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802章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庆之又提议让老百姓私自铸钱,这下可好,货币市场直接乱套了。那一千个铜钱串起来,长度还不到三寸,大小都差不多,这种钱被叫做 “鹅眼钱” 。比这还差的,叫 “綖环钱” 。用线穿起来,扔水里都沉不下去,随手一捏就碎。在市场上,大家都没法按个数来数钱了,十万钱都抓不满一把,一斗米居然要一万钱,商业买卖根本没法正常进行。

冬天,十月丙寅日,皇帝回到建康。

皇帝他舅舅东阳太守王藻,娶了世祖的女儿临川长公主。这公主是个醋坛子,在皇帝面前说王藻的坏话。己卯日,王藻就被关进监狱,死了。

会稽太守孔灵符,到哪儿当官都挺有政绩的。结果因为得罪了皇帝身边的近臣,近臣就在皇帝面前给他穿小鞋。皇帝直接派人去把孔灵符用鞭子抽死了,还把他两个儿子也给杀了。

宁朔将军何迈,是何瑀的儿子,娶了皇帝他姑姑新蔡长公主。结果皇帝把公主弄到自己后宫,还对外说公主是谢贵嫔。又谎称公主死了,杀了个宫女,把尸体给何迈他们,让他们去安葬,还办了丧事。庚辰日,又封谢贵嫔为夫人,给她配备了只有皇后才能用的鸾辂龙旗,出门的时候警戒清道,排场大得很。何迈这人向来豪爽仗义,养了不少敢死之士。他就想着趁皇帝出游的时候,把皇帝给废了,立晋安王刘子勋当皇帝。结果这事儿泄密了,十一月壬辰日,皇帝亲自带兵把何迈给杀了。

当初,沈庆之揭发了颜师伯和柳元景的谋反计划后,就跟皇帝走得很近,还经常掏心窝子地劝皇帝,时间一长,皇帝就有点不耐烦了。沈庆之害怕惹祸上身,就关门谢客,谁都不见。他曾经派手下范羡去吏部尚书蔡兴宗那儿,蔡兴宗就让范羡给沈庆之说:“您老人家关门不见客,是为了躲开那些托关系走后门的人。但像我蔡兴宗,又不是来求您办事儿的,为啥要拒我于千里之外呢!” 沈庆之就让范羡把蔡兴宗请过来。

蔡兴宗见到沈庆之,就劝他说:“皇上最近干的那些事儿,简直没一点人味儿,指望他改邪归正,那是没指望了。现在皇上唯一忌惮的人就是您,老百姓眼巴巴地盼着,能依靠的也只有您一个人了。您老威名远扬,天下人都服您。现在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只要您一声令下,谁能不响应啊!要是您还犹豫不决,想坐山观虎斗,那可不光是很快就会大祸临头,到时候天下人的指责也都会落到您头上。我承蒙您特别关照,所以才敢跟您掏心窝子,希望您好好想想这事儿。” 沈庆之说:“我也知道现在形势危急,说不定哪天就小命不保,但我只想一直对国家尽忠,听天由命吧。再说我现在老了,又辞官在家,手里没兵没权,就算想干点啥,也成不了事儿啊。” 蔡兴宗说:“现在那些想谋划大事儿、奋起反抗的人,可不是为了邀功请赏、贪图富贵,就是想摆脱随时可能送命的日子!皇宫里的将领们,就等着外面有人带头呢,只要有一个人先起事,这事儿马上就能成。何况您在好几朝都统领军队,以前的部下遍布皇宫和朝廷,受过您恩情的人多了去了,像沈修之这些人都是您老部下的子弟,他们能不听您的吗!而且您的门客、亲信,还有三吴地区的勇士,都是您的力量。殿中将军陆攸之是您老乡,现在他要去东边讨伐叛军,手里有不少兵器铠甲,就在青溪还没出发呢。您把这些兵器拿来装备您的手下,让陆攸之当先锋,我在尚书省,会带着百官按照以前的规矩,再选个贤明的人来主持国家大事儿,这天下马上就安定了。还有啊,现在民间都传言说朝廷干的那些事儿,您都参与了。您要是现在还不做决定,要是有人先动手起事,您也免不了被牵连。听说皇上经常去您府上,一喝就喝得酩酊大醉,赖着不走,还听说他屏退左右,单独跟您在屋里密谈。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千万别错过啊!” 沈庆之说:“感谢您这么推心置腹。但这事儿太大了,我干不了。真要出事儿了,我就抱着对国家的忠心去死吧。”

青州刺史沈文秀是沈庆之的侄子,要去青州上任,带着部下在白下驻扎。他也劝沈庆之说:“皇上现在这么残暴,离大祸临头不远了。咱们一家都受皇上的宠信,外人都觉得咱们跟皇上是一条心。但皇上这人喜怒无常,还特别猜忌狠心,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大祸临头,不管是进还是退,都躲不过去。现在借着咱们这些兵力,要对付皇上易如反掌。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啊。” 沈文秀说了一遍又一遍,眼泪都下来了,沈庆之还是不听他的。沈文秀没办法,只好走了。

