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命理探源【译注】 > 议论三十二则(十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文:

又云:王耐轩曰:

译文:

(《畜德录》)又说:王耐轩说:

注解:

“又云”承接前文,指《畜德录》中继续记载的内容,“云”为“说、记载”之意。

王耐轩是此处言论的持有者,文中未详载其具体背景,仅作为观点发出者被引用,符合古代典籍引述他人言论的常见形式。

原文:

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荐矣。

译文:

在地位尊贵的人面前,不要谈论自己的穷困处境。

他会认为我是在谋求他的举荐(来改变困境)。

注解:

“贵人”指社会地位高、有权势或有影响力的人,与前文“使人贵”中的“贵”含义一致。

“彼”为第三人称代词,此处指代前文的“贵人”,可译为“他”。

“求其荐”中“荐”指举荐、推荐,古代社会中,贵人常拥有举荐他人为官或获得机会的权力,故此处“求荐”指寻求贵人的举荐以摆脱穷困。

原文: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福矣。

译文:

在富裕的人面前,不要谈论自己的贫寒状况。

他会认为我是在谋求他的接济(来改善生活)。

注解:

“富人”指拥有较多财富的人,与前文“使人富”中的“富”含义对应。

“贫”此处侧重物质上的贫寒、匮乏,与“穷”(处境困厄)含义相近但更侧重经济状况。

“求其福”中“福”此处非“福气”的抽象含义,结合语境指物质上的帮助、接济,因富人有能力提供经济支持,故“求福”实际指寻求富人的财物接济。

原文:

是以群居之中,淡然漠然,付之谨默可也。

译文:

因此在与人相处的场合中,要保持淡泊、不刻意提及(自身穷困)的态度。

将(谈论穷困这件事)交给谨慎沉默的做法是可行的。

注解:

“是以”为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所以”,承接前文“莫言穷”“莫言贫”的建议,引出后续做法。

“群居之中”指多人共处的场合,即与人交往、相处的环境。

“淡然漠然”指态度淡泊、不放在心上,此处特指不刻意强调或提及自身穷困的状态。

“付之谨默”中“付之”指“把(某事)交给(某种做法)”,“谨默”指谨慎、不轻易说话,即选择谨慎沉默的方式对待“谈论穷困”这件事。

原文:

贫也,穷也,皆命也,非告人可脱。

译文:

贫寒也好,穷困也罢,都是由命运决定的。

不是靠告诉别人(自己的困境)就能摆脱的。

注解:

“贫也,穷也”是并列结构,用“也”加强判断语气,强调“贫”与“穷”两种处境。

“皆命也”是判断句,“皆”为“都、全”,“命”指命运,此处延续前文“命能使人穷”“命能使人贱”中对“命运”的认知,认为贫富穷通由命运决定。

“非告人可脱”中“非”表否定,“告人”指告诉别人(自身困境),“脱”指摆脱(穷困),此句强调摆脱穷困不能依赖向他人诉说,需认可命运或依靠自身,与前文“谨默”的建议相呼应。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以上内容是王耐轩的观点,核心围绕人际交往中的言行分寸与对“贫”“穷”的认知展开:在地位尊贵者面前,不要谈论自己的穷困,以免被误解为谋求对方举荐;在富裕者面前,不要谈论自己的贫寒,以免被误解为谋求对方接济。

因此,在与人共处的场合中,应保持淡泊的态度,对自身穷困之事秉持谨慎沉默的做法;同时认为,贫寒与穷困都是由命运决定的,并非靠向他人诉说困境就能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