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顺利通过大岘山,可燕兵却一直没动静。刘裕兴奋得抬手朝天指,那高兴劲儿全写脸上了。身边人就纳闷儿问:“您还没见着敌人呢,咋就这么开心呀?”刘裕说:“咱部队都过了险要之地,士兵们都有拼死一战的决心;而且路边田里到处是粮食,咱也不愁没吃的。这下敌人算是被咱拿捏住了。”
六月己巳日,刘裕到了东莞。之前南燕主慕容超先派公孙五楼、贺赖卢和左将军段晖等人,带着五万步兵和骑兵在临朐驻扎,听说晋兵过了大岘山,慕容超就亲自带着四万步兵和骑兵赶过去,还让公孙五楼率领骑兵抢占巨蔑水。东晋前锋孟龙符跟他们一交手,把公孙五楼打败了,五楼只能往后撤。刘裕把四千辆战车布置在左右两边作为侧翼,并排稳步前进,跟燕兵在临朐南边干起来了。眼瞅着太阳都快偏西了,两边还没分出胜负。这时候,参军胡籓跟刘裕说:“燕国把所有兵力都拉出来打仗了,临朐城里留守的肯定没多少人,我带奇兵抄小路去拿下临朐城,就像当年韩信破赵那样,咋样?”刘裕就派胡籓和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向弥偷偷绕到燕兵背后,去攻打临朐,还故意嚷嚷说有小股部队从海路杀过来了。向弥穿着铠甲带头冲上去,一下子就把临朐城给攻克了。慕容超吓得不轻,单人匹马跑到城南找段晖。刘裕趁机指挥士兵们奋力进攻,燕军被打得大败,段晖等十多个大将都被杀了,慕容超灰溜溜地逃回广固,他的玉玺、车子还有豹尾都被晋军缴获。刘裕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广固,丙子日,把广固的外城给拿下了。慕容超收拢残兵,退到内城死守。刘裕让人修筑起长长的包围圈,围墙高三丈,还挖了三层壕沟。同时,刘裕对投降归附的人都很友善,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都挺高兴。这时候,靠着齐地的粮食储备,刘裕就把长江、淮河那边的漕运都停了。
慕容超派尚书郎张纲去秦国搬救兵,还赦免了桂林王慕容镇,让他当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把他叫来,跟他道歉,顺便问他有啥办法。慕容镇说:“老百姓的心,都系在您一个人身上。现在您亲自带兵出征,却大败而归。大臣们都离心离德,老百姓也没了士气。听说秦国自己也有麻烦,恐怕没功夫分兵来救咱们。咱们逃回来的散兵还有好几万呢,您把金银财宝都拿出来犒劳他们,再跟晋军决一死战。要是老天爷帮咱们,肯定能打败敌人;要是不行,战死也比关着门等死强吧!”司徒乐浪王慕容惠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晋兵打了胜仗,那气势比之前强了百倍,咱们用打败仗的残兵败将去对付他们,太难了!秦国虽然跟刘勃勃僵持着,但这还不算啥大麻烦;而且秦国跟咱们在中原,那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他们能不来救咱们吗!不过不派个大臣去,秦国肯定不会派大军来。尚书令韩范在燕、秦两国都很受重视,应该派他去搬救兵。”慕容超觉得有道理,就听了他的。
秋天七月,朝廷给刘裕加官,让他兼任北青、冀二州刺史。
南燕尚书略阳人垣尊和他当京兆太守的弟弟垣苗,翻出城墙来投降刘裕,刘裕让他们当了行参军。这垣尊、垣苗可都是慕容超之前特别信任,当成心腹的人。
有人跟刘裕说:“张纲这人脑子特好使,要是能把他弄来给咱造攻城器械,广固肯定能拿下。”巧了,这时候张纲从长安回来,太山太守申宣把他抓住,送给了刘裕。刘裕让人把张纲放在楼车上,围着广固城喊:“刘勃勃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国没兵来救你们啦!”城里的人一听,脸色都变了。每次江南那边派兵或者派使者来广固,刘裕就偷偷派人夜里去接,第二天,大张旗鼓地打着旗、敲着鼓进城。北方的老百姓扛着兵器、背着粮食来归附刘裕的,每天都有上千人。广固城被围得越来越紧,张华、封恺都被刘裕抓住了。慕容超没办法,请求割让大岘山以南的地盘,向晋称臣,刘裕没答应。
