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面是交通局长久的安逸与安稳,另一面是自己长久做主梅花山采石场,选哪样才好?

并且交通局还是他们不能得罪的存在,如果得罪了,以后卖石材修路,就会受到暗地里的阻挠。

俩人在江边溜达了很久,掏心掏肺地说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分析了梦泽县的时局,抽完了半盒烟,也没商量出一个好办法。

不由自主地走到江安路,发现24号赵家小店的院子还亮着灯,就敲开了赵小姩的院门。

时逢佳节,又是同事上门,赵小姩切了一个西瓜招待。

俩人正好走累了,口干舌燥,也没客气,把西瓜吃了个一干二净。

既然没有好办法,就把情况和赵小姩说了一通,问问她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赵小姩认真地想了想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现在公交客运车站很拥挤,他们看上了采石场新腾出来的这块地。

咱们做一个置换,用这块新腾出来的地方,和交通局的公交公司,换客运站腾出来的那个大院子,大院子盖几栋家属楼,给各个单位分一分,咱们就谁都不得罪了。”

张伟华和宋建国听完后眼睛一亮,这样确实是把县里的各个部门都绑在一起了,只要不单是自己采石场一家获利,好处大家都分到了,就没有那么多人再眼红,暗戳戳搞小动作。

宋建国高兴地说:“他们盖楼,咱们还可以卖石材赚一笔。”

“对,修新的客运站,咱们还可以卖一批石头铺地。”张伟华的眉头也松开了。

拨云见月,心里的大石头落地,张伟华和宋建国告辞离去。

第二天上班,俩人去向陈荷花汇报工作,说了自己的建议。

陈荷花笑笑,说他们的想法很好,但是别忘了修落凤山的路。

张伟华和宋建国并没有忘记,建采石场最初的目的之一是要修落凤山的山路,但是县城离落凤山毕竟有几十里远,这石材运过去,又费车更费油,所以根本就没当一回事。

现在陈书记说要修落凤山的路,怎么修?账上这点钱,要是买上辆车跑跑,就全跑干净了。

真是按下了葫芦,又浮起了瓢,才解决完一个难题,又来了一个更难的。

两人又不约而同地骑车来找赵小姩。

赵小姩在裁布室见到昨晚刚刚见过面的两位同事,心想:这又出什么事了?

听两人说陈书记提议要开始修落凤山的路,感觉困难重重,就像老虎吃天,无处下牙。

赵小姩扯过一张作废的样板纸,随手画起了落凤山周围的地图,标出了几个村庄的位置,村庄周围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石头山,就像落凤山下的蛋。

赵小姩指着那些小石头山,对张伟华和宋建国说:“咱们梅花山采石场现在有采矿权,可以采石头。

正好账面上有盈利,你们看看这些小石山靠近哪个村子,就让哪个村子的人来开采,找他们村委会组织石匠干活,我们只要符合尺寸的石料,按石料件数算钱。”

张伟华问:“如果村里偷偷开采一些石料,留下来自用怎么办?”

“水至清则无鱼。村里如果一点好处都没有,怎么会让你去开采他们村子周围的小石山呢?咱们只要给一个合理的石材价格,让他们保证咱们能修路的石头够用就行,其余的就当造福村里人吧。”

赵小姩解释完,发现张伟华和宋建国都有点不服气。

毕竟在城里,哪怕是碎石土石方都能卖出去变成钱,在村里竟然要折掉这么一笔收入,想不开也很正常。

赵小姩轻声继续解释:“除了开采石料,另外还要雇村里的男人上山修路,就近用工方便,可以减少管理成本。

有了路,村里在山上种的茶叶和山货也很容易运下来,对村民更是有好处的。

咱们只要宣传到位,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一切都会顺利的。”

宋建国说:“如果村里截流严重怎么办?”

赵小姩低头思忖了一会,觉得这完全有可能。

毕竟利益动人心。

她叹口气说:“你们现在已经开采了这么多石头,也知道一座石山大概的出材量能有多少,就取一个大概值吧,告诉他们至少要开采出多少合格石条归采石场,其余的就归他们自己吧。

这样做也有好处,他们自己也可以把村里的路修一修,毕竟我们修路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致富,让村里人的生活更方便。”

张伟华和宋建国对望了一眼,笑着说:“赵场长是农村长大的,心里还装着父老乡亲。”

赵小姩笑着回应:“做事留有余地,挣钱也不能完全只考虑自己这边。凡事长远,合乎人心,更容易达成目标。

比如常家村开采石料,让他们自己村的人上山修路,这一段路就刻上常家村干活的人名,这路也不光是为我们这一代人修的,以后子孙也要走。

这样修路的和开采石料的质量都会有村里人自动监督,如果有断石,他们也会替换掉。

毕竟哪个村都会要脸面的,自己村这一段路修不好,会被整个县的人骂,而且还是有名有姓的骂。”

“这么说,还可以让各个村形成竞争关系?”张伟华问。

赵小姩认真地想了一下说:“不要形成明面的竞争关系,这样两个村子容易打起来,让他们暗中较劲就好。

还有,几个村同时开始修路,速度也会加快。咱们采石场账面上的钱各方都很眼馋,如果到了年底,咱们没花出去,被财政征收了,明年还找咱们要钱的。

咱们自己没有成绩,实在划不来。

但是,如果把落凤山的路修好了,咱们这一辈子的名声都够了。”

“这么说来,你是图名声的?”宋建国听了赵小姩的解释,内心也很激动,玩笑似的问了一句。

“自古以来,谁不是图名图利或者是名利双收?我也不能免俗。

只是我图的这个利有点大,我觉得大家都好,我才能更好。如果梦泽县人人有钱,我的衣服根本就不愁卖呀。”

“有道理。”

“有道理。”

张伟华和宋建国同时点头承认,相对于领一份简单的高工资,还是自己干一个小企业更挣钱,他们都知道赵家小店就是一个下金蛋的鸡。

张伟华想了一下说:“赵场长的意思是,账面上不要躺着太多盈利,有钱就赶紧花出去,省得狼多肉少,惹得各方惦记。”

赵小姩笑着点头同意:“咱们别忘了自己该做的正事。采石场设立的目的,一是为了扩大城市面积,二就是为了修落凤山的路,顺便再修修各处的路。

自古修桥铺路都是积阴德的大事,这种说法你们相信吧?”

张伟华和宋建国都点头,表示相信。

赵小姩说:“咱不光自己要相信,暗地里也要把这种思想说给给村民听,让他们也相信。但是这话不能放在明面上说,容易产生误会,以为我们在宣传封建迷信。”

宋建国笑着说:“这乍一听是有点封建迷信,实质上想都是对的。修桥铺路是良心活,不这么说,还真震不住人心。”

张伟华问:“修路你有什么好建议?修多宽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