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综武:我的武学无需修炼 > 第227章 务必护我安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琛已竭尽全力,此刻反而显得平静:“《孙子兵法》有云: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生死存亡,不能不慎重对待。怎能将战事当作儿戏?”

曹休羞愧地低声说:“如果我军兵力充足,先锋之位何须外人担任……”

哼!若无埋伏还好,若有,以曹操喜欢冒险的性格,恐怕也难以幸免。

无论正史记载还是小说演绎,曹操遭遇埋伏之事,难道还少吗?

江琛微摇其首,步入马车,声音淡然:“启程,让大家保持警觉,若有不测……务必护我安全。”

不久前,虎牢关外的军营内。

李肃与吕布初至,尚未安顿,忽闻传令兵急报,李儒派遣的密探送达信件。

李肃边阅信边摇头:“李文忧太过小心,计谋皆已完备,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吕布嘴角挂着一丝轻蔑,大口啃食羊腿。自峡谷之战败于黄忠,李儒便开始质疑他的能力。

此次迎战联军,李儒不仅派李肃前来指导,还连夜派暗探传来作战计划。

吕布,虓虎之名,岂会轻易言败?那次疏忽之后,他已悟透“势”之精髓。之前的军议上,他向义父打包票,若再遇那黄忠,必取其首级!

若今日靠李文忧的计谋取胜,世人岂不会嘲笑九原吕奉先不如南阳黄忠?

吕布怒火中烧,猛地一拍桌案,打断了李肃:“够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李儒岂配称‘君’!”

李肃趁机煽风点火:“奉先,军师乃主公之代表,你虽为义子,违抗军令,后果难料。”

吕布闻言,怒意更盛。

这时,张辽冷静开口:“奉先,莫因一时之气,错失立功良机,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吕布、张辽、高顺三人情谊深厚,张辽之言,吕布自然听从。

望着桌上的官印,吕布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文远,领五千兵马,即刻前往高林埋伏。”

“遵命!”张辽抱拳,转身离去。

吕布又对魏续、侯成下令:“你二人也领五千兵马,在高林后方埋伏。等文远放过联军中军,即刻出击,前后夹击,必败敌军。”

“遵命!”二将兴奋领命,退出大帐。

李肃见吕布仍采纳李儒之计,急忙道:“奉先,曹操狡诈,或许已有防备。需有人诱敌。”

“你没细读信吗?李儒早已料到!暗探探知,敌军先锋是鲍信,已派其弟鲍忠率三千兵马偷袭。鲍忠无勇无谋,怎会发现文远的埋伏?”吕布抖落李肃扔在地上的信件,神色淡然。

李肃闻言,脸上泛起尴尬红晕。

信件内容未完,他未曾料到李儒竟有如此手段,连鲍信的小动作及鲍忠的能力都了如指掌。

一番调侃李肃后,吕布心情稍缓。

李肃曾信誓旦旦,丁原死后,董卓不会插手其兵马,全权由吕布指挥。

然而,吕布近来发现李儒在背后捣鬼,显然董卓有意违背承诺,欲削弱他的势力。

若非张辽、高顺等人劝阻,吕布早已直冲董卓面前理论。

遗憾的是,如手下所言,他背负着弑父背主的恶名,已与董卓彻底决裂无望。

否则,辽阔的中原,将无处藏身。

中原的道德枷锁,尚未像边陲之地那般瓦解。

面对董卓和李儒,吕布暂且隐忍,转而将满腔怒火发泄到始作俑者李肃身上。

李肃自知不受待见,此行步步谨慎,即便遭吕布嘲讽,也不敢表露不满,反而竭力弥补过错,力求缓和关系。

与此同时,吕布按李儒之计设下埋伏,而联军中,曹操接到了方悦亲手递送的密函。

“何事如此急迫,竟让江兄连夜派方悦送来?”

