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岸记事:互助与新芽

一场秋雨过后,西岸的空气里浸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萧凡蹲在花圃的草莓畦边,指尖捏着一片卷缩的叶子——叶背爬着几只细小的蚜虫,是邻村张婶昨天送来的样本。“艾草汁对蚜虫有效,但草莓叶片嫩,得控制浓度。”他低头在实验册上写着,忽然感觉后颈一凉,转头就看见萧汀举着个小喷壶,正对着他的脖子“滋滋”喷水。

“汀汀!”萧凡笑着抓住他的手腕,喷壶里的清水还在滴,“这是喷虫的,不是喷爸爸的哦。”萧汀眨着眼睛,把喷壶往草莓畦那边递,嘴里喊:“虫!喷!”叶之澜端着托盘从屋里走出来,上面放着三杯蜂蜜水,听见动静忍不住笑:“你俩别在花圃里闹,张婶说今天上午来取治虫的方子,还有王伯,说他的番茄叶子上长了白毛毛,也想过来问问。”

话音刚落,篱笆外就传来自行车的“叮铃”声。张婶推着车走进来,车筐里装着一篮刚摘的草莓,红得发亮:“之澜、萧凡,我来啦!这草莓刚熟,给双宝尝尝。”叶澜听见声音,从爬爬垫上爬起来,小短腿噔噔跑到张婶身边,伸手就要够草莓:“莓!甜!”

张婶赶紧拿起一颗,剥了蒂递给她:“慢点吃,别噎着。”她转头看向萧凡,指着自行车上的番茄苗,“你看王伯,怕来晚了,让我先把番茄苗带来,说叶子上的白毛都快把叶子盖满了。”萧凡走过去,翻开番茄叶片,上面覆着一层白色霉状物——是白粉虱的幼虫。“这得用薄荷加紫苏的复配汁,”他说,“薄荷的气味能驱白粉虱,紫苏汁能抑制幼虫繁殖,刚好家里还有昨天刚榨的。”

叶之澜把复配汁装进小喷壶,递给张婶,又拿出一张纸,上面画着简单的步骤:“张婶,你按这个方法喷,三天喷一次,喷的时候多对着叶子背面喷。”张婶接过喷壶和纸,小心地放进车筐:“还是你们细心,我这老记性,没这纸肯定记不住。”她刚要走,萧汀突然跑过来,拉着她的衣角喊:“婶!看!”

张婶跟着他走到花圃边,萧汀指着那盆开得正艳的月季花——是李叔送来的那盆,如今又冒出了几个新花苞。“这花长得真好,”张婶笑着说,“看来你们的复配汁是真管用,我回去也让我们家那口子试试,给我们家的月季也喷一喷。”

送走张婶,叶之澜刚要收拾托盘,就看见阿明婶领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走进来。男人穿着件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点拘谨:“请问是叶之澜和萧凡老师吗?我是镇农业局的,姓周,陈编辑跟我提过你们的生态治虫方法,想来看看。”

萧凡赶紧迎上去:“周老师,快请坐。”叶之澜端来一杯蜂蜜水,放在周老师面前。周老师喝了口水,翻开笔记本:“陈编辑的专题我看了,你们用乡土植物做治虫汁,既环保又省钱,特别适合在农村推广。局里想跟你们合作,开展一个‘乡土植物治虫’的课题,还能提供点研发资金,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

叶之澜和萧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当然愿意!”叶之澜说,“我们正愁不知道怎么把方法推广给更多人呢。”周老师笑着点头:“那太好了!我今天来,就是想跟你们聊聊课题的具体内容,比如你们想研究哪些乡土植物,需要哪些支持。”

正聊着,双宝突然跑了过来。叶澜拿着一片薄荷叶,递到周老师面前:“叔!凉!”周老师接过薄荷叶,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真清凉,这就是你们复配汁里加的薄荷?”萧汀则爬到萧凡身边,指着实验册上的表格喊:“爸!写!虫!”

周老师看着双宝,忍不住笑:“这两个孩子真可爱,还知道你们在做什么。”他转头对萧凡说:“其实我们做课题,也想强调‘生态传承’,要是能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人愿意做生态保护。”萧凡点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平时带双宝去花圃,都会教他们认植物,认虫子。”

下午,阿哲抱着纪念册来了。他刚走进门,就看见周老师在看实验记录,赶紧把纪念册递过去:“周老师,您看这个,这是我们做的西岸成果纪念册,里面有之澜和萧凡的实验记录,还有双宝的照片。”周老师翻开纪念册,看到双宝第一次喊“妈”的照片,忍不住笑了:“这记录得真细致,连孩子的成长都记进去了。”

翻到“生态小助手”那一页,周老师指着萧汀趴在显微镜前的照片:“这张拍得好,能体现出孩子们对生态实验的兴趣。”阿哲笑着说:“我还想在纪念册里加一页‘村民反馈’,把张婶、李叔他们用复配汁后的效果也记下来,这样纪念册就更完整了。”

叶之澜突然说:“不如我们成立一个‘生态互助小组’吧?”她看着萧凡和阿哲,“张婶、李叔他们都愿意帮忙,我们可以分工:萧凡负责研发配方,我整理治虫手册,李叔上门指导,阿哲拍短视频教程,这样就能帮到更多村民了。”阿哲和萧凡都点头:“这个主意好!”

