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渴求:从公寓到书山
在自己那间堪称“五星级科研狗窝”的单人公寓里,秦风完成了对现代物理学核心理论的“回炉重造”与“深度解构”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就像是刚刚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人的精神境界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物理学这座大山算是基本翻过来了,但要构建全新的计算模式,光有物理基础还不够。”秦风摩挲着下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信息论、高等数学(特别是拓扑学、微分几何、抽象代数)、计算理论、甚至是一些控制论、系统论的交叉领域……这些都可能藏着我需要的‘钥匙’。”
他很清楚,系统科技树里那些“未来计算理论”的条目,虽然指明了方向,但具体的实现路径和理论细节,还需要他自己去填充和完善。而这些填充物,就散落在人类知识的浩瀚海洋之中。
“看来,是时候再去图书馆‘朝圣’一番了。”秦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对于燕京大学图书馆,他有着特殊的感情。本科时期,他就是这里的常客,许多“黑科技”的最初灵感,都是在书海中遨游时碰撞出来的。如今,作为一名肩负着“研发神级计算机”使命的直博生,他感觉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简单收拾了一下,秦风带上校园卡,再次踏上了前往图书馆的“征途”。他并不知道,他的这次“回归”,即将在平静的燕园再次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秦风”!
“幽灵”再现:图书馆的“史前巨兽”
当秦风那张在燕大几乎无人不识的脸庞,再次出现在物理系和数学系专业文献阅览室时,原本安静的氛围中,瞬间像是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一圈圈无形的涟漪。
“我我我……我没看错吧?那是……秦神?!”一个戴着厚厚眼镜,正在为一篇量子光学论文挠头的博士生,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真的是秦风!他不是应该在他那个‘三院士天团’的指导下,闭关修炼什么绝世神功吗?怎么又跑到图书馆来了?”另一个正在查阅《李群与李代数》的数学系研究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嘘!小声点!没看到秦神那副‘生人勿近,近则被学识碾压’的气场吗?”
秦风对周围的窃窃私语和各种探究、敬畏、甚至带着一丝恐惧的目光早已习以为常。他径直走向物理学和数学的高级专着区,目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飞速扫过一排排书架。
很快,图书馆负责该区域的管理员李姐,就发现自己的工作台前,再次上演了那熟悉而又令人“肝颤”的一幕——秦风推着一个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大号图书专用手推车,淡定地走了过来。
“李姐,麻烦您,这些书,我借一下。”秦风的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麻烦给我来杯白开水”。
李姐看着那手推车里堆积如山的“知识砖头”,粗略一扫,什么《拓扑量子场论》、《代数几何在物理中的应用》、《非交换几何导论》、《高维流形上的分析》……每一本都散发着“生人勿进,凡人退散”的强大气场。而且,其中不乏德文、俄文、法文原版!
“秦……秦风同学……”李姐的嘴角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努力挤出一个职业性的微笑,“你这……这是又打算把我们这几个系的‘镇馆之宝’都给搬空吗?我记得你上次这么‘进货’,还是你大一的时候吧?那次之后,你就搞出了个常温超导……”
她没敢往下说,生怕秦风这次借完书,回头就宣布攻克了“曲率引擎”或者找到了“暗物质”。
“只是查阅一些资料,为接下来的研究做点准备。”秦风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这些在别人眼中需要用“年”为单位来啃的巨着,在他这里真的只是“资料”而已。
“做点……准备?”李姐看着那至少能装满两三个大书架的书籍数量,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又一次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她默默地开始办理借阅手续,心中却在疯狂吐槽:“这哪里是做准备?这分明是准备把图书馆的知识直接‘复制粘贴’到脑子里吧!这孩子,还是人吗?怕不是某个高等文明派来地球的‘知识收割机’哦!”
而周围的学生们,则彻底被秦风这“壕无人性”的借书方式给震慑住了。
“我靠!真的是按‘书架’为单位计算的!我博士读了三年,借的书加起来还没他这一车多!”
“你们看他那表情,云淡风轻,好像借的不是什么《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全十卷)》俄文原版,而是几本《故事会》和《知音》!”