等到皇帝杀了何迈,料定沈庆之肯定会进宫劝谏,就先把青溪上的桥都封锁了,不让沈庆之过来。沈庆之听说后,果然来劝,结果过不去,只好回去。皇帝就派沈庆之堂兄的儿子、直阁将军沈攸之给沈庆之送毒药。沈庆之不肯喝,沈攸之就用被子把他给闷死了,这时候沈庆之八十岁。沈庆之的儿子、侍中沈文叔想逃跑,又怕像太宰刘义恭那样被肢解,就对弟弟中书郎沈文季说:“我能去死,你能报仇。” 说完就喝了沈庆之的毒药死了。他弟弟秘书郎沈昭明也上吊自杀了。沈文季则挥着刀,骑马冲了出去。追他的人都不敢靠近,他这才逃过一劫。皇帝对外谎称沈庆之是病死的,追赠他为侍中、太尉,谥号忠武公,葬礼办得特别隆重。

领军将军王玄谟好几次哭着劝皇帝,说他杀人太多,刑罚太重。皇帝一听就火了。王玄谟是个老将,很有威名,外面都传言说王玄谟已经被皇帝杀了。蔡兴宗曾经当过东阳太守,王玄谟的典签包法荣家就在东阳,王玄谟就让包法荣去蔡兴宗那儿。蔡兴宗对包法荣说:“领军将军现在肯定特别担心害怕。” 包法荣说:“领军将军最近几乎都不吃东西,晚上也睡不着觉,一直说抓他的人都到家门口了,说不定啥时候就完了。” 蔡兴宗说:“领军将军既然这么害怕,就该想个办法啊,哪能干等着大祸临头呢!” 于是让包法荣去劝王玄谟起事。王玄谟让包法荣回去感谢蔡兴宗,说:“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干,不过您的话我肯定不会泄露出去。”

右卫将军刘道隆很受皇帝宠信,专门掌管宫廷禁卫军。蔡兴宗曾经和他一起跟着皇帝夜里出宫,刘道隆从蔡兴宗车后经过的时候,蔡兴宗说:“刘君啊!最近一直想找个时间跟您好好聊聊。” 刘道隆明白他的意思,掐了一下蔡兴宗的手说:“蔡公,您可别再说了!”

壬寅日,皇帝立路氏为皇后,这路氏是太皇太后弟弟路道庆的女儿。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勾勒出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统治时期的混乱图景,字里行间充满权力倾轧、人性扭曲与时代困局,其背后折射的历史逻辑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货币崩坏:权力失控的经济镜像

沈庆之主导的“听民私铸钱”政策,本质是朝廷用货币贬值转嫁统治危机,却引发灾难性后果。“鹅眼钱”“綖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价至一万,直接摧毁了货币信用与市场秩序。这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失败,更暴露了皇权对经济规律的粗暴践踏——当权力失去约束,试图用“铸劣币”掠夺民间财富时,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统治根基。货币的崩解从来都是王朝崩溃的前奏,此处的细节描写,堪称“权力无度则民生凋敝”的经典注脚。

帝王失德:人伦崩塌的统治乱象

刘子业的行事完全突破人性底线:强纳姑母新蔡长公主为妃,杀宫婢冒充公主殡葬;因猜忌诛杀舅舅王藻、政绩卓着的孔灵符,甚至连功臣沈庆之也难逃毒手。这种“人伦道尽”的统治,本质是绝对权力对伦理秩序的解构。当帝王将“杀罚随心”视为权威象征,将亲情、功勋、民望统统踩在脚下时,看似巩固的权力实则已成空中楼阁——失去伦理支撑的统治,即便依靠暴力维系,也必然众叛亲离。

士大夫的困境:忠诚与良知的撕裂

蔡兴宗与沈庆之的对话,堪称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蔡兴宗洞察时弊,苦劝沈庆之“以威名定天下”,其言辞切中要害:“怀谋思奋者,非求富贵,正求脱朝夕之死耳!”这揭示了暴政下的普遍心态——反抗往往不是源于野心,而是求生本能。

而沈庆之的犹豫更具悲剧性:他明知刘子业“无可复望”,却固守“尽忠奉国”的执念,最终死于非命。这种“抱忠以没”的选择,既是个体性格的局限,也是封建伦理对人性的桎梏——当“忠君”与“救国”产生根本冲突时,传统士大夫往往陷入“两难之死”。沈庆之的结局证明:在暴虐的皇权面前,“消极忠诚”并非护身符,只会沦为权力碾压的牺牲品。

权力游戏中的生存逻辑

史料中每个人物的选择都暗含生存博弈:孔灵符因“忤犯近臣”被杀,揭示了“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权力潜规则;王玄谟“忧惧不敢举事”,反映了老臣在高压下的自保心态;刘道隆对蔡兴宗“掐手示警”,则展现了官场“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一幅权力绞肉机的图景:在缺乏制度约束的皇权体系中,无论是忠是奸、是勇是怯,最终都可能成为暴政的祭品。

历史的镜鉴:秩序重建的艰难

从货币崩坏到伦理崩塌,从个体反抗的失败到群体沉默的绝望,这段历史最深刻的启示在于:秩序的崩溃往往始于权力的失控,而重建秩序则需要突破“忠诚困境”的勇气与智慧。沈庆之的悲剧在于,他将“忠君”等同于“爱国”,却忽视了“社稷高于君主”的深层逻辑;蔡兴宗的清醒则在于,他认识到“救民于水火”比“愚忠于暴君”更重要。

千载之下,这段史料仍在叩问:当体制性的暴虐降临,个体该如何在“忠诚”与“良知”、“隐忍”与“反抗”之间做出选择?而一个失去制衡的权力体系,又终将把社会推向怎样的深渊?答案或许就藏在“鹅眼钱”的破碎声与沈庆之的饮药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