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锦衣卫的前身名叫拱卫司。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个机构设立一定带着保护和守卫的意图。明朝皇帝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皇帝收集全国上下那些处于隐秘角落的情报,让皇帝可以掌握皇权难以触及的地方。

锦衣卫这个机构在明朝的官僚系统中十分特殊。最开始设立的时候,皇帝是将其作为一个军事机构来看待的。然而锦衣卫设立之后,既不归六部之中专管军事的兵部所管辖,也不归节制天下兵马的五军都督府控制,更是脱离于明朝的官僚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归皇帝节制,说白了基本上就是皇帝的私家侦探。

“咱当然记得,那树流出的液体,气味刺鼻,当时咱还让仁伢子砍掉呢....”

老朱闻言,点了点头,陷入了回忆。他确实记得那株树,之前还曾好奇地观察过那奇怪的液体。

朱标继续说道:“那液体,就是橡胶的原材料。老唐说,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制成各种有用的物品,比如车轮、鞋底,甚至还能制成密封的管道,防止液体泄漏。”

老朱闻言,眼睛一亮,他意识到这橡胶或许真是个好东西。他看向朱标,问道:“那这东西,我们能大量制作吗?如果能用在军队和民生上,岂不是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实力?”

朱标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儿臣去年就安排人去南洋那边搜寻了,只不过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回来....文忠叔曾传了一封信回来,说是派人护送那支南下的队伍一路南下....我们大明境内暂时没有那种树,老唐说橡胶所需的量太大了....”

唐仨仁院子里的那一株橡胶树的产出,沧海一粟罢了,

“标儿啊,以后再有什么好东西,你可得先给咱看看,可不能自己都藏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我父子二人有什么不好的隔阂了。”

朱标一头黑线,自家这位父皇的一些想法你以为他朱标不知道?唐仨仁之前提到过,老朱对于一些好东西,首先想的就是怎么掌握在皇家的手里。

其次就是想到自家的人能不能用得上,最后才会想着如何推行天下,没办法,这是“皇帝”这种高危职业的一种通病,就是“要还要都要全要”。

可以说,从老朱成为帝王的那一瞬间开始,他就不再是之前的朱重八,哪怕他偶尔也会因为自己的出身,从而为百姓着想一下,那也是放在其次了。

“父皇,儿臣有个建议,就是如果那些去了南洋的拱卫司的人真带回来了橡胶树,儿臣请父皇赐他们锦衣华服,配绣春刀....”

老朱怔了一下,标儿似乎提到了一件事,一件他老朱刚刚有了苗头的想法,就是成立个什么卫,用来监察百官啥的。

因为老朱有些不相信那什么御史台之类的文官们了,用唐仨仁的话就是——那是一群喷子,比起历史上大唐的魏喷子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帮家伙不管是好事是坏事,只要自己觉得能够刷一波存在感,那一定要站出来喷上一番,都说文人以死谏为荣,问题是洪武年间的文臣还真没几个头铁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老朱一怒,是真会杀人,可不会给你后悔的机会。

“要不,就叫锦衣卫?”

唐仨仁不知道的是,当初就只是因为自己随意跟朱标提到过一次“锦衣卫”这个词语,然后“锦衣卫”这个机构提前了几年时间出现在了历史的后台。

这“锦衣卫”之名,倒是颇为贴切。既能彰显其威严,又能让百官心生敬畏。而且,有了这锦衣卫,便能更好地监视百官,让那些贪赃枉法之徒无所遁形。

这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那些文官们一个个口若悬河,实则心怀鬼胎。若不用些手段,只怕这大明江山迟早要毁在这些人之手。

不得不说,老朱弄出锦衣卫的初衷其实也是没错的,真正让锦衣卫开始烂了名声是从洪武二十五年后开始。

老朱在洪武三十一年过世之后就越发乱来了,直接导致后来的永乐朱棣不得不弄了个东厂西厂出来,这才将锦衣卫的各项职权给压了下去。

无论是前期的指挥使毛镶,还是后来的蒋瓛,可以说有那般大的权力在手上,没有半点私心是不可能的。

最开始毛镶可以说是“宁杀错不放过”,后来蒋瓛接任指挥使,明初四大案中,受牵连而死的人多数就是锦衣卫的私心在其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锦衣卫在初期确实为大明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行事果断,手段凌厉,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闻风丧胆。而且,锦衣卫的存在也让百官们更加谨慎行事,不敢轻易违法乱纪。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锦衣卫的权力逐渐膨胀,他们开始滥用职权,为非作歹。一些锦衣卫官员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对百姓进行欺压。这样的行为无疑让锦衣卫的名声一落千丈,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恶势力。

