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开始,刘裕就给王镇恶等人下令:“要是攻下洛阳,得等大军到了再一起前进。”可王镇恶他们借着胜利的势头,直接就往潼关冲,结果被后秦的军队挡住,没法前进。过了好长时间,军粮都没了,大家心里又怀疑又害怕,有人就想扔下辎重,回去和大军会合。沈林子气得手握宝剑说:“相公(指刘裕)一心要平定天下,现在许昌、洛阳都已经拿下,函谷关以西也快平定了,这事儿能不能成,就看咱们前锋部队了。怎么能灭了这乘胜前进的士气,放弃这马上就要成功的大业呢!再说大军还离得老远,敌人又正厉害,就算咱们想回去,又怎么回得去呢!我既然接受了命令,就不会退缩,今天这事儿,我自会为将军们解决,真不知道你们几位到时候有什么脸面去见相公的军旗战鼓!”王镇恶等人赶紧派使者快马加鞭去告诉刘裕,请求派兵送粮支援。刘裕把使者叫来,打开船北边的窗户,指着河上的魏军给使者看,说:“我都告诉你们别冒进,现在却轻率地深入。岸上都是魏军,我怎么派得了援军!”王镇恶没办法,只好亲自到弘农,劝说当地百姓,百姓们纷纷主动送来义租,军粮这才又充足起来。

魏军派了几千骑兵沿着黄河跟着刘裕的军队往西走。晋军在南岸拉着纤绳拉船,风大水急,要是有人被水冲到北岸,就会被魏军杀死或掳走。刘裕派兵去攻击魏军,晋军刚一登岸,魏军就跑,晋军一退,魏军又回来。夏天,四月,刘裕派白直队主丁旿率领七百个拿着兵器的士兵和一百辆车,渡过北岸,离水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摆成却月阵,两端靠着黄河,每辆车上安排七个士兵。布置好后,让人竖起一根白色的羽毛。魏军一开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都没敢轻举妄动。刘裕事先就命令宁朔将军朱超石做好战斗准备,白色羽毛一竖起,朱超石就带着两千人飞奔过去,还带着一百张大弩,每辆车又增加二十个人,在车辕上设置盾牌。魏军看到晋军的营阵已经布置好,就上前包围。长孙嵩又带着三万骑兵来助阵,从四面逼近营阵展开肉搏攻击,晋军的弩箭都有点抵挡不住了。当时朱超石另外还带了大铁锤和一千多张长槊,他把长槊截断成三四尺长,用铁锤锤击,一槊下去就能穿透三四个人。魏军实在抵挡不住,一下子就崩溃逃跑了,死的人堆得一层一层的。晋军在阵前斩杀了阿薄干,魏军退回畔城。朱超石又带着宁朔将军胡藩、宁远将军刘荣祖追击,又把魏军打败,杀死和俘虏了上千人。北魏皇帝拓跋嗣听说这事儿后,后悔没听崔浩的话。

后秦鲁公姚绍派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河东太守唐小方率领三千人驻扎在黄河以北的九原,凭借黄河天险固守,想截断檀道济的粮草支援。沈林子半路截击,把他们打得大败,斩杀了姚洽、姚墨蠡、唐小方,敌人几乎被杀光、俘虏光。沈林子于是给太尉刘裕上奏说:“姚绍在关中那可是气势汹汹,现在他在外作战失利,国内又危机四伏。就怕他没等咱们动手,自己先一命呜呼,不能让他的血来祭咱们的军旗了。”姚绍听说姚洽等人战败身亡,又气又恨,生病吐血,把兵权交给东平公姚赞后就死了。姚赞接替姚绍后,兵力还是很强,带兵去偷袭沈林子,沈林子又把他打败了。