秦王姚兴派使者来跟刘裕说:“我们和慕容氏一直关系不错,现在你们晋朝把他们逼得这么紧,我们秦国已经派了十万精锐骑兵驻扎在洛阳。要是你们晋军还不撤,我们可就长驱直入啦。”刘裕直接对秦国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姚兴,我灭了燕国后,歇三年,就去取你们关中、洛阳。他要是现在就想送上门来,那就赶紧的!”刘穆之听说秦国使者来了,赶紧跑进来见刘裕,可使者已经走了。刘裕把跟使者说的话告诉刘穆之,刘穆之埋怨他说:“平常不管大事小事,您都跟我商量。这么重要的事儿,您咋不仔细想想,咋就这么急着回答他呢!您这话不但吓唬不了敌人,反而会把他们惹火。要是广固还没打下来,羌人突然杀过来,咱拿啥应对啊?”刘裕笑着说:“这是军事机密,你不懂,所以没跟你说。用兵讲究个神速,他们要是真能来救援,肯定怕咱们知道,哪还会先派使者来,说这些大话!这就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壮胆呢。晋军好久没出兵了,羌人看到咱们攻打齐国,心里肯定害怕。他们自保都来不及,哪还有能力来救别人啊!”
这时候,乞伏乾归又重新当上秦王,他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更始,公卿以下的官员都恢复原来的职位。
在北魏的慕容氏有一百多家,打算逃跑,北魏主拓跋珪知道后,把他们全杀了。
以前,北魏太尉穆崇和卫王拓跋仪埋伏士兵,想刺杀拓跋珪,没成功;拓跋珪念在他们以前有功,就没声张这事。等拓跋珪生病后,杀了不少大臣,拓跋仪心里害怕,就逃跑了,结果又被抓回来。八月,拓跋珪赐拓跋仪自杀。
封融跑到刘裕那儿投降了。
九月,朝廷加封刘裕为太尉,刘裕坚决推辞。
秦王姚兴亲自带兵去攻打夏王刘勃勃,到了贰城,派安远将军姚详等人分别去督促粮草运输。刘勃勃瞅准机会,突然杀过来,姚兴害怕了,想带着轻骑兵去跟姚详他们会合。右仆射韦华说:“皇上您要是一动,军心就乱了,大家肯定不战自溃,而且您也不一定能跑到姚详的营地。”姚兴只好跟刘勃勃硬拼,结果秦兵大败,将军姚榆生被刘勃勃活捉,左将军姚文宗等人拼了命打,刘勃勃才退了。姚兴没办法,只能退回长安。刘勃勃又去攻打秦国的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都打下来了,还把七千多户人家迁到他的大城,让丞相右地代兼任幽州牧去镇守。
之前,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领一万步兵和骑兵,跟着韩范到洛阳和姚绍会合,一起去救南燕,结果被刘勃勃打败,姚兴就把姚强的部队召回长安。韩范感叹说:“看来老天爷要灭燕国啊!”南燕尚书张俊从长安回来,投降了刘裕,还跟刘裕说:“燕国人就指望韩范能搬来秦国救兵,现在要是把韩范弄来给他们看看,燕国肯定就投降了。”刘裕就上表推荐韩范当散骑常侍,还写信劝他投降。长水校尉王蒲劝韩范回秦国,韩范说:“刘裕一个平民出身,灭了桓玄,复兴了晋室;现在出兵打燕国,一路势如破竹,这恐怕是老天爷的意思,不是人力能做到的。燕国要是亡了,秦国就是下一个,我不能再受辱了。”于是就投降了刘裕。刘裕带着韩范围着广固城转了一圈,城里的人一看,心都凉了,士气低落。有人劝慕容超杀了韩范全家,慕容超觉得韩范的弟弟韩讠卓一直忠心耿耿,就把韩范全家都赦免了。
冬天十月,段宏从北魏跑来归附刘裕。
张纲帮刘裕造攻城器械,各种奇巧的玩意儿都整出来了。慕容超气坏了,把张纲的老妈吊在城墙上,然后残忍地肢解了她。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还原了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刘裕北伐南燕的关键历程,不仅展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与智慧,更折射出政权兴衰的深层逻辑。从军事决策到人心向背,从外交博弈到个人抉择,这段历史充满了值得玩味的战略启示。
刘裕的军事天才:险中求胜的战略洞察
刘裕作为东晋末年的杰出军事家,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惊人的战略判断力。大军通过大岘山险道时,他见燕兵不出便喜形于色,精准把握了兵过险则必死、粮栖亩则无忧的战场规律,这种对地理环境与军心士气的深刻理解,成为取胜的首要前提。