尽管后来朱棣设立了东厂西厂来制衡锦衣卫的权力,但这也无法完全消除锦衣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锦衣卫的存在依然让许多人感到恐惧和不安。

当然了,只要老朱还在,锦衣卫说到底就是皇家的家奴,老朱的私人财产,后续朱棣为什么要限制锦衣卫,还不是因为锦衣卫的名声臭大街了。

“除了让他们寻找橡胶树之外,还有一样东西,如果遇上了,倒也没有关系,一并带回来就是....”

这个时候的“南洋”,就是后世的东南亚一带,再继续往南,就会有机会踏足后秋的澳洲,算算时间,这个时候的澳洲只怕还是一群野人占着呢。

那帮“未来的锦衣卫”临行前唐仨仁也提示过,就是若是在南洋寻不到橡胶树,不妨胆子大一点继续往南。

甚至当时的朱标还保证过,他们若是死在海外,大明这边会追封他们,然后由他们的家属领下各种封赏,其中最牛的一件东西——老朱亲赐的免死丹书铁券。

这东西唐仨仁已经拒绝过,不过在大明所有人眼中,这东西依然是牛,就算不用来免死,摆在家里那也是可以当传家宝的。

为什么唐仨仁会当时提示了一句澳洲的存在,还不是因为另一样神物——土豆!

澳洲的地理位置与南美洲算在同一纬度上,既然土豆是从美洲那边传过来的,那么澳洲之边就有可能出存在土豆这东西,当然,如果他们没有发现也没有关系,目前洪薯的提前出现已经能够让大明很快不会有饿死之人了。

发现了土豆更好,没发现也不用强求,最重要的是那些代表着大明未来的一群人能多一些人活着回来。

毕竟,前往南洋甚至更远的澳洲,这是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海上的风浪、未知的疾病、以及那些可能存在的土着冲突,都是他们将要面临的考验。唐仨仁虽然心中有着对土豆的渴望,但他更明白,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村长,你这院子里为什么这么凉快?”

罗大炮这小子平时没少往唐仨仁这里跑,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季,但“秋老虎”听过吧,哪怕大明目前已经进入了小冰河世纪,但这个时候的正午依然温度也不低的。

“地下面修了冰窖....”

冰窖这种东西,皇宫里也有,不过按照正常的用度,这个时候老朱早没有冰可用了,想要用冰还得等到几个月之后再说。

不过那个时候应该是存冰的时候,大冷天的,围着火烤才是正解。

唐家院子里有没有冰窖罗大炮可是知道的,因为之前修这院子的时候,罗大炮可以说是全程看着的,就算当时他的年纪并不大,后来唐家院子唐仨仁与肖伊人成婚之后,院子又扩建了一番,罗大炮依然是发现唐家院子没有冰窖一说。

“行了,别瞎想了,将这个月唐家铺发生的一些事情跟我说说...”

罗大炮现在带着十几个唐家铺的年轻人,平时除了协助应天派过来的护卫们维护唐家铺的秩序之外,也会收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说某个村民明明没有纳妾,却经常往家里领妇人。

还有更让罗大炮惊奇的一件事,那就是村里的两位副村长,就是刘基还有他的便宜老爹罗四,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经常性的不待在唐家铺“内村”,而是有事没事喜欢跑到外围去。

村子外围也没什么比村内好的,外围有一些年轻的外来姑娘倒是真的。

听到罗大炮的不解,唐仨仁一阵好笑,同时也惊讶刘基这家伙居然这么有心思?罗四就一小地主,去寻花问柳并不奇怪,刘基可是名人啊。

“似乎有些疏忽了刘先生的私人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