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境门对峙的战报如一阵风般传向养心殿时,朱有建正沉浸在端午龙舟赛章程的研究之中。
他微微皱眉,手中的笔在纸上圈圈点点,脑海里不断构思着这场盛会该如何安排才能尽善尽美。
这时,王德化匆匆步入殿中,神色略显凝重。
他趋近朱有建,将清军在对峙中的种种作为一五一十地细细道来。
朱有建原本专注的神情渐渐变得迷茫,眉头紧紧地锁在了一起,眼中露出一丝困惑与不解。
“这仗怎么能打成这样呢?”
朱有建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居然还有盾车这么逆天的玩意儿!
那玩意儿竟然能挡住组炮的炮弹?”
他微微摇头,脸上满是困惑之色,仿佛眼前的这一切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在朱有建的认知中,战争应当是一场充满谋略与算计的较量,是力量的对抗,也是智慧的博弈。
然而,眼前这因盾车而对峙不下的局面,让他觉得十分诡异。
在他的想象中,战争不该是这样僵持的,应该是你来我往,硝烟弥漫,双方斗智斗勇,不断寻找对方的破绽并给予致命一击。
“虽说对峙总比清军直接打过来要好一些。”
朱有建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这局面就如同被卡住的齿轮,动弹不得,何时才能有转机呢?”
王德化在一旁低着头,默默不语,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朱有建的话。
整个养心殿内,气氛变得压抑而沉闷,仿佛时间也在这令人纠结的战局中停滞了脚步。
朱有建微微皱眉,将端午龙舟赛事的相关事宜暂时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当前战局的思考之中。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与思索,脑海里不断回想着关于盾车和炮弹的种种细节。
“能够阻挡住组炮的炮弹,也能挡住红夷大炮的炮弹。”
朱有建喃喃自语道,
“如此看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呢?
或许是炮弹本身的重量不足,所以才无法攻破这排盾的防御啊。”
他微微点头,仿佛在印证自己心中的猜测,
“也就是说,我们得有势大力沉的破甲弹,才能够打破排盾的防护。”
想到这里,朱有建又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鞑子那边的红夷大炮使用的是实心弹,即便威力巨大,却依然无法突破排盾的防御。
“看来,仅仅依靠常规的炮弹是不行的。”
朱有建缓缓站起身来,踱步到御案前。
他将宣纸轻轻铺在御案上,拿起墨笔,开始在纸上画起草图。
很快,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仿佛有了灵感。
他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影视剧,那里面讲述的是攻打腾冲城的事。
在剧中,腾冲城的城墙是由火山条石堆砌而成的,坚固无比。
那城墙仿佛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堡垒,不要说普通的炮弹轰不破,就算是威力巨大的航空弹对它也毫无办法。
然而,卫立煌将军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让人在炮弹上绑上钢刺,当炮弹发射出去击中城墙时,钢刺成功钉进条石里,随着后续炮弹的不断攻击,终于将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墙炸塌了。
朱有建越想越觉得此方法可行。
他一边在纸上比划着,一边自言自语道: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思路,给炮弹装上类似的装置,让它能够对排盾造成更大的破坏。”
不过,朱有建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他微微皱眉,停下手中的笔,陷入了新的思索之中。
“只是,我们现有的组炮炮弹重量较轻,可能也无法像影视剧里那样有效地钉在木排上啊。”
他喃喃道,
“而且,炮弹最好是能平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威力。”
想到这里,朱有建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他继续思索着,
“要知道,炮弹进入炮筒弹筒底部碰到撞针,才能点燃底药发射,这是需要一定角度的,想要做到平射,似乎并不简单啊……”
朱有建在养心殿里苦思冥想,绞尽了脑汁,却始终想不出一个破解排盾难题的办法。
无奈之下,他决定前往皇庄,找鲁有林他们一同商议对策。
出门前,朱有建特意交待了王承恩:
“此次出行,一切都从简安排,别整那些花里胡哨、豪华铺张的排场。
以后出行就走西直门,可别再走承天门了。
那承天门的花头太多,不仅浪费时间,还得绕很远的路,实在是不方便。”
王承恩连忙点头称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德化在一旁恭敬地听着朱有建的嘱咐,待交待完毕,他便带着五十名内卫,与王承恩一起,小心翼翼地簇拥着朱有建前往皇庄。
不多时,一行人便来到了八里庄的器械坊。
此时,鲁有林、陈大匠与卢大匠也都在坊里,他们同样为了破解眼前的困局而苦思冥想。
看到朱有建到来,他们的眼中不禁燃起一丝希望。
四人围坐在一起,开始交换各自的想法。
朱有建将自己从影视剧中得到的灵感,以及自己一路上的思考,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随着他的讲述,鲁有林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他难掩心中的崇敬与喜悦,连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向朱有建行了大礼,嘴里说道:
“主子英明,这主意真是太妙了!”
一旁的陈大匠也在认真地聆听着朱有建的想法。
他早有准备,此刻只见他自信地从一旁拿起纸张,递给朱有建,说道:
“主子,老奴已经在纸上将炮弹的样式设计出来了。”
朱有建接过纸张,目光落在了上面的设计图上。
只见弹头前有半尺长的三角刺,尖锐而又锋利,仿佛锋利的獠牙。
朱有建仔细端详了一番,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肯定地说道:
“对,就是这样的。
此设计若能成功,或许能打破眼前的僵局。”
鲁有林、陈大匠与卢大匠听闻,也纷纷露出肯定的神情,他们知道,破解这道难题,或许有望了。
鲁有林则专注地画着图,手中的墨笔在宣纸上飞快地舞动着,仿佛赋予了这张纸生命一般。
不一会儿,一幅独特的炮图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这幅炮图与常见的加农炮相比,有着显着的不同。
它的炮管足足比加农炮长了一倍,那修长的身形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不仅如此,它的口径也比加农炮大一倍,给人一种更为厚重、坚实的感觉。
仔细看去,在炮管的底部,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窗口,这个窗口的设计独具匠心,它可以像盖子一样轻松地掀开,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再看炮管底部大约半尺长的位置,整齐地排列着簧片。
这些簧片看似普通,实则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减震。
在炮身发射时,巨大的冲击力会对炮身产生强烈的震动,而簧片的存在,就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能够有效地缓冲这股强大的力量,保护炮身不受损坏。
在炮管的管根中心,有一根引人注目的钢钎。
这根钢钎足有一尺长,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使命。
鲁有林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开始耐心地解释起来:
“圣上请看,这炮弹是由窗口放置进去的。
而这个特殊的钢钎,便是撞针。
它一半位于炮管里面,另一半则露在外面。
当炮弹安装完毕后,炮手只需用铁锤用力地砸向露在外面的撞针,撞针便会受到强大的冲击力,被击向弹筒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