曹操满心狐疑,拆开信封,只见简短数语:

老曹,速告你家少主。联军若动,西凉军定会知晓。若我为彼之谋士,必在高林附近设伏。鲍信或许冒进分兵,需一员大将救急,以免败军扰乱我军阵脚。

寒风凛冽,曹操却惊出冷汗。

因私交甚好,曹操未争先锋,将立功机会让给了鲍信。

此时闻江琛之言,结合鲍信的性格,曹操心生恐惧,连忙命黄忠、夏侯渊领骑兵前去驰援。

方悦在一旁,忽然说道:“主公,先生还有一封密信交给我,吩咐危急之时方可打开……”

“何时不算危急?”张杨刚读完江琛的第一封密信,焦急不已。

公孙瓒、陶谦、孔融、袁遗留守大营,鲍信、张杨、王匡、乔瑁及坚持同行的刘备,是此次亲自领兵出征的诸侯。

张杨与鲍信均为曹操挚友,此刻自然敢于质疑。

方悦望向张杨,苦笑回应:“张太守,莫要为难末将,江先生说了,提前打开就不灵了!”

张杨闻言怒不可遏,若非顾及曹操的情面,早已上前抢夺信件。

王匡与乔瑁含笑旁观,不发一言。

毕竟,他们的兵马均部署在大军两侧,若有埋伏,也是先锋鲍信首当其冲,况且中军还有曹操与张杨坐镇,足以争取应对时间。

刘备兵力薄弱,无权发言,只能默默注视方悦,好奇江琛给方悦的良策。

“嘿!孟德,你也不管一管?”张扬性情急躁,拽着曹操一顿埋怨。

曹操甩开他,低笑道:“稚叔,你当初同意出兵,不就是信任江兄吗?”

“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张杨抚额,隐隐有种受骗的感觉。

“但我,就是信江兄!”曹操大笑,随即对方悦喝道:“方悦听令,率一万步兵,相机而动!”

方悦嘴角微微颤抖,未接命令。

众人皆惑,曹操也皱眉:“方将军有何难处?”

“主公,江先生明说,其信若无用则罢。

若有用,无三万大军,难以成事……”

方悦在众诸侯注视下,声音渐弱,心中暗叫苦——江先生,您这可是把我置于火炉之上啊。

“三万大军?”

“前锋一万,后卫一万,中军三万,此五万兵马不可妄动,若要调动三万,唯有两翼削减。”

“荒谬绝伦!若吕布自两翼突袭,何人能挡?”

“我早言,连夜行军太过轻率。”

“彼时你不也赞同,还说兵行险着,速度至上。”

诸侯间议论声四起,王匡与乔瑁尤为疑虑重重,疑曹操假借江琛之名,意在削权。

方悦低头沉默,生怕触动诸侯敏感,未及领命,先遭不测。

张飞拉着刘备私语:“大哥,江先生手笔真大,一开口便是上万兵马。”

关羽微微颔首,火光映照下,脸颊犹如烈焰般红。

统帅三万大军,是他平日不敢梦想的荣耀。

三人低语间,曹操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拨给方悦三万兵马。

望着既惊又喜的方悦,关羽心生艳羡——若非江先生提拔,此人何来今日荣光?

第52章 鲍信心有不甘

虎牢关,东望平原无际,西倚群山连绵,地势险要。吕布率并州狼骑扎寨于此,三万铁骑,平原冲锋,足以破敌数倍。联军诸侯,多中原步兵,唯公孙瓒、袁绍及凉州马腾稍有骑兵。因此,吕布几度挑衅冲阵,便能挫曹操联军锐气。

然李儒惧高人算计,阻吕布亲征,令其遣张辽、魏续、侯成三将于联军必经之路设伏。吕布不知,李儒另遣密信至汜水关,令李傕遣奇兵,自小道至虎牢关前。

联军先锋鲍信,曹休赞其智勇。鲍信自领先锋以来,筹谋战中获利。欲趁吕布新败,遣勇武之弟鲍忠,夜袭敌营。观袁氏兄弟,凭袁家四世三公之威,稳居联军盟主与督粮官之位;曹操亦借讨董之功,声名鹊起。其余诸侯,或为袁家门生,或为孔融、陶谦之辈,皆为名利而来。

鲍信忆往昔,初识董卓野心,劝袁绍除之,惜袁绍迟疑,致董卓势大,自己亦离洛阳,遁至渤海。握缰沉思,鲍信时而懊悔,时而愤慨,叹世人多醉我独醒。

“哼!除曹操外,皆自私自利之徒。”

“罢了,我为大汉已倾尽全力,今当为己图谋。若鲍忠成功,则……”

