,至少现在没人敢乱接订单了。”

“但问题也来了。”王姐插了一句,语气有点迟疑,“有些厂子反馈,现在下单流程是规范了,可沟通起来反而没以前顺畅了。”

刘好仃正在泡茶,听到这句话后,他放下杯子,抬头看了王姐一眼:“怎么说?”

“他们说现在要走系统、填表格、等审批,有时候一个临时加单,光是流程就得跑半天。”王姐顿了顿,“之前虽然混乱点,但熟人之间打个电话就能解决。”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小周敲键盘的声音。

“这说明一个问题。”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写下了几个字:沟通成本上升。

“我们优化了制度,但忽略了流程中的软性环节。”他说,“数据是对的,但人也是链的一部分。”

“那要不要调整一下流程?”阿梅问。

“先别急着改。”刘好仃摆摆手,“我们要先弄清楚,到底是流程本身的问题,还是大家还不适应新方式。”

“我建议做个满意度调查。”王姐提议,“直接问问供应商和内部员工,到底卡在哪儿。”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阿梅,你来牵头做这个调查表,分两个版本——一份给外部供应商,一份给内部员工。”

“明白。”阿梅立刻开始构思问卷内容,“可以包括响应速度、信息清晰度、流程复杂度这些维度。”

“还有情绪。”老李突然说,“有些人对这套新东西有抵触心理,总觉得我们在找他们的茬。”

“那就加上一条:‘您认为这套系统是否增加了工作压力’?”阿梅边说边记。

“或者换种说法。”王姐补充,“‘您认为当前流程是否影响了您的工作效率’?这样更客观些。”

小周笑着插话:“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句——‘您希望保留哪些原有操作方式’?说不定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老经验。”

“这个角度不错。”刘好仃笑了笑,“改革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你们先去准备问卷,我去仓库那边看看最近的入库情况。”

中午吃过饭回来,阿梅已经把两份问卷初稿发到了群里。

“我把问题控制在十个以内,避免让人觉得烦。”她解释道,“重点收集高频痛点。”

“我看了一下,很多厂子都提到了一点。”王姐指着手机屏幕上的预览版,“他们说系统太死板,不能灵活应对突发需求。”

“比如什么情况?”老李问。

“像临时加单、紧急调货这些事。”王姐回道,“以前都是靠人情和关系,现在必须走标准流程。”

“所以问题不是流程不好。”刘好仃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仓库记录,“而是我们还没建立起‘例外处理’的机制。”

“你是说……特例通道?”小周抬起头。

“可以叫‘应急响应窗口’。”刘好仃点点头,“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部就班,我们需要一套快速反应的流程。”

“那要不要在评分机制里加一个‘应急响应能力’指标?”阿梅问。

“可以考虑。”刘好仃沉思片刻,“不过现阶段,先把这个窗口建立起来,由专人负责,确保不影响整体评分体系。”

“我可以来做这部分。”小周主动请缨,“我对系统比较熟,能快速判断哪些是可以走特例的。”

“那就交给你。”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不是开后门,而是建桥梁。”

几天后,问卷结果陆续回收上来。

“整体来看,供应商对我们的新机制评价还不错。”阿梅展示着汇总图表,“超过七成的人认为合作变得更透明了。”

“但也有几个关键问题。”王姐继续说道,“沟通效率下降、审批周期变长、突发需求响应慢。”

“内部员工也有类似反馈。”阿梅接着说,“特别是采购和仓储部门,觉得流程变繁琐了。”

“这不是坏事。”刘好仃听完后,并没有皱眉,“说明我们已经建立了规则,但现在需要让它更有温度。”

“怎么理解?”老李问。

“就像盖房子。”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我们现在有了结构,但还没装窗户和门。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这个结构既能挡住风雨,又能通风透气。”

“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制度里加入人性化设计?”王姐若有所思。

“正是如此。”刘好仃点头,“比如刚才说的应急窗口,比如定期与供应商沟通会,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员工培训。”

“说到培训……”小周突然开口,“其实很多人对这套新系统还不太熟,尤其是老员工。”

“那就安排一次集中培训。”刘好仃果断决定,“下周开始,每天下班后半小时,轮流讲解系统使用技巧和流程优化方向。”

“我可以来带第一课。”阿梅主动提出。

“很好。”刘好仃笑了,“记住,管理不只是制定规则,更是引导改变。”

周五下午,评估报告终于完成了。

“整体趋势向好。”阿梅把最终文档命名为《供应链管理效果评估(第一阶段)》,按下保存键时,窗外正好一阵风吹过,窗帘轻轻扬起。

刘好仃站在窗边,手里依旧端着那杯茶,目光落在远处的仓库屋顶上。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不是推倒重来。”他轻声说,“而是让这套系统,真正活起来。”

“怎么活?”王姐问。

“让它听得见声音,看得见变化。”刘好仃转身,看向大家,“从下个月开始,每月召开一次‘供应商沟通会’,每两周更新一次内部流程优化建议。”

“听起来像是个长期工程。”老李笑着说。

“本来就是。”刘好仃喝了口茶,“真正的管理,不是一锤子买卖。”

会议室里,气氛轻松了不少。

小周已经开始在文档里备注下次培训的时间,阿梅则在草稿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沟通窗口、应急响应、员工培训。

而刘好仃,则悄悄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画了一个小小的箭头,指向一句话:

流程可以标准化,人心却需要温度。

他合上本子,说了句:

“下周开始执行。”

阿梅点点头,把文档存进了共享文件夹。

窗外,阳光渐渐柔和下来,映在玻璃上,折射出一圈圈淡淡的光晕。

办公室外,走廊尽头的灯还亮着,脚步声轻轻响起,又慢慢远去。

像是某种无声的节奏,正悄然推进着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