“我听说,秦神在图书馆有个外号,叫‘图书馆常驻史前巨兽’,因为他每次出现,都会像史前巨兽一样,横扫一片区域的知识储备!”
“什么史前巨兽,明明是‘秦风幽灵’好不好!因为他看书的速度快到你根本看不清他在干什么,只感觉一阵风吹过,书架就空了,然后过不了多久,他又像幽灵一样把书还回来了,而且每一本都像是被‘吸干了灵魂’一样!”
各种关于秦风在图书馆的“都市传说”,在学生们之间飞速传播,并不断被添油加醋,变得越来越离奇,越来越神化。
“扫书”进行曲:令人窒息的阅读速度
接下来的几天,燕京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的图书馆,成为了全校学生(尤其是相关专业的)重点“观光”区域。
无数人抱着“朝圣”或者“围观神迹”的心态,悄悄地来到阅览室,试图一睹“秦风幽灵”是如何“吞噬”知识的。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令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
只见秦风通常会占据阅览室一个安静的角落,面前堆放着小山般的书籍。他拿起一本书,手指在书页上轻轻一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的翻书速度,快到根本看不清书页上的内容!旁观者眼中,只能看到无数白色的书页如同被狂风席卷的雪花般,在他手中急速翻飞,形成一片模糊的残影。一本厚达数百页,布满了复杂公式和外文论述的专业巨着,例如德文版的《量子场论》或者俄文版的《广义相对论》,在他手中停留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数十分钟!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数十分钟!
有些不信邪的同学,偷偷在他“消化”完一本书后,拿起那本书翻看,试图找到秦风“作弊”的证据,比如是不是只看了目录和摘要。结果他们绝望地发现,书页上没有任何标记,但他们自己,光是看懂第一页的第一个公式,可能就需要一个下午!
“这……这不可能!他绝对是在装样子!没人能用这种速度看懂这种级别的书!”一个数学系的学霸,在亲眼目睹秦风用不到半小时“解决”了一本他自己啃了一个月还没啃明白的《代数拓扑学导论》后,心态彻底崩了,捂着脸跑出了阅览室,嘴里还念叨着“我不读了,这博士谁爱读谁读去吧……”
“他……他是不是在用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量子阅读法’?”一个物理系的研究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表情凝重地分析道,“利用量子纠缠,将书本中的信息直接传输到大脑皮层?”
“得了吧你!还量子阅读法,我看他是‘秦氏扫描仪’,自带ocR和神经网络处理器,翻页的同时就已经完成了信息提取、理解、存储和交叉索引!”另一个同学反驳道,语气里充满了绝望。
图书馆的管理员们,也从最初的震惊,逐渐变得麻木,甚至开始以秦风为乐。
李姐私下里跟同事们打赌:“我赌秦风今天能‘吃’掉至少五十本大部头!”
另一个年轻的管理员小王则说:“五十本?李姐你太小看秦神了!我昨天亲眼看到他上午‘解决’了整个书架的《数学物理方法》,下午又‘扫荡’了半个书架的《非线性科学丛书》!我估计他一天至少能‘消化’一个小型专业图书馆的藏书量!”
甚至有传言说,图书馆的某些区域,因为秦风的“光顾”,出现了短暂的“知识真空”,导致一些教授来查找资料时,都不得不“望架兴叹”,然后默默地在秦风的“预约单”后面排队。
“凡尔赛”的日常与系统的“外挂”
对于自己引起的这场“图书馆骚动”,秦风并非完全没有察觉,但他实在没精力去理会。
在“跨维度知识理解(高级)”的全力运转下,他的大脑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吸收和处理着海量的信息。
那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他脑海中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迅速地被编织成一张巨大而精密的知识网络。物理学的定律、数学的公理、信息论的熵、控制论的反馈……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在他的“上帝视角”下,开始显现出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他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极其艰深晦涩,或者与现有认知体系存在冲突的理论。这时候,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法则之触(微观)”的感悟时间。
虽然“法则之触(微观)”主要是针对基本粒子层面的物理规律,但在理解某些涉及到物质与信息最底层交互的抽象概念时,它依然能给秦风带来醍醐灌顶般的启示。
比如,在阅读一本关于“计算复杂性理论与物理极限”的专着时,其中提到了“兰道尔原理”——擦除1比特信息至少需要耗散ktln2的能量。秦风在“法则之触”的状态下,仿佛“亲眼看到”了信息比特在相空间中的压缩与熵的减少,以及由此必然伴随的能量耗散过程,从而对信息与熵、能量之间的深刻联系,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这种学习状态,对秦风而言,既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他沉醉在探索未知的乐趣之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有一次,一位物理学院的青年教师,也是秦风本科时的某门课程助教,鼓起勇气走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秦风同学,我看你最近一直在查阅关于‘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和‘自组织临界现象’方面的文献,难道……你对这个领域也有涉猎?这跟你那个新型计算机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关联吗?”
