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双车道环山比较好,宽度在6到9米,可以用六根石条横铺。

每根石条长度最好在1米2以上,具体多长要问一下师匠师傅有没有什么忌讳。”

“修这么宽的路,有点浪费了吧?”宋建国笑着问。

赵小姩看了看两人,发现他们都有这种想法。

这也难怪,县城里的大马路有9米宽的也不多见,他们适应了现在的狭窄和拥挤,不知道未来都是汽车出行,需要更宽阔的马路,才能保证交通顺畅。

赵小姩认真地想了想,对他们说:“修一次路,争取几十年都要够用,山上种茶叶和药材,以后可能还有水果,这些东西都要运到山下来,而山上人的衣食住行也要运上去,路窄了不够用。”

“路当然是越宽越好,但是修这么宽的路,费用就要上升,要是中间钱不够了怎么办?”张伟华问。

赵小姩镇定地看着眼前两位认真提问的同事,笑着说:“这样一条路,能把落凤山几百里开发出来,我愿意倾尽全力,如果中间资金断了,我来想办法,尽量不让你们做难。

而且现在人力便宜,我们趁着这些人还没有出去打工的时候,把他们留在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张伟华和宋建国听完这话 ,都面露疑惑:现在的人都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人都想去外面看看,这不是很正常吗?

为什么要把年轻人都留在村子里干苦力呢?

赵小姩喝了一口水,开始解释:“年轻人不离开家乡,对老人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这些石头山移开以后,就可以成为年轻人的宅基地,他们就有钱有地方,能够盖新房,老人和孩子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宋建国挠挠头问:“你不是也出去打工过好几年吗?为什么不太希望年轻人出去打工呢?”

赵小姩淡淡笑了一下说:“正因为我出去打过工,知道在外面生活不易,对个人的身体也是摧残,对家里孩子和老人也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最好方式。

一个人挣钱是为了让家人和孩子都过上好生活。如果这个代价过大,比如等到你迈入老年的时候,拖着一个衰败的身体回来,发现儿女因为教育不当,已经和自己不亲,老人也已经颓然故去,人都会后悔的。

我们是人,生活中不能只有挣钱和工作,我们需要家人的陪伴,需要天伦之乐,这些不能从我们的生命中剥夺出去。

如果一个人就在家乡附近挣钱,不光可以安抚自己疲惫的身体,还能够给亲人和儿女情感陪伴,大家都会幸福得多。”

“男人干体力活可以挣到钱,那那么多年轻的女人留在乡下,能安排得过来吗?”

“我们这里是江南水乡,自古就有养蚕缫丝的传统,以后可以发展纺织业,我们还有药材和茶叶,这些都需要心灵手巧的女子来完成。

养鸡鸭鹅猪,养鱼养虾,这些活女人也都能够干得很好,也能够提供更多的肉食换钱,男人们在家乡附近干活也能吃得更好。”

“修路盖房终归有干完的一天,如果这么多的劳动力不出去打工,干完了这些活以后,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吗?”

“等这些年轻的汉子,在这些劳动中锻炼出来以后,他们就会自发形成团队,可以集体外出接外地的建筑工程来干,这不比他们单打独斗出去干要好吗?

孤身一人出去容易受欺负,而且有时候工资都要不回来。最可怕的还有暗偷明抢的人贩子,那些被拐卖的男人和女人,这辈子有可能都找不回来了。

我对外出打工没有绝对的偏见。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在家乡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让自己的家乡变成天堂,总比投奔别人的家乡要幸福!”

赵小姩说完这话也有点小激动,端起水杯,又喝了几口。

张伟华和宋建国被这番言论深深震撼到了。

如果这些话是出自一个县领导之口,没什么好惊讶的。

但是从一个小裁缝嘴里说出来,真得让人刮目相看。

突然之间,他俩感觉全县人的幸福都和自己息息相关了。

赵小姩站起来,给他俩的水杯里又添了些茶,轻声道:“您二位守土之责已经完成,建设之功待建,落凤山的路就是咱们的英雄路,咱们梅花山采石场是退伍军人当家,以后一样可以建功立业!”

张伟华和宋建国激动地站了起来,给赵小姩行了个军礼,赵小姩也还了一礼。

三人就此话别,好像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张伟华和宋建国顿时感觉心里找到了坚定的方向,退伍后回地方搞建设所产生的各种迷茫,在此刻全部消散。

建设一个梦想中的梦泽县,让人人都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成了二人的理想。

在这个说理想讲奉献的时代,二人就像装上了强大的发动机,回去后把所有的同事都发动了,把“建设梦泽,人人有责”的标语刷在石墙上,作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后来他们也用男儿的热血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梦泽县后来富甲一方,纺织和建筑业名列华国前茅,各种农副产品不仅远销五湖四海,还会作为名优特出口创汇。

这一切的开始都起源于最初的心念:小而美,藏富于民,安居乐业,人人幸福。

而此刻的人们还走在艰苦奋斗的路上,大家不怕一无所有的穷,就怕穷的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了。

只要理想还在,希望的火把就会点亮,人们就会找到通往幸福的方向。

秋意浓,赵小姩又购进一台毛衣编织机,招了一位离婚残疾妇女常招娣当毛衣编织工。

常招娣腿跛,是小时候髋关骨发育不良,没有得到有效照顾导致的。

那时候的大人们忙着生存,又是一个女娃,也没有用心好好照顾。

第一次生娃的常招娣的娘,自己还是个没成年的孩子,就生了第一胎。

稀里糊涂的,就把常招娣的腿养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