太尉刘裕到了洛阳,巡视城墙和护城河,对毛修之把洛阳城修缮得这么好很满意,赏赐给他衣服、玩物等,价值两千万。

丁巳日,北魏皇帝拓跋嗣去了高柳。壬戌日,回到平城。

河西王沮渠蒙逊宣布大赦天下,派张掖太守沮渠广宗假装投降,想引诱凉公李歆上钩,李歆果然发兵接应。沮渠蒙逊带着三万士兵埋伏在蓼泉,李歆察觉到有埋伏,就带兵往回走。沮渠蒙逊追击,李歆在解支涧和他交战,把沮渠蒙逊打得大败,斩杀了七千多人。沮渠蒙逊在那里修建建康城,设置戍守后才回去。

五月乙未日,齐郡太守王懿投降北魏,他上书说:“刘裕现在在洛阳,咱们应该发兵截断他的退路,这样不打仗就能取胜。”北魏皇帝拓跋嗣觉得这主意不错。

崔浩在跟前给拓跋嗣讲解经典,拓跋嗣就问他:“刘裕讨伐姚泓,真能成功吗?”崔浩回答:“能成功。”拓跋嗣又问:“为啥呢?”崔浩说:“以前姚兴就喜欢追求虚名,没什么实际本事,他儿子姚泓懦弱还多病,兄弟之间又争权夺利。刘裕趁着他们有危机,又兵精将勇,怎么会不成功!”拓跋嗣接着问:“刘裕的才能和慕容垂比怎么样?”崔浩说:“刘裕更强。慕容垂靠着父兄留下的基业,恢复旧业,国内的人归附他,就像夜里的虫子扑火一样,稍微有点凭借,就容易立功。刘裕出身贫寒低微,没有一寸土地作为依靠,却能讨伐消灭桓玄,复兴晋室,在北方活捉慕容超,在南方斩杀卢循,所到之处无人能敌,要不是他才能过人,怎么能做到这样呢!”拓跋嗣又问:“刘裕进了关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要是我们派精锐骑兵直捣彭城、寿春,刘裕会怎么办?”崔浩说:“现在西边有赫连勃勃,北边有柔然,都在盯着咱们国家的空子呢。陛下您又不能亲自带兵出征,咱们虽然有精兵,可没看到有厉害的将领。长孙嵩擅长治理国家,但打仗不行,不是刘裕的对手。要是兴兵去远方攻打,不见得有好处,不如先安稳待着,静观其变。刘裕要是攻克后秦回国,肯定会篡夺他主子的皇位。关中华人、戎人混杂,风俗强悍。刘裕要是想用荆州、扬州那套治理办法来管函谷关、秦地,这就跟脱了衣服包火、张开网捕老虎一样,根本行不通。就算他留下兵力防守,可人心不服,追求和习惯都不一样,这正好给敌人提供了机会。希望陛下按兵不动,让百姓休养生息,等着看局势变化,秦地终究会是咱们国家的。咱们可以坐着等这块地到手。”拓跋嗣笑着说:“你分析得太透彻了!”崔浩又说:“我私下里评论过近代的将相大臣,像王猛治理国家,就好比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辅佐年幼的君主,就好比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平定祸乱,就好比是司马德宗的曹操。”拓跋嗣问:“赫连勃勃这人怎么样?”崔浩说:“赫连勃勃国破家亡,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姚氏那里混饭吃,还受到姚氏的扶持。他不寻思着报恩,反而趁机捞好处,占了一块地方,还和四周邻居结仇。他就是个没见识的小人,虽然能嚣张一时,但最终肯定会被别人吞并。”拓跋嗣听了特别高兴,一直聊到半夜,还赏赐给崔浩御缥醪酒十觚,水精盐一两,说:“我觉得你的话就像这盐和酒一样有滋味,所以想和你一起分享这份美好。”不过,拓跋嗣还是命令长孙嵩、叔孙建各自挑选精兵,等刘裕西进,过了成皋就渡过黄河,向南侵犯彭城、沛县,如果刘裕不马上西进,就带兵跟着他。