第二天,萧凡就把李叔、张婶、阿明婶他们叫到了花圃。李叔一进门就说:“之澜,你说的互助小组,我举双手赞成!我这几天帮隔壁老王喷了复配汁,他的番茄叶子都绿回来了。”张婶也说:“我也跟村里的人说了,他们都想试试咱们的复配汁。”

阿哲拿出相机,说:“今天咱们开第一次小组会,我拍下来,放进纪念册里。”双宝坐在爬爬垫上,叶澜拿着个玩具小喇叭,学着大人的样子喊:“治虫!帮!”萧汀也跟着喊:“帮!虫!”逗得大家都笑了。

接下来的日子,互助小组忙得热火朝天。萧凡带着双宝去山里找新的乡土植物,发现马齿苋对蜗牛有驱赶作用——那天叶澜在山里揪下马齿苋叶片,汁液滴到蜗牛身上,蜗牛立刻缩了壳。萧凡灵机一动,回去就测试马齿苋汁,发现对蜗牛真的有效。

叶之澜则忙着整理《作物治虫手册》,她把每种作物的病虫害、对应的复配汁配方、使用方法都画成了漫画,方便村民看。阿哲拍的短视频也火了,很多村民都留言说想学习复配汁的做法。周老师也来了几次,带来了农业局的专家,一起帮萧凡完善配方。

这天,陈编辑也来了。她拿着刚印好的杂志,一进门就喊:“之澜、萧凡,你们的专题登刊啦!”杂志封面是花圃的照片,里面有双宝在花圃里认植物的画面,还有互助小组开会的场景。叶澜看到杂志,立刻跑过去,指着上面的自己喊:“我!花!”

陈编辑笑着说:“对,这是澜澜,这是汀汀。”她转头对萧凡说:“很多读者都给编辑部打电话,想了解复配汁的做法,我跟周老师商量了,想在镇上办一个培训班,让你们来讲课。”萧凡点头:“好啊,我们准备准备。”

培训班那天,来了很多村民。萧凡站在台上,讲复配汁的研发过程,叶之澜在旁边展示治虫手册。双宝坐在台下,叶澜拿着小喇叭喊:“薄荷!防虫!”萧汀也跟着喊:“紫苏!好!”村民们都笑着鼓掌。

培训班结束后,周老师找到萧凡,说:“农业局想给你们的复配汁申请‘绿色生态产品’认证,这样就能推广到更多地方了。”萧凡和叶之澜都特别高兴,叶之澜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要是没有互助小组,没有村民们的支持,我们也做不到。”

回到家,阿哲已经在客厅等着了。他抱着纪念册,说:“我把培训班的照片、村民的反馈都加进去了,最后一页留了空白,咱们让每个人都按下手印,作为纪念。”双宝伸出小手,蘸了颜料,在纪念册上按下了小小的手印。叶之澜和萧凡也按下了手印,李叔、张婶他们也都来了,纪念册的最后一页,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手印。

阿哲在扉页上写下:“西岸的花,和守护花的人。”叶之澜翻看纪念册,看到双宝从只会喊“车”“花”,到能说“爸!加薄荷!”“妈!写虫!”,心里满是欣慰。萧汀突然指着纪念册上的马齿苋照片,说:“妈!蜗牛!走!”这是双宝第一次说完整的短句,叶之澜的眼睛瞬间红了。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照亮了纪念册上的手印和照片。萧凡从背后抱住叶之澜,说:“以后,会有更多人守护西岸的花,守护这片土地。”双宝已经睡着了,小脸上还带着笑,像是在做着和花草、虫子有关的甜甜的梦。

几天后,一场暴雨突然降临。雨停后,萧凡发现花圃里积了水,部分植物的根都烂了,而且还出现了很多蜗牛。“看来我们又有新课题了。”萧凡笑着说,他拿起小铲子,双宝也跟着拿起玩具铲子,帮着挖排水沟。叶澜一边挖一边喊:“水!走!”萧汀也喊:“走!蜗牛!”

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花圃里。萧凡知道,西岸的故事还在继续,会有更多的挑战,也会有更多的惊喜。而那些在互助中长出的新芽,那些从双宝嘴里蹦出的稚嫩话语,都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