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02章 重工开建,论武兴和(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2章 重工开建,论武兴和(五)

孔有德恭恭敬敬地对着多尔衮行了一礼,腰杆微微弯下,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自信与傲然。

直起身子后,他朗声道:

“大王,依奴才看来,那明国实在没什么可惧怕的。

倘若他们真的拥有什么厉害至极的重器,又怎会仅仅只是炸掉古道,把那些道路堰塞起来呢?

依我看,不过是把火药集中使用罢了,根本算不得什么。”

他微微扬起下巴,脸上满是不屑之色。

“奴才对大清的实力充满信心,”

孔有德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奴才敢保证,定能在兴和炸碎他们的关隘,让明国好好见识见识我大清火器的厉害!”

他握紧了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清火器在兴和大显神威的场景。

“孙元化一死,明国就再没有真正的火炮专家了。”

孔有德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就拿之前大清入关围攻京城时的情况来说吧,明国使用的红夷大炮,那射程居然还比不上奴才制作的大炮。

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明国的火炮技艺已经远远滞后了。”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到众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中更加笃定。

“大王,这话可不假。”

孔有德强调道。

“连国都守备的火炮射程都如此不堪,还能指望他们在火炮技术上有什么更好的发展呢?

所以,奴才认为,此次反制明国,我们定能大获全胜!”

他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斗志,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带领大清军队,在战场上一展雄风,让明国为他们的“弱小”付出代价。

在多尔衮的主持下,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商议,反制大明的作战方案迅速出炉。

孔有德与耿仲名被委以重任,他们将率领汉八旗,携带着威力巨大的火炮,浩浩荡荡地奔赴张家口前线。

其作战策略是以火炮为利刃,展开猛烈的佯攻。

密集的炮火将朝着张家口的关隘呼啸而去,制造出铺天盖地的攻势假象,旨在吸引明军的主力部队,让他们误以为清军的主攻方向在此,从而将防御重心倾斜过来。

与此同时,蒙八旗则肩负起迂回包抄的重任。他们犹如一支支敏捷的奇兵,沿着地势险要的野狐岭,悄无声息地绕道而行,一路马不停蹄地朝着张家口东北侧疾驰而去。

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力求避开明军的侦查,在关键时刻如鬼魅般出现在独石口堡附近。

一旦抵达,便会毫不犹豫地发起强攻,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与锐气,攻破独石口隘,撕开明军在这一区域的防线。

而当独石口隘被攻破,张家口的防御体系势必出现松动。

此时,蒙八旗便可与孔有德、耿仲名的部队相互呼应,趁机打开张家口的关门,为后续满八旗的入关清扫障碍。

满八旗作为清军最为精锐的核心力量,将在关门大开之后,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长驱直入,直捣大明腹地,给明军以沉重打击,从而一举扭转当前与大明对峙的局势。

整个方案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充分展现了清军试图反制大明的野心与谋略。

方正化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万全右卫后,片刻都未曾停歇,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军务之中。

他深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守住张家口,就必须对周边的地形以及潜在的敌军进攻路线了如指掌。

于是,他迅速组织人手,开始对口外的各个区域展开细致入微的查探工作。

凭借着过人的谋略和严谨的作风,没过多久,几条至关重要的口外路线便被他摸得一清二楚。

从张家口出关向北,那里有着名的大境门。大境门是作为连接万全右卫兴和城与蒙地库伦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高。

方正化当机立断,在此处设置了六道坚固的钢丝绳,每隔百步便精心布置一道,宛如六道严密的防线。

这些钢丝绳不仅能够对敌军的骑兵冲锋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还能为后续的防御措施争取时间。

在钢丝绳之后,再向外放出一千步的距离,广布雷阵。

地雷的种类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爆破雷威力巨大,一旦触发,便能在瞬间掀起一阵土石飞溅的狂潮,给敌军造成惨重伤亡;

胡椒雷则别出心裁,内藏辛辣刺鼻的胡椒粉末,爆炸时粉末四散,能够有效刺激敌军的感官,使其陷入混乱,影响战斗力。

两种地雷相互间杂,形成了一道令人生畏的死亡地带。

而出东北部的小境门,同样采取了类似的防御策略。

也是放出六道钢丝绳以及威力强大的雷阵,不给敌军可乘之机。

不仅如此,方正化还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他深知独石口隘虽然并非主战场,但地理位置却十分关键。

一旦敌军从此处突破,极有可能迂回包抄,出现在张家口的东方侧翼,给明军带来巨大的威胁。

于是,他果断派出三百名精锐监卫,携带充足的火药,奔赴独石口隘。

他们的任务就是炸毁野狐岭,利用那里山高路狭的地形特点,让敌军难以通行。

即便敌军费尽周折清理出一条道路,也势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明军的整体防御赢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野狐岭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从东北向东南方向伸展,它是从小境门延伸而出的一条重要峡谷通道。

而小境门的北面,如同一个交通枢纽,岔出两条小路,仿若伸向远方的触角,一条蜿蜒向北,通往漠北那广袤无垠的大地,另一条则折向东南,指向大宁卫那片神秘的区域。

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方正化将设伏地精心挑选在了沙子甸。

这沙子甸的历史颇为悠久,元以前,它被唤作沙湾海子,顾名思义,那时此处还是一片水汪汪的洼地,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后来逐渐被填平,成了如今的沙甸地貌。

其中,通往漠北的那条岔路较为狭窄,仿若羊肠小道,这在军事防御上既是劣势也是优势。

方正化目光如炬,迅速抓住这一特点,果断派人前去炸毁山峡窄路。

随着一声声巨响,山石滚落,道路崩塌,瞬间将这条小路阻断,让敌军难以由此迂回包抄。

而在主要防御方向,也就是东北部那片相对宽阔的区域,方正化施展了他独特的防御智慧。

他借鉴渔家在水中布下迷魂阵的巧思,别出心裁地布置钢丝绳。

这些钢丝绳纵横交错,疏密得当,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暗藏玄机,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敌军摸不着头脑。

在钢丝绳交织的空缺之处,还巧妙地埋设有自拉式地雷。

一旦敌军不小心触动钢丝绳,引发连锁反应,自拉式地雷便会瞬间引爆,在敌人的脚下掀起一阵死亡的风暴,给来犯之敌以致命一击。

如此精妙的布局,充分展现了方正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防御细节的极致把控。

长久以来,后金那五次如鬼魅般的南狩行动,其具体路线始终如同迷雾一般笼罩在大明君臣心头。

大明虽竭力探寻,却也仅能知晓几处距离京畿之地较近的入关口子,至于后金铁骑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又沿着怎样隐秘的路径长驱直入,却一直未能确切查明。

朝堂之上、军伍之间,诸多议论纷至沓来,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依据有限的线索和过往经验判断,笃定后金是从张北地区破关而入。

然而,方正化却不这么认为。他亲赴实地,不辞辛劳,沿着边境线一路勘察,对每一处山川地势、关隘要道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

在历经艰辛、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

在他看来,库伦地区长期以来都是林丹汗的势力范围,后金与林丹汗之间矛盾重重,彼此虎视眈眈。

在这种形势下,后金若贸然选择从张北借道而行,无异于自找麻烦,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实在是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