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38章 悍勇蒙旗,汉旗末路(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8章 悍勇蒙旗,汉旗末路(三)

四月初五申时,在三旗营地之中,气氛凝重而压抑。

经过三旗头领一番简单却又透着几分草率的商讨,再结合扎鲁特旗那位汉人谋士的建言,一项关乎生死存亡的行军计划逐渐成形。

一千五百名老弱病残的汉民奴隶,就这样被如同棋子一般摆弄,分成了三队,每队五百人整。

瞧瞧这三队的人员构成,第一队几乎清一色由妇人组成,她们发丝凌乱,面容憔悴,脚步虚浮,在风中瑟瑟发抖;

第二队则较为混杂,男女皆有,有气无力地挤在一起,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第三队便是剩下的那些人,同样是形容枯槁,毫无生气。

而三旗的兵力部署也是精心谋划,乌珠穆沁族因战损惨重,如今只剩下三千余人,被安排在第三队后面,待前两队功成,他们也能分润部分战功;

扎鲁特旗则紧跟在第一队妇人后面,意图借助她们先探虚实;

敖汉旗处在第二队之后,以便随时策应。

那位汉人谋士站在一旁,神色冷峻,眼中却透着几分精明,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向首领们进言的计划核心便是:

切不可贸然冲锋,只需不紧不慢地跟在奴隶队伍后面。

他振振有词地解释道:

“倘若奴隶们能安然无恙地通过前方险地,咱们再顺势展开阵型,全力发起冲锋,必能给明军来一记迎头痛击。”

这位谋士凭借此计,一时间在众人眼中的地位扶摇直上,甚至有幸得以跟随在首领身旁。

他还煞有介事地看过黄道吉日,而后一脸笃定地建议:

“四月初七巳时出军,定能大获全胜。”

说罢,他手指向西南方向,

“当日西南方为吉星位,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错过。”

三位旗主听闻,对这名汉人谋士更是刮目相看,敬重有加。

在他们那蒙昧的认知里,能够洞悉鬼神信息、知晓黄道吉日的人,说不定就是长生天派下凡间的神使,是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

殊不知,这所谓的“神使”,不过是利用他们的迷信与愚昧,编织着一场胜负难料的战局之梦。

这些无辜的汉民奴隶,却只能在命运的漩涡中,无奈地等待着未知的厄运降临。

四月初六辰时,晨曦初露,天边才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榆木川却已然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马蹄声如骤雨般响起,由远及近,土默特旗与巴林旗的两万铁骑仿若滚滚洪流,汹涌而至。

一时间,飞扬的尘土遮天蔽日,整个榆木川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磅礴气势所笼罩。

虽说蒙旗各部平日里为了草场的划分、牛羊的归属以及战功的分配等问题,少不了明争暗斗,矛盾频出。

但在这大敌当前、生死存亡的关头,彼此间的那些龃龉倒也暂时被抛却到了脑后。

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同属一族,关键时刻还得抱团取暖。

土默特旗主刚一踏入营地,听闻科尔沁旗竟然落得个全军覆灭的悲惨下场,先是一愣,仿若不敢置信,随即竟毫无顾忌地拍掌大笑起来,那刺耳的笑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突兀。

“哈哈,科尔沁旗那帮家伙,平日里耀武扬威,这下可好,栽了个大跟头!”

他笑得前仰后合,脸上的得意劲儿都快溢出来了。

乌珠穆沁旗主本就因科尔沁旗的覆灭而心情沉重,此刻见土默特旗主这般幸灾乐祸,顿时怒从心头起,黑着脸斥责道: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笑得出来!咱们蒙旗如今处境艰难,同根同源,你怎可如此冷漠!”

土默特旗主被这一喝,笑声戛然而止,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不过,他很快又恢复了那副神气劲儿,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

“罢了罢了,我不笑便是。不过,我这儿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伙。”

众人闻言,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

土默特旗主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才一字一顿地吐出:

“汉旗完了!”

此话一出,营地内瞬间炸开了锅,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眼神中既有惊讶,又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意味,仿佛这个消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而这突如其来的变数,又将给接下来的战局带来怎样的风云变幻,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晨曦的微光洒在榆木川的营帐上,这本该是个平静的清晨,然而空气中却弥漫着凝重与不安。

土默特旗主带来的那则“汉旗完了”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却未能在众人心中掀起预期的喜悦波澜。

若是搁在以往,听闻汉旗遭受重创,蒙古各旗定会弹冠相庆,他们无数次诅咒过汉旗。

可此刻,他们的脸上却不见丝毫笑意,只有紧锁的眉头和凝重的神情。

经历了此前的连番苦战,他们已然深知,这消息背后,隐藏着令人胆寒的真相:

明军竟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强悍实力,能将向来以勇猛着称的科尔沁旗彻底覆灭,又给予汉旗沉重一击,这等战斗力,怎能不让人心惊?

而他们自己,已然在沙场上吃尽了苦头,损兵折将,如今骑虎难下,想撤退还面临着诸多掣肘,这种进退维谷的困境,让每一个人都如鲠在喉,难受至极。

土默特旗主却仿若置身事外,一脸满不在乎的模样。

在他看来,科尔沁旗纯粹是自食恶果,平日里太过狂妄自大,打起仗来只知一味冲锋,毫无谋略,这才连累乌珠穆沁旗跟着遭殃。

至于汉旗遭受的惨败,他也认定是其骄狂轻敌所致。

“哼,他们肯定是遭遇伏击后,还盲目自大,以为能轻松反败为胜,殊不知明军已今非昔比,这才落得如此下场。”

他撇着嘴,不屑地评论道。

土默特旗因长期与明人往来贸易,又在战场上多次与明军短兵相接,对明军的实力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

在他心中,明军的骑兵软弱无力,奔跑起来毫无气势,就像是一群散兵游勇;

步兵更是孱弱不堪,行军步伐拖沓,毫无战斗力可言;

至于那些火器,在他眼里简直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烧火棍,

“明军拿着它们,能有啥用?在咱们锋利的弯刀面前,还不是一触即溃!”

他挥舞着手中的弯刀,自信满满地说道。

正是基于这份“自信”,土默特旗主动请缨,替代了扎鲁特旗的位置,与巴林旗并肩作战,组成了第一梯队。

他们雄心勃勃,妄图凭借自身的勇猛,一举攻破明军关卡,扭转战局。

殊不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他们的这份轻视,究竟会为自己招来怎样的厄运,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营帐外,战马嘶鸣,军旗烈烈,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土默特旗的这份自信倒也并非毫无来由,在那风云变幻的草原局势中,他们确实有着值得骄傲的资本。

自林丹汗迫于形势被迫西迁之后,喀喇沁部虽然顺势占领了库伦城与归化城,而此时的库伦城周边,土默特部落已然崛起,成为了最为强大的势力。

崇祯三年,漠南各部族齐聚一堂,经过一番权衡与较量,最终一致推选土默特部落作为盟主,统领各部,足见其威望之高、实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