秦风从书中抬起头,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用他那特有的平静语气回答道:“哦,没什么,就是随便看看,感觉这些理论中关于‘复杂系统如何从无序中涌现出序’的思想,或许对构建一种能够自我学习和进化的计算架构,有那么一点点……借鉴意义吧。”
那位青年教师听完,当场石化。
随便看看? 一点点借鉴意义?
他研究“自组织临界现象”都快十年了,还只是摸到了一点皮毛。秦风这“随便看看”,怕不是已经把这个领域的祖坟都给刨了吧?而且,还要将其应用到“自我学习和进化的计算架构”上?这……这思路也太天马行空,太……“秦风”了吧!
青年教师落荒而逃,感觉自己受到了成吨的“学术暴击”。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轻易去“打扰”秦神“随便看看”了。
“扫书”的成果与新的起点
就这样,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图书馆里,关于“秦风幽灵”和“图书馆史前巨兽”的传说,伴随着秦风日复一日、雷打不动的“扫书”行动,变得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令人敬畏。
无数学生将秦风视为“学神”的终极形态,顶礼膜拜。
无数导师在教育自家不成器的研究生时,都会恨铁不成钢地加上一句:“你看看人家秦风!再看看你!同样是读博士,人家是在开创未来,你是在浪费粮食!”
甚至连燕京大学的校长,在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都半开玩笑地说道:“我们燕大图书馆的馆藏虽然丰富,但照秦风同学这个‘借阅’速度,我都有点担心,过不了几年,他会不会把我们图书馆给‘读空’了哟!”引得台下一片善意的哄笑。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秦风,却对此浑然不觉。
经过近一个月的“地毯式”知识汲取,他感觉自己为构建“秦氏计算模型”所需要的理论拼图,已经基本收集完毕。
从最底层的量子物理、量子场论,到描述引力与时空的广义相对论;从精密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到充满想象力的弦理论;从严谨的数学公理体系,到变幻莫测的非线性动力学;从信息论的基石,到控制论的精髓……
这些浩如烟海的知识,在他的大脑中,已经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开始逐渐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多维度、跨学科的宏大知识框架。
这天傍晚,当秦风将最后一批借阅的书籍还给图书馆时,李姐看着他略显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脸庞,忍不住问道:“秦风同学,这次……‘准备’得差不多了?”
秦风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嗯,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回实验室,好好‘消化’一下,然后开始真正的‘烹饪’了。”
李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在想:这小子,每次“闭关”出来,都要搞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次“烹饪”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饕餮盛宴”呢?
秦风走出图书馆,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抬头望向天空,那里,仿佛有无数闪亮的星辰,正在等待着他去点亮。
“理论的基石已经夯实,系统的‘未来启示’也已在手……”秦风握了握拳,眼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那么,‘秦氏计算模型V0.1’,也该孕育而生了!”
一场更加艰苦,也更加激动人心的理论构建与推演,即将在他那间小小的公寓实验室里,正式拉开序幕!
而燕京大学图书馆里,关于“秦风幽灵”的传说,则会继续流传下去,成为一代又一代燕大学子津津乐道的校园奇谈,激励着他们向着知识的更高峰,不断攀登。当然,绝大多数人,也只能是“心向往之,望尘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