北魏皇帝拓跋嗣往西巡查到云中,接着渡过黄河,在大漠里打猎。

北魏设置天地四方六部大人,让各位王公担任这些职位。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东晋末年群雄逐鹿的复杂图景,涉及刘裕北伐、北魏决策、河西争斗等多重历史线索,其中蕴含的军事谋略、人性博弈与历史规律引人深思。

战场博弈:机遇与风险的生死较量

刘裕北伐大军的推进堪称“险中求胜”的典范。王镇恶等将领违背“待大军俱进”的指令,乘胜直趋潼关,虽陷入秦军重围、粮草断绝的危局,却也创造了战机。沈林子“按剑怒曰”的慷慨陈词,不仅稳定了军心,更揭示了战争中的关键法则——战机稍纵即逝,意志决定成败。他驳斥“弃辎重还赴大军”的怯懦,强调“大军尚远,贼众方盛”的现实困境,最终推动军队坚守待变,而王镇恶亲赴弘农“说谕百姓”获取义租的举动,更体现了军事斗争与民心争取的紧密关联。

朱超石的“却月阵”则是战术创新的经典案例。面对北魏三万骑兵的围攻,晋军以“断槊为箭、大锤击发”的奇招破局,“一槊辄洞贯三四人”的杀伤力彻底瓦解敌军斗志。这场战役展现了装备劣势下的战术智慧:先用“白毦”疑兵稳住敌军,再快速强化防御部署,最终以特制武器实现以少胜多。北魏主嗣“恨不用崔浩之言”的追悔,反衬出临战决策对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影响。

沈林子在九原的伏击战同样关键。他不仅击溃秦军断粮的企图,更精准预判了秦将姚绍的心理崩溃——“绍气盖关中,今兵屈于外,国危于内”。果然,姚绍因“愤恚发病呕血而卒”,印证了心理战在战争中的隐性威力。而沈林子“复击破”姚赞的追击,则体现了晋军“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持续作战能力。

战略纵横:多方势力的权衡与算计

北魏内部的战略争论极具历史价值。崔浩对刘裕与慕容垂的比较鞭辟入里:慕容垂“藉父兄之资”,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却能“讨灭桓玄、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其才能“胜之”的评价,揭示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历史逻辑。更精妙的是崔浩对全局的判断:他指出北魏“西有屈丐,北有柔然”的后顾之忧,点破“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的将领短板,最终建议“按兵息民以观其变”,展现了战略克制的智慧。而魏主嗣虽认同其分析,仍命长孙嵩“伺裕西过”的举动,则暴露了军事野心与现实约束的矛盾。

河西王蒙逊与凉公歆的交锋则演绎了另一种权谋。蒙逊“遣沮渠广宗诈降”设伏蓼泉,歆“觉之引兵还”却仍在解支涧大败,说明战场侦察与临战指挥的同等重要性。蒙逊“城建康置戍而还”的决策,体现了扩张与巩固的平衡艺术。

历史启示:个人选择与时代洪流

刘裕在洛阳“嘉毛修之完葺之功”的举动,看似细节却蕴含深意——对后勤保障的重视往往决定战争成败。而齐郡太守王懿降魏“请绝刘裕归路”的建议,与崔浩的分析形成对比,揭示了降将视角的局限性:只见局部战机,未察全局态势。

崔浩将王猛比作“苻坚之管仲”、慕容恪比作“慕容暐之霍光”、刘裕比作“司马德宗之曹操”,不仅是人物评价,更暗示了历史循环的规律:乱世之中,治国能臣、辅政贤才与乱世枭雄交替登场,共同推动时代演进。他对“屈丐”(赫连勃勃)“终当为人所吞食”的预判,则彰显了短期暴力与长期道义的博弈逻辑。

这段史料以碎片化的战争记录,拼凑出东晋末年的宏大历史画卷:既有金戈铁马的战场厮杀,也有纵横捭阖的战略谋划;既见个人意志的闪光,也显时代洪流的必然。其中蕴含的军事智慧、政治谋略与人性洞察,至今仍具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