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742章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开始啊,夏世祖赫连勃勃那叫一个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搞基建,修了座统万城。这城夸张到什么程度?高十丈,地基厚三十步,顶部宽十步,宫墙也有五丈高,硬得能当磨刀石用。里面的楼台亭榭更是豪华到没边,雕梁画栋,还挂满了绫罗绸缎,简直把能想到的华丽元素全堆上了。北魏老板拓跋焘瞅着这城,跟身边人吐槽:“就这么个小破国,这么折腾老百姓,还想不亡国?做梦呢!”

打下夏国后,北魏收编了夏国的太史令张渊、徐辩,还让他俩接着干老本行。又抓到了前晋的将领毛修之、前秦的将军库洛干,把库洛干送回了秦国,因为毛修之厨艺好,就安排他当御厨总管。拓跋焘看到夏国着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文章,里面把夏国君主吹上了天,当场火了:“这小子太没底线了,敢这么写!谁写的?赶紧给我揪出来!”崔浩劝道:“文人写东西嘛,夸人贬人总爱夸张,也是没办法的事,犯不着治罪。”这才没追究。拓跋焘还把夏世祖的三个女儿纳为后宫贵人。

这边奚斤和夏国的平原公赫连定还在长安对峙。拓跋焘派宗正娥清、太仆丘堆带五千骑兵去扫荡关右。赫连定听说统万城被端了,立马跑路到上邽;奚斤追到雍城,没追上就回来了。娥清、丘堆则攻下了夏国的贰城。

拓跋焘下诏书让奚斤等人撤军。奚斤上书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苟延残喘,手下都是些残兵败将,根本没能力站稳脚跟;现在趁他病要他命,灭了他很容易。请再给我点装备和马匹,平定赫连昌再回来。”拓跋焘不同意。奚斤死缠烂打求了半天,才获准,给了他一万兵力,派将军刘拔送去三千匹马,还留娥清、丘堆配合他一起打夏国。

辛酉日,拓跋焘从统万城往东返回,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持节,和执金吾桓贷、莫云一起留守统万城。莫云是莫题的弟弟。

秦王乞伏炽磐回到枹罕。

秋七月己卯日,拓跋焘到了柞岭。柔然人侵扰云中,听说北魏已经拿下统万城,吓得赶紧跑了。

秦王乞伏炽磐跟大臣们吹:“我早就说赫连家成不了事,赫连昌靠着险要地势还投降了北魏,现在果然被我说中了吧。”八月,就派他叔父平远将军乞伏渥头等人去北魏进贡。

壬子日,拓跋焘回到平城,把缴获的战利品按等级赏赐给留守朝廷的官员们。

拓跋焘这人,体格壮实,勇猛得像头猛虎,打仗时亲自冲前线,箭雨石头满天飞,身边人倒了一片,他还脸不红心不跳;因此将士们都服他,打仗个个玩命。但他生活特简朴,衣服车马饮食,够用就行。大臣们劝他把京城修得气派点、盖点豪华宫殿,说:“《易经》里都讲‘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萧何也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宫殿不气派,镇不住场子’。”他回怼:“古人说‘在德不在险’,赫连勃勃把城墙修得再硬,不还是被我灭了?跟城墙有毛关系?现在天下还没平定,正需要老百姓出力,搞基建这种事,我不干。萧何那话,没说到点子上。”他总觉得钱财是军国大事的根本,不能随便浪费。但赏赐起来也不含糊,全给那些战死沙场或立大功的人家,亲戚权贵没功劳想沾光,门儿都没有。他派将出兵,战略部署说得明明白白,谁要是不听,多半得打败仗。他看人眼光准,有时能从士兵里提拔人才,只看能力不看出身。洞察力超强,底下人这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他,赏赐不落下地位低的,惩罚也不回避权贵,就算是特喜欢的人,犯了错也绝不姑息。常说:“法律这东西,是我和天下人共用的,哪敢乱来。”但他性格也够狠,杀人眼都不眨,事后又常常后悔。

