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53章 动迁各监,皮岛纪实(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3章 动迁各监,皮岛纪实(四)

四月十二日巳时,高宇顺总领的京鲁营六千人终于成功登上皮岛。

若问为何从四月初一开始寻船,直到十二日才登上皮岛?

这倒不是他们自己耽搁时间,而是天津卫那边的情况实在复杂。

自崇祯六年登莱巡抚孔有德叛变,攻陷登州后逃往关外投降后金,朝廷便将登州水师改为三营,将部分水师移防天津卫。

这一安排已经过去八年,如今登州与莱州各有一营,天津卫塘沽口也有一营。

然而,由于孔有德叛变时带走了大部分船只,导致水师三营如今只有几百只哨船,以及十几艘中型炮船。

这些炮船都是二百料不到的小型船只,至于大型船一艘都没有,而作为巨无霸的大型福船,自天启初年起,就已经没有了。

这八年来,水师三营的船只数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而高宇顺的京鲁营要登上皮岛,就必须依靠这些有限的船只,而这些船只运载量实在可怜。

令得庄卫千户愁的挠破脑袋,只能将实情汇报给高宇顺知道,高宇顺同样没辙,只好将事情传进宫中。

消息传回宫中后,朱有建指示,可以去大商处询问一二,他不能确定这些大商是否做海上贸易。

王德化亲自前往八大商处,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争取到了两艘用于货运的大型福船。

这种福船在日常运营中常备人员大约六百来人,但如果不用运送货物,船上空间可以大幅扩展,人员承载量可以增加到千余人。

若是在极端情况下,不安排人员休息和睡觉,福船甚至可以装载两千余人。

虽然与三万多人的庞大需求相比,这两艘福船的运力显得捉襟见肘,但无论如何,这总算是有了船。

高宇顺仔细算了算,十三艘中型船大约能装载两千人,而两艘大福船则可以装载四千人。

这样一来,一趟下来就能运送六千人。

至于那些哨船,由于空间实在太小,高宇顺决定还是放弃使用它们运人,倒是可以作为护卫船只。

高宇顺站在码头上,望着眼前这两艘福船,心中既有些欣慰,又有些无奈。

虽然运力有限,但至少有了一个开始。他深知,这次行动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只要能成功登上皮岛,一切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四月初三日辰时,十三艘中型船率先出发,它们肩负着探路的重任,船上还带着蹲炮。

毕竟,谁也不知道海上是否会有后金的海船出没,提前做好准备总是必要的。

而两艘大福船则紧随其后,由于蹲炮并不占用太多空间,大福船上也携带了蹲炮,以备不时之需。

这次航行虽然用了九天时间,但福船上的船工们却认为这已经很快了。

按以往的经验,从出发地到皮岛通常需要十二天。

这次之所以能提前三天到达,主要还是运气好——海上没有遇见后金的海船,所以船只可以一路畅行,无需停留躲避。

当船队终于抵达皮岛时,船工们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高宇顺站在船头,望着皮岛的轮廓逐渐清晰,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这次顺利的航行,为后续的行动开了一个好头。

朱有建听说堂堂大明水师连一艘像样的大船都找不到,心中不禁有些不开心。

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造出更多大船,以增强大明的海上力量,此时西方可是已经有了远航的战舰了。

不过,眼下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造船材料和工匠,他只能暂时将这个想法搁置一边。

但是暗自下了决心,没有大明参与的大航海时代,不是好的时代,只有大明主导的大航海才有资格称为时代!

然后,他开始着手安排剩余的两万七千人。

他决定将其中七千人派往登州湾,作为高宇顺的接应人员。

同时,他还准备了一道圣旨,准备拿下登州督抚的权力。

这件事他交给了一个叫田有良的太监来负责。

田有良是高宇顺推荐的太监,认为足以胜任这个任务。

于是田有良带着一百名太监,领着七千人骑着战马,风风火火地赶往登州。

至于剩下的两万人,朱有建决定将他们安排入川。

他依然选择相信高宇顺推荐的人选,由一个叫林有德的太监来带队,林有德手下还有三百名太监。

高宇顺对林有德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对朱有建的“新编三十六计”研究得颇深,足以胜任游击小队的战术编制。

朱有建听了高宇顺的评价,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相信林有德一定能胜任这个任务。

朱有建站在殿前,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

希望这些安排都能顺利进行,希望他们都能够完成任务,为大明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有建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转向王承恩问道:

“承恩,田有良、林有德与鲁有林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王承恩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回答道:

“回圣上,田有良、林有德与鲁有林,其实都出自同一名净身太监之手。王德化与方正化也是如此。

圣上有所不知,净身太监在宫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负责培养和教导新入宫的太监。

这些太监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师徒传承上有着特殊的纽带。”

朱有建听了,微微点头,示意王承恩继续说下去。

王承恩接着说道:

“至于奴才,与奴才出自同一个净身太监之手的,一共有六位。奴才被分配到了北直隶,而那六位则被分配去了南直隶。

另外,曹化淳与一个叫刘义淳的,也出自同一个净身太监。不过,刘义淳因为崇祯十一年监军宣府的事,主子令王德化彻查监军的事,他已经被王德化处决了。”

朱有建听了,微微沉吟。他没想到宫中的太监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虽然没有血缘之亲,但在宫中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或许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

他微微点头,对王承恩说道:

“承恩,这些事情你都清楚,那就好。宫中之事,复杂多变,你一定要时刻留意,不可大意。”

王承恩连忙躬身道:

“奴才明白,定当小心谨慎,不负圣上所托。”

朱有建又问道:

“净身太监到底有多少人?他们都是怎么管理的?”

他一直对太监群体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们是从中都净身后,才被送进北直隶或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