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1058章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癸亥日,北周这边任命尉迟迥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李穆为太保,齐公宇文宪为大冢宰,卫公宇文直为大司徒,陆通为大司马,柱国辛威为大司寇,赵公宇文招为大司空。

这时候皇帝刚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务,特别讲究威严和刑罚,就算是自家人也一点都不宽容。齐公宇文宪虽然当上了大冢宰,但实际上权力都被剥夺了。皇帝还跟宇文宪的侍读裴文举说:“以前魏末的时候,朝廷纲纪混乱,太祖出来辅佐朝政;等到咱们周室建立,晋公宇文护又掌握了大权。时间一长大家都习惯了,糊涂的人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哪有三十岁的天子还被别人控制的道理!《诗经》里说:‘日夜不敢懈怠,只为侍奉一人。’这人指的就是天子。你虽然陪着齐公,但别把自己只当成他的臣子,一门心思为他卖命。你应该用正道去辅佐他,拿道义来规劝他,让咱们君臣关系和睦,兄弟之间也和和美美,别搞得大家互相猜疑。”裴文举把这些话都告诉了宇文宪,宇文宪指着自己的心,拍着桌子说:“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你难道还不知道吗!我就想尽忠尽节,还有啥可说的呢!”

卫公宇文直,这人性格浮躁、狡猾又贪婪狠毒,一心想着当大冢宰。没当成,心里特别不痛快,又请求当大司马,想掌握兵权。皇帝猜到了他的心思,说:“你们兄弟之间长幼有序,你咋能反过来排在后面呢!”所以就任命他为大司徒。

夏天,四月,北周派工部成公建、小礼部辛彦之去齐国访问。

庚寅日,北周追尊略阳公为孝闵皇帝。

癸巳日,北周立皇子鲁公宇文赟为太子,还大赦天下。

五月癸卯日,王劢去世。

齐国这边,尚书右仆射祖珽那权势大得,朝堂内外都得听他的。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特别讨厌他,远远看见祖珽,就骂道:“这个爱惹事的穷酸小人,又想搞啥鬼名堂!”还曾经跟将领们说:“边境上的消息,兵马怎么安排,以前赵彦深还经常和咱们一起商量讨论。自从这个瞎子掌管机密大事以来,根本就不跟咱们说,真担心他耽误国家大事。”斛律光有一次在朝堂上,坐在垂帘后面。祖珽不知道,骑着马就从他面前过去了,斛律光生气地说:“这小子竟敢这样!”后来祖珽在内省,说话声音又高又傲慢,斛律光正好路过听见了,又被气得不行。祖珽察觉到斛律光对他不满,就偷偷贿赂斛律光的随从奴仆打听情况,奴仆说:“自从您掌权后,相王(斛律光)每天晚上都抱着膝盖叹气说:‘瞎子掌权,国家肯定要完蛋了!’”穆提婆想娶斛律光的庶女,斛律光没答应。齐国皇帝赐给穆提婆晋阳的一块田,斛律光在朝堂上说:“这块田,从神武帝那会儿开始就一直种着禾苗,用来喂几千匹马,防备敌人入侵。现在赐给穆提婆,这不是耽误军务嘛。”就因为这些事儿,祖珽和穆提婆都对斛律光怀恨在心。

斛律皇后不受宠,祖珽就趁机在中间挑拨。斛律光的弟弟斛律羡,担任都督、幽州刺史、行台尚书令,也很会带兵,手下兵马精锐强壮,边境侦察警戒工作做得特别好,突厥人都怕他,称他为“南可汗”。斛律光的大儿子斛律武都,是开府仪同三司,担任梁、兖二州刺史。

斛律光虽然地位高到人臣的顶点了,但他特别节俭,不喜欢音乐美色,很少跟宾客来往,不收别人的礼物,也不贪恋权势。每次朝廷开会,他总是最后发言,但一说就说到点子上。要是有奏疏,他就叫人拿着笔,自己口述,内容都力求简单实在。他带兵打仗学他父亲斛律金的方法,营地还没安排好,他绝对不进帐篷;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坐,身上的铠甲也不脱,总是身先士卒。士兵要是犯了罪,他就用大棍子打打后背,从来不会随便杀人,所以大家都争着为他效命。斛律光从年轻的时候就参军,从来没打过败仗,邻国的敌人都特别怕他。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偷偷编了些谣言,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还让间谍把这些谣言传到邺城,邺城里的小孩都在路上传唱。祖珽又接着编了两句:“盲老公背受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让他妻子的哥哥郑道盖上奏给皇帝。皇帝就问祖珽这是啥意思,祖珽和陆令萱都说:“确实听说过这些话。”祖珽解释说:“百升,就是斛(斛律光的姓)。盲老公说的就是我,我一心为国家担忧。饶舌老母,好像说的是女侍中陆令萱。而且斛律家几代都是大将,斛律光(字明月)的名声威震关西,斛律丰乐(斛律光弟弟斛律羡)的威望在突厥都很有名,他家女儿是皇后,儿子娶公主,这谣言听起来太可怕了。”皇帝又去问韩长鸾,韩长鸾觉得不能轻信这些,这事儿就暂时放下了。