九月丁酉日,安定城百姓举城投降北魏。

氐王杨玄派将军苻白作在赤炎围攻秦国梁州刺史出连辅政。城里粮吃光了,百姓抓住出连辅政投降。出连辅政被押到骆谷时,趁机逃了回来。冬十月,秦国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南漒。

十一月,拓跋焘派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节杖册封杨玄为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公孙轨到了氐国边境,杨玄不来迎接;公孙轨一顿斥责,说要带着册封文书回去,杨玄这才怕了,赶紧到郊外迎接。拓跋焘觉得公孙轨干得不错,提拔他当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的儿子。

十二月,秦国梁州刺史吴汉被羌族部落围攻,带着两千户人家逃回枹罕。

拓跋焘巡视到中山。癸卯日,回到平城。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展现了北魏与夏国交锋时期的政治、军事风云,从中能清晰窥见各方势力的兴衰起伏与人物的性格特质,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阶段提供了丰富的视角。

夏世祖的豪侈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他耗费巨大民力修筑的统万城,虽坚不可摧,能让刀斧都无可奈何,宫墙台榭更是雕镂图画、装饰绮绣,极尽奢华之能事。但这种过度役使百姓的行为,正如魏主所评价的 “蕞尔国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 一个国家的根基在于民心,过度压榨百姓以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必然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夏国的覆灭早已在这样的豪侈无度中埋下伏笔。

魏主在处理战后事务上展现出了多样的策略与性格。他收纳夏太史令张渊、徐辩继续担任原职,将毛修之因善烹调而用为太官令,体现了他在用人上注重实用的一面。对于夏着作郎赵逸文中过度赞誉夏主之事,魏主起初震怒欲追责,在崔浩进言解释文士褒贬多过其实乃不得已后便停止追究,这显示出他虽有怒气但也能听取合理意见,不过分苛责。而纳夏世祖三女为贵人,则带有政治联姻以巩固统治的意味。

军事战场上的博弈更是扣人心弦。奚斤与夏平原公定在长安相持,当统万城破的消息传来,夏军溃败,定奔往上邽,魏将追击却未能成功。之后奚斤请求趁赫连昌危困之际增兵消灭他,魏主起初不许,在奚斤固请下才应允。这一过程体现了军事决策中的谨慎与坚持,魏主的不许或许是考虑到战后兵力休整等因素,而奚斤的坚持则是看到了战机,最终的决策为后续军事行动埋下伏笔。

魏主的个人性格对北魏的发展影响深远。他壮健鸷勇,临战亲犯矢石,左右死伤相继仍神色自若,这种无畏的气概让将士们畏服并愿尽死力,为北魏军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性俭率,反对增峻京城和修宫室,认为 “在德不在险”,深知天下未平需惜民力,将财视为军国之本,不轻易浪费,赏赐也只给予死事勋绩之家,这种节俭务实的作风对于战后恢复国力至关重要。

在用人方面,魏主明于知人,能从卒伍中提拔人才,唯才是用,不论出身。听察精敏,赏罚分明,不避贵贱,即便对所爱的人也不宽假,坚持 “法者,朕与天下共之” 的原则,这种严明的治理风格有助于整顿吏治、凝聚人心。不过他性残忍,果于杀戮且常事后后悔,这一性格缺陷也为其统治增添了几分争议。

周边势力的动向也值得关注。秦王炽磐早就预料到赫连氏无成,在赫连昌归魏后派叔父入贡于魏,体现了他审时度势、依附强者的策略。柔然寇云中闻魏克统万而遁去,反映出北魏实力增强后对周边势力的威慑力。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满了战争与谋略、兴盛与衰落。夏国因统治者的豪侈而走向衰败,北魏则在魏主的带领下,凭借其军事力量、务实政策和用人之道逐渐崛起,各方势力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博弈,共同书写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