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等,标儿你这不是想让朝廷带着所有官员一起做假?”

朱标连忙摆手解释道:“不是不是,父皇您想啊,这些批条虽可以提前下发,但上面并无具体数目,只是作为押送时的一个凭证,待真正到了京城核对无误后,方可在上面填写具体数目,并由户部加盖官印,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路途中的诸多不便,怎能算是作假呢?”

“最重要的是,这种水印目前只有唐家铺那边搞得出来....数量一次产出绝不会多....”

也就是说,外面的人若是想做假,光是这水印一关就很难了,打个比方,一个四川那边的官员押送粮税进京,若是没有这种特殊的批条,就有可能在这粮税上动手脚了。

“若是这种特殊的纸丢失了呢?”

老朱的担心不无道理,朱标却是来了句:“数量一次产出确实不多,只要老唐愿意,一个月生产个几万张这种纸还是没问题的。”

老朱:“....”合着唐仨仁那小子将一些事情都想到前面老远了,也提前跟朱标说了,只有他这个老朱似乎干着急了一阵子。

“而且咱们大明的虎符不是一半一半的吗?可以借鉴一下呢....”

虎符,那可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分为左右两半,其中右符交给将帅,左符由皇帝保存。若遇紧急情况需调动军队,就必须使人拿着左符去核验右符,二者吻合无误,军令才能生效。这特殊的纸张,虽然不及虎符那般重要,但作为押送时的凭证,其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咱们只需严格控制这种纸张的产出与分发,再辅以严格的核对制度,便可确保其在路途中的安全,即便偶有丢失,也无法被仿制或滥用。”

“还有一点,父皇需要下一道旨意,根据进京官员的距离,规定这运输途中的损耗比例,比如说最多不得超过三成....”

这也是唐仨仁提到过的,朱标原封不动的跟老朱说了,三成的损耗已经很夸张了好不好,这里面当然也留给了一些地方官员小小的占点便宜的空间,当然也留了跟老朱“讨价还价”的余地。

毕竟今年不少进京送税粮的队伍当中,最夸张的损耗达到了六成,好像是西边青海那边,这损耗确实有些夸张,其中那什么“押粮官”想要早点回去,就必须得拿出一部分粮食“打点”一番,越远的押粮官越急。

这么一来,每年各地交来的税粮总数能够超过七成进入户部,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还有那些商税啥的,在大明商税虽然只占了一部分,但那也是真金白银呢。

“管束京城官吏....不要太过为难地方上的官员....允许损耗,但设置损耗上限....”

好吧,老朱似乎被说动了,不过依然有些不高兴,因为“空印”这种事情,说到底也算是欺骗了他老朱。

“标儿,你可知这损耗之事,历来是朝廷与地方之间的敏感话题。若是放任,岂不是就是在允许他们中饱私囊?”老朱沉声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朱标见状,心中暗自思量,父亲虽被说动,但仍心有顾虑,需得再下一剂猛药。“父皇,儿臣明白您的担忧。但请想,若一味严查损耗,势必激起地方官员的不满与抵触,届时税粮、商税更难收齐。而今儿臣所提,既给了地方官员一定的余地,又设了上限以防其过分,实为两全其美之策。”

老朱闻言,眉头微松,似在权衡利弊。“哼,他们敢不满?咱的刀现在还能杀人!”

话是这么说,但老朱稍加思索之后。

“一成半,这是咱的底线了,若是标儿觉得合适那便下旨吧。但此事需得严密监督,一旦发现有人借机中饱私囊,严惩不贷!”

朱标嘴角一动,果然知父莫若他朱标,三成确实有些夸张,但一成半确实算是不错了,按唐仨仁的一些想法,以后大明老百姓交税的方式除了用粮食外,还可以用银钱什么的交,不过那必须得等到另一个真正的大杀器现世再说。

至于唐仨仁说的“大杀器”是什么,唐仨仁嘴巴很严实,一直不肯透露给朱标,这让朱标有些无可奈何,不过眼下也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

“儿臣遵旨,定当尽心竭力,确保此事顺利施行。”

这“空印”之事,终究让老朱有些心中不爽,看来还需得好好敲打敲打那些胆敢欺君罔上的官员。

似乎是察觉到老朱的不爽,朱标这时从袖口中拿了个东西出来,两个小铁杯,连着一根奇怪的铁线。

“父皇,试试这个?”

