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 ,壬申年)
春天二月,王莽大赦天下。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上奏说:“抓到了匈奴的俘虏,经过审问,说是侵犯边境的事都是孝单于咸的儿子角干的。”王莽于是召集各少数民族,在长安的集市上把咸的儿子登给斩了。
大司马甄邯去世。
王莽来到明堂,下诏书说:“把洛阳定为东都,常安(即长安)定为西都。两都的王畿相连为一体,各有不同的封邑和职责。天下的州按照《禹贡》分为九个;爵位依照周朝制度分为五等。诸侯的名额有一千八百个,附城的数量也是这么多,以此来等待奖赏有功之人。公爵的封地方圆一同(即方百里),有一万户百姓;其他的以此为标准递减。现在已经受封的,公侯以下共有七百九十六人,附城有一千五百一十一人。”因为封地的地图和户籍还没确定好,所以还没给他们实际的封国和城邑,暂且让他们在京城领取俸禄,每月几千钱。这些诸侯都生活困苦,甚至有的去给人打工。
王莽这人性格急躁好动,不能做到无为而治。每次有什么举措,动不动就想着效仿古代,却不考虑当下的实际情况,制度也定不下来。下面的官吏就趁机做坏事,搞得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很多人都触犯刑罚。王莽知道老百姓发愁怨恨,就下诏书说:“凡是耕种王田的,都可以把田卖掉,不用受之前法令的限制。犯了私自买卖百姓为奴婢罪的,暂且都不追究。”然而其他的政策还是混乱无序,刑罚严苛,赋税又多又重,一切还是和原来一样糟糕。
当初,五威将帅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把句町王降为侯,句町王邯又气又怨,就不再归附王莽。王莽暗示牂柯大尹周歆用计杀了邯。邯的弟弟承起兵杀了周歆,州郡派兵攻打,却没法平定。王莽又征调高句骊的兵去打匈奴,高句骊人不想去,郡里就强迫他们,结果这些人都逃出边境,还趁机干起了违法打劫的事。辽西大尹田谭去追击,反而被他们给杀了。州郡把这事都怪到高句骊侯驺头上,严尤上奏说:“貉人犯法,不是驺挑起的。就算他真有别的心思,也应该让州郡暂且安抚他。现在一下子给他扣个大罪名,恐怕他就此反叛,夫馀那些部族肯定也会有人响应。匈奴还没打败,要是夫馀、濊貉又起来闹事,这可就麻烦大了。”王莽却不去安抚,濊貉于是就反叛了。王莽下诏让严尤去攻打。严尤把高句骊侯驺引诱来后杀了,把他的脑袋送到长安。王莽特别高兴,下诏书把高句骊改名为下句骊。这下貉人更频繁地侵犯边境,东边、北边以及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都乱套了。可王莽野心正盛,觉得四方少数民族根本不够他消灭的,一门心思琢磨着复古的事,又下诏书说:“今年二月要去东边巡视,准备好礼仪和相关安排。”后来因为文母太后身体不舒服,就暂时停下,等以后再说。
当初,王莽做安汉公的时候,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就拿斩杀郅支单于的功劳上奏,把元帝庙尊为高宗,说太后去世后,要按礼仪配享元帝庙。等到王莽把太后的名号改为新室文母,和汉朝断绝关系,不让她和元帝配享,还拆毁了孝元庙,另外给文母太后建庙。只把孝元庙原来的大殿留着,当作文母太后吃饭的地方,建成后,叫长寿宫。因为太后还在世,所以没把它称作庙。王莽在长寿宫摆酒,请太后过来。太后到了之后,看到孝元庙被拆得乱七八糟,震惊又伤心地哭着说:“这是汉朝的宗庙,里面都有神灵,为什么要把它毁掉!要是鬼神没知觉,又何必建庙!要是有知觉,我不过是先皇的妃妾,怎么能在先皇的庙堂里羞辱他,还在这里摆吃的呢!”她还私下跟身边人说:“这个人太不尊重神灵了,还能长久得到保佑吗!”结果酒也没喝开心就散了。自从王莽篡位后,知道太后心里怨恨,就想尽办法讨好太后,可太后却越来越不高兴。王莽把汉朝官员戴的黑貂皮帽改成黄貂皮帽,还改了汉朝的历法、伏日和腊日。太后就让自己的下属还是戴黑貂皮帽,到了汉朝原来的正月和腊日,就只和身边人一起相对着吃饭。
王莽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 ,癸酉年)
春天二月,文母皇太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葬在渭陵,和元帝合葬,但中间挖沟隔开。新朝要世世代代在她的庙里祭祀,元帝配享,牌位放在太后牌位下面。王莽为太后服丧三年。
乌孙国的大、小昆弥派使者来进献贡品。王莽因为乌孙国人大多亲近依附小昆弥,又看到匈奴在各个边境都有侵扰,就想拉拢乌孙人心,于是让使者安排小昆弥的使者坐在大昆弥使者的上位。师友祭酒满昌弹劾使者说:“夷狄因为觉得中国有礼义,所以才屈服顺从。大昆弥是君主,现在把臣子的使者排在君主使者的上面,这可不是对待夷狄该有的方式。使者这是对朝廷大不敬!”王莽听了很生气,就把满昌的官职给免了。
西域各国因为王莽长期以来失去了恩信,焉耆率先反叛,杀了都护但钦,西域就此分崩离析。
十一月,彗星出现,二十多天后才消失。
这一年,因为触犯携带铜炭禁令的人太多,就废除了这条法令。
匈奴的乌珠留单于去世,掌权的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是王昭君女儿伊墨居次云的丈夫。云一直想和中国和亲,又向来和于粟置支侯咸关系很好,看到咸之前被王莽封了各种名号,所以就拥立咸为乌累若鞮单于。乌累单于咸即位后,封弟弟舆为左谷蠡王。乌珠留单于的儿子苏屠胡本来是左贤王,后来改称护于,乌珠留单于想把王位传给他。咸怨恨乌珠留单于贬低自己的名号,就把护于贬为左屠耆王。
评论
在始建国四年到五年这期间,王莽的统治愈发混乱,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在对外关系上,王莽一系列愚蠢且粗暴的举措,如随意更改少数民族首领封号、逼迫高句骊出兵等,引发了四方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边境地区战火纷飞,动荡不安,不仅让百姓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消耗了国家的力量。在国内,王莽的政策朝令夕改,不切实际,导致制度混乱,官吏趁机为非作歹,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怨沸腾。而在对待太皇太后以及汉朝宗庙等事情上,王莽的行为既绝情又不敬,严重伤害了旧臣和百姓对汉朝的感情,进一步失去人心。在民族政策和外交上,王莽的自大与短视尽显无疑,他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自大,对西域各国失去恩信,使得西域分崩离析。在匈奴问题上,单于的更替又引发了新的内部矛盾。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王莽的统治已经危机四伏,他的种种倒行逆施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秩序,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