抚髭微笑,鲍信仿佛预见兄弟二人,先斩吕布,再擒董卓之景。正当鲍信沉醉于幻想,其先锋大军三十里外,变故悄然而至。

鲍忠领三千精锐步骑兵,悄无声息地登上土丘。

他凝视远方森林,深吸冷气,转身问向导:“那是何地?”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衣裳褴褛,在寒风中哆嗦着对将军鲍忠说:“前方便是高林,穿越之后,距虎牢关不过五十里。”

老者望向鲍忠的眼神夹杂着无奈与哀怨,显然是被迫为向导。

鲍忠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凝视着夜色中摇曳的密林。

副将见状,建议先派侦察兵探路。

鲍忠却摇头,果断下令:“全速前进!若有埋伏,便在此决一死战!无论结果如何,都对联军有个交代。若无埋伏,那便是上天助我!”

副将闻言无语。

三千精兵因获赏赐而士气高昂,步伐加快。

唯有那位向导老者,躲在角落,趁人不注意时,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

与此同时,张辽率领五千骑兵隐身于前高林,对蚊虫侵扰毫不在意。

见鲍忠率军自土丘而下,张辽兴奋地击打大树:“军师之计大妙!传令,全员镇定,放他们过去!”

身旁刺青的百人将一笑应和,士兵们戏谑地注视着鲍忠的军队。

另一边,黄忠与夏侯渊带领曹营骑兵疾驰追赶先锋军,心急如焚。

鲍信领一万兵马为先锋,理应远超中军。

然而不久,他们竟远远望见先锋军的尾部。

黄忠心急,驱策绝影马疾驰。

绝影神速,很快追上鲍信的军队。

黄忠高声通报身份,随即察觉鲍信神色不对。

“黄将军,不在中军,来此何事?”鲍信故作镇定地问。

黄忠经验丰富,一路追踪,已隐约感到鲍信军队人数减少。

不愿多言,黄忠直接说明江琛的预测及曹操派他前来的用意。

鲍信初以为曹操派黄忠来制衡他,但听闻江琛预知他分兵的消息后,脸色惨白,几乎落马。

“这……江先生如何得知我派胞弟偷袭敌营?”鲍信汗如雨下,声音颤抖。

夏侯渊随后赶到,轻蔑地说:“先生的才智,岂是你能估量的?”

夏侯渊特意强调“先生”,鲍信羞愧难当。

想到可能遇险的鲍忠,他强忍冲动,恳求黄忠:“黄将军,若能救舍弟鲍忠,鲍某必当重谢!”

黄忠简单安抚,便与夏侯渊率骑兵匆匆离去。

鲍信愣住,直到副将提醒才回神,急令:“全速前进,救我胞弟!”

夜行艰难,鲍信指挥失当,半时辰后才勉强行动起来。

望着加速却仍显混乱的军队,鲍信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黄忠和夏侯渊,期盼他们能及时赶到救援鲍忠。

而鲍忠此刻命悬一线,呼喊声连连。

鲍忠竭力抵挡张辽的猛攻,尖叫着躲进亲兵群中。

“鲍忠,别跑,拿命偿!”

张辽长刀翻飞,数名亲兵惨叫倒地,鲍忠吓得四处乱窜。

若非夜色深沉,恐误伤友军,鲍忠早已命丧刀下。

张辽拭去脸上血迹,怒火中烧。

伏击大胜,未待魏续、侯成配合,他便以五千并州狼骑击溃敌军。

遗憾的是,他误伤了鲍忠,而非联军先锋济北相鲍信。鲍忠仅是仗着鲍信的关系,在联军中混得杂号将军之位。

军师妙计,竟葬送于这无名小卒之手……

张辽怒不可遏,将满腔愤恨发泄于长刀之上,刀光如电,如狂风扫过。

鲍忠的亲兵成群结队,舍命护主,但在张辽刀下,如同枯草,纷纷倒下。

鲍忠惊恐至极,早已忘却指挥反抗。

借夜色掩护,他紧抱马颈,慌不择路,竟奇迹般逃离战场。

此时的张辽,年方弱冠,实战经验尚浅,远非日后逍遥津之战威震敌国,令孙权闻风而逃的曹魏名将。

若黄忠在此,张辽如此杀得兴起,鲍忠岂能逃脱?即便是鲍信,也难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