新奇的东西,老朱愣了愣,显然,这又是唐仨仁那小子搞出来的花样,既然空印的事暂时有了不错的解决方法,老朱也不想纠结太久。

“这啥玩意?”老朱一脸疑惑,之后见朱标拿了一个让他放在耳朵边上,之后对着另一个铁杯低声说了几句话,老朱这时露出惊骇的表情。

“这东西....只有这么长的铁线吗?”

朱标立即表示可不止这么点,又拿出一卷细铁丝来,也不知道他那袖口有多大,居然装得下这么些东西,接好之后示意那大太监拿着一头铁杯到宫殿外面去,让二虎将耳朵贴上去。

“父皇声音不要太大,对这里面说几句?”

老朱犹豫了一下,尽量将声音压低,说道:“二虎你个夯货,给咱滚进来....”

然后只见宫殿外的二虎脸色先是一滞,这是上位的声音,居然就像是在耳朵边上低语一般,赶紧将那铁杯往那大太监怀里一推,连滚带爬的冲进了大殿,跪在了老朱面前,同时挺惊奇那根细细的铁线。

“这,这是好东西。”老朱有些惊奇的看着手中的杯子,杯子底部钻了个孔,朱标却是微带可惜的说道:

“老唐说这只是个玩具,这铁线用棉线之类的也可以,说是什么声音共振啥的,我也听不懂,不过他说这东西最远的传声距离也就三十丈,当然我听他提到过,如果有橡胶的话....或许能实现另一种讯号超远距离的传播....”

三十丈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百来米,这确实算是顶天的距离了,因为声音在振动过程中传播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不断被削弱。

朱标看着手中的杯子,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继续说道:“老唐还说,如果以后能改进材料和技术,也许能让声音传播得更远,甚至可能实现像飞鸽传书那样的远距离通信,只不过那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

老朱闻言,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想象着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技术,那么大明的军队和官府之间的通信将会变得多么便捷和高效。

“那小子是个奇才,这样的东西都能做出来。”老朱感叹道,“不过,这东西他自己都说了只是个玩具,奇技淫巧而已,怎么就是不肯入朝为官呢?”

朱标摇了摇头,没有接唐仨仁不肯当官这个话题,说道:“老唐说,这东西多连几个,平时安排人看着,叫什么‘话务员’,父皇平时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用它来呼叫了....当然,暂时只限于连接皇宫范围,太远的距离平时维护都有些难度....”

跪在一旁的二虎听得一愣一愣的,也就是说,以后需要传话的这种活计,不需要他去跑腿了?是不是就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唐家铺那边蹭吃蹭喝了?

“这东西?叫传声筒?”

老朱当然听明白了,也就是说以后秘书团那边没什么紧急事情,完全可以用这种东西隔着几个屋子“遥控”指挥了?

老朱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想象着以后宫中事务的处理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他转头看向朱标,问道:“这东西,能大量制作吗?如果每个重要的部门都能配备上,那我们的工作效率岂不是能大大提高?”

朱标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老唐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他说只要材料和技术跟得上,大量制作并不是问题。唐家铺的几个重要区域已经连通了这东西。”

老朱闻言,唐家铺都用上了?那皇宫这边怎么能落后?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银子不是问题,标儿你立刻着手去安排,让唐家铺那边立即弄一批过来。”

朱标领命正准备离开,老朱似乎又想起什么事,问道:

“刚才你说的那什么橡胶,又是啥玩意?”

朱标怔了一下,唐仨仁说过,这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可以让大明真正腾飞的好东西,稍微犹豫了一下,朱标说道:

“父皇你应该还记得老家院子里的那株会奇怪液体的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