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56集:供应商管理加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五的阳光依旧明亮,只是这次换了个角度,从会议室的另一侧斜照进来。阿梅正对着电脑屏幕调整字体大小,一旁的老李翻着文件,时不时皱眉。

“这数据量也太大了。”他嘟囔了一句,“咱们得弄个评分表出来,不然光靠印象打分,谁都说不清好坏。”

“刘师傅不是说要建一套标准吗?”小周一边整理表格一边接话,“我看他昨晚还在改模板呢。”

正说着,门被推开,刘好仃端着那杯永远不离身的茶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王姐,手里抱着几本旧档案。

“都到齐了吧?”他把杯子放下,扫了一眼桌上的资料,“今天开始,供应商评估正式启动。”

“评分表呢?”老李抬头问。

“在这儿。”刘好仃打开笔记本,投影到墙上,“先看质量,再看交货周期、服务响应、价格波动……这些都要算进去。”

阿梅凑过去看了看,点头道:“比之前的主观判断靠谱多了。”

“但也有问题。”王姐翻开手里的档案,“有些厂子虽然评分低,但关键时刻能顶上。比如上次c厂,临时加急送货,救了我们的生产线。”

“那是特殊情况。”刘好仃没多解释,只在白板上写下两个词:核心 + 备用,“我们要的是稳定供应,不是靠运气。”

小周立刻在表格里备注了几个厂商的名字:“那我先把这三个列为核心供应商?”

“先别急。”刘好仃摆摆手,“先跑一遍数据,看看它们最近半年的真实表现再说。”

中午吃过饭回来,阿梅已经把评分表初稿发到了群里。

“我按五个维度做了权重分配。”她指着屏幕,“质量占四成,交货周期三成,其他各占一成。”

“听起来合理。”老李点点头,“但问题是,有些厂子压根没按时交过货,怎么评?”

“那就按实际记录来。”刘好仃翻出一份报表,“像这家d厂,三次延迟,两次质量问题,还能继续留?”

“可它是我们最早的合作方。”王姐有点犹豫,“老关系户了。”

“关系户不等于合格供应商。”刘好仃语气平静,“我们要的是能一起往前走的人,不是拖后腿的。”

气氛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那我们先做个试点。”阿梅打破沉默,“选两家厂子做对比测试,看看新机制运行效果如何。”

“可以。”刘好仃点头,“下周前把名单定下来。”

小周已经开始在文档里画流程图,突然抬头:“话说,b-07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还在追。”刘好仃看了他一眼,“这事不能放。”

周三上午,会议室桌上铺满了各种评分表和供货记录。

“这是我整理出来的初步名单。”阿梅推了推眼镜,“红色是淘汰候选,黄色是待观察,绿色是核心。”

“这个d厂,分数最低。”老李指着一个名字,“但它居然还能一直供货?”

“我查了下采购记录。”小周调出系统页面,“每次都是临时补单,而且价格偏高。”

“这就是漏洞。”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圈出几个关键词:重复供货、虚高报价、无预警缺货,“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人去理。”

王姐翻着手中的档案,轻声道:“其实我们也知道有些厂子不行,但总想着‘能用就先用’,结果越拖越复杂。”

“现在不能再拖了。”刘好仃语气坚定,“从今天起,所有供应商必须经过评分筛选,不合格的一律停用。”

“那备用供应商呢?”阿梅问,“你之前提过的机制,要不要同步推进?”

“当然。”刘好仃点头,“每个关键物料至少配一个备用,以防万一。”

“那是不是可以考虑让部分备用厂参与试运行?”阿梅补充道,“这样既能测试他们的能力,也能降低切换风险。”

“好主意。”刘好仃笑了笑,“就这么办。”

周四下午,小周正对着电脑敲字,忽然愣住。

“你们看这个。”他把屏幕转过来,“这家E厂,连续三个月评分都不及格,但它的订单记录却越来越多。”

“这不是正常现象。”老李皱眉,“按理说评分差的厂子应该被淘汰才对。”

“除非……”阿梅顿了一下,“有人刻意绕过了评估机制。”

“所以问题不只是制度缺失。”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还有人为干预。”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我去找采购部聊聊。”他说完便往外走。

王姐看着他的背影,低声说了句:“这事恐怕比想象中复杂。”

“复杂也得理清楚。”阿梅回了一句,“不然这套评分体系就没意义了。”

周五早上,刘好仃带回了一份新的资料。

“这是近三年的采购审批记录。”他把文件摊开,“有些订单,连审批人都不知道是谁批的。”

“什么意思?”小周问。

“意思就是——”刘好仃目光沉稳,“有人绕开了正规流程,直接安排了供货。”

“那这些人是谁?”老李追问。

“正在查。”刘好仃合上文件夹,“但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评分机制真正落地。”

“我建议在系统里加个提醒功能。”阿梅开口,“每次下单前,自动弹出该供应商的最新评分。”

“还可以设定红线。”小周补充,“低于某个分数,系统就不允许下单。”

“很好。”刘好仃点头,“就这么干。”

会议室内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分工落实各项细节。

“评分机制上线后,我们会每周更新一次。”阿梅一边记录一边说,“有问题的厂商会收到改进反馈。”

“还要给备用厂机会。”王姐插了一句,“他们也需要时间适应我们的标准。”

“没错。”刘好仃最后总结,“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刀切,而是建立公平透明的规则。”

说完,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四个字:

优胜劣汰

阿梅将最新的文档命名为《供应商管理强化执行版》,按下保存键时,窗外正好飘来一阵清风,吹动了窗帘的一角。

她抬起头,看见刘好仃正站在窗边,手里端着那杯茶,目光望向远方。

像是在看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看。

“下周开始执行。”他轻声说。

阿梅点点头,没有说话。

会议室外,走廊尽头的灯光依旧亮着,映出一个人影,缓缓走过。

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拐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