临朐之战中,刘裕将传统战术与创新思维完美结合。面对僵持战局,他采纳胡籓建议,效仿韩信暗度陈仓之计,派奇兵突袭临朐城,瞬间瓦解了南燕军的指挥中枢。这种正兵相持、奇兵制胜的战术,体现了他对古代军事智慧的灵活运用。攻克临朐后,刘裕并未急于求成,而是筑长围困守广固,围高三丈,穿堑三重,同时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将军事打击与政治安抚相结合,既切断了敌军补给,又赢得了民心支持。
尤为关键的是,刘裕充分利用齐地粮储悉停江、淮漕运,解决了远距离作战的后勤难题,这一决策展现了他作为统帅的全局视野。在处理与后秦的外交博弈时,刘裕更是洞察人心,一眼识破姚兴铁骑十万屯洛阳的虚张声势,断言羌自保不暇,何能救人,这种对敌方内部矛盾的精准判断,避免了战略误判。
南燕的决策困局:从战略失误到人心离散
南燕君主慕容超在这场战争中犯下了一系列致命错误。战前放弃大岘山天险,使晋军长驱直入;临战时又固执己见,未能采纳桂林王慕容镇悉出金帛以饵散卒,更决一战的建议,错失挽回颓势的机会。在外交求援上,虽然最终派遣了燕、秦所重的韩范,但此时后秦正与赫连勃勃激战,根本无力分兵相救,这一决策本质上已是病急乱投医。
更致命的是南燕内部的人心离散。从尚书垣尊、京兆太守垣苗等人物逾城而降,到最终韩范的燕亡则秦为之次矣的清醒认知,反映出南燕统治集团已丧失信心。慕容超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仍对张纲家属施以之刑,这种残暴行为不仅未能震慑人心,反而加速了内部崩溃。相比刘裕的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南燕在争取民心方面的失败更为彻底。
战争背后的深层逻辑:实力对比与历史大势
这场战争的结局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力对比看,东晋经过桓玄之乱后的整顿,国力逐渐恢复,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更是当时最精锐的军事力量;而南燕偏安一隅,统治基础薄弱,又与周边政权关系紧张,难以形成有效同盟。
从战略格局看,后秦因赫连勃勃的牵制而无力救援,北魏则忙于内部稳定(诛杀慕容氏、赐死卫王仪),南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刘裕正是敏锐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才果断发动北伐。
在人心向背方面,刘裕华、夷大悦的治理成效与慕容超群臣离心,士民丧气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朴素真理。南燕试图依靠地理优势和外部救援扭转战局,却忽视了内部凝聚力的根本作用,最终难逃覆灭命运。
历史启示:战争中的政治智慧
刘裕灭南燕的战役,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在军事层面,强调地形利用、后勤保障与战术创新的结合;在政治层面,凸显争取民心、吸纳人才的重要性;在外交层面,展示了准确判断国际形势、避免两线作战的智慧。
尤为深刻的是,这场战争印证了兵事以民为本的道理——刘裕通过停罢漕运、安抚降附、采拔贤俊等措施,将战争负担转化为当地支持,而慕容超的苛政与残暴则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是兵力多寡,更是人心向背与战略格局的综合较量。
这段历史也为我们理解东晋末年的政治变迁提供了关键视角:刘裕通过北伐南燕的胜利,不仅积累了军事资本和政治威望,更展现了超越同时代人的战略眼光,为其日后代晋建宋奠定了基础。而南燕的覆灭,则成为十六国时期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又一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