祖珽又去见皇帝,请求单独谈话,当时只有何洪珍在旁边。皇帝说:“之前收到你的奏启,我就想按你说的办,可韩长鸾觉得没道理。”祖珽还没来得及回答,何洪珍就插嘴说:“要是本来就没这个想法就算了;既然有这个想法又不赶紧决定,万一消息泄露出去,怎么办?”皇帝说:“何洪珍说得对。”但还是没下定决心。正好丞相府佐封士让秘密上奏说:“斛律光之前西征回来,皇上下令让他解散士兵,他却带兵逼近京城,想要谋反,只是没成功才作罢。他家藏着很多弓弩铠甲,奴仆僮仆上千人,还经常派人去斛律丰乐、斛律武都那里,密谋往来。要是不早点想办法,恐怕后果不堪设想。”皇帝这下就相信了,对何洪珍说:“人心还真是灵验,我之前就怀疑他想造反,果然没错。”皇帝胆子小,害怕马上出事,就让何洪珍赶紧把祖珽叫来,跟他说:“我想召斛律光进宫,又怕他不听命令。”祖珽说:“您派人赐给他一匹骏马,跟他说:‘明天要去东山游玩,王爷可以骑着这匹马一起去。’斛律光肯定会进宫来谢恩,到时候就把他抓住。”皇帝就按照祖珽说的做了。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勾勒出南北朝后期周、齐两国权力博弈的生动图景,其中既有帝王集权的决绝,也有权臣倾轧的阴狠,更暗含着王朝兴衰的密码。

北周武帝的集权之路:从隐忍到亮剑

宇文邕亲政后的一系列动作,堪称古代帝王集权的教科书式操作。他先以任命三公、六卿的方式重新洗牌权力格局,表面尊崇尉迟迥、窦炽等元老,实则将核心权力交给弟弟宇文宪、宇文直,却又通过言语敲打宇文宪的侍读裴文举,明确“三十岁天子不可受制于人”的立场,既拉拢宗室又严防分权,手段之老练远超其年龄。

对野心勃勃的卫公宇文直,武帝更是精准拿捏——明知其觊觎大司马兵权,却以“兄弟长幼有序”为由将其封为大司徒,既堵死其掌兵之路,又用名分安抚,尽显政治手腕。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为北周后来的强盛奠定了权力基础。

北齐斛律光的悲剧:功高震主与小人构陷

斛律光的遭遇,是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典型案例。他身为北齐名将,治军严明、战功赫赫,却因性格刚直得罪了祖珽、穆提婆等权贵。祖珽作为寒门出身的权臣,与代表军方势力的斛律光形成天然对立,而斛律光对祖珽“盲人掌机密”的质疑,更是触及了权力斗争的核心——信息控制权。

更致命的是,斛律光的家族势力已到了让皇帝忌惮的地步:弟弟斛律羡威震突厥,长子斛律武都手握地方兵权,女儿是皇后,这种“满门显贵”的局面,在猜忌心重的北齐后主眼中,必然成为心腹大患。祖珽利用谣言(“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和封士让的诬告,精准击中了皇帝的恐惧点,最终导致一代名将身首异处。

值得玩味的是,斛律光的个人品质本是完美的——节俭、不贪权势、身先士卒,却恰恰因此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揭示出封建皇权的残酷逻辑:臣子的“完美”若威胁到皇权,便会转化为“原罪”。

周齐对峙的暗流:谍战与舆论战

周、齐之间的明争暗斗同样耐人寻味。北周韦孝宽制造谣言动摇北齐军心,北齐祖珽则利用谣言铲除政敌,双方都将“舆论战”玩得炉火纯青。这种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往往比战场上的厮杀更能决定王朝命运。

而北齐后主在处理斛律光案时的犹豫与轻信,与北周武帝的果决形成鲜明对比,也预示了两国后来的走向——北齐自毁长城,北周则借机壮大,最终由北周完成北方统一。

这段历史的深层启示在于:一个王朝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更取决于权力结构是否健康、君臣关系是否平衡。北周武帝的集权为其注入活力,北齐的内耗则加速了其灭亡,其中的权力逻辑,至今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