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我就先跟财务核算核算这事儿,补贴的钱多,大家也能多一个选择。”
明明微微点头。
厂子还在加班加点的建设中。
除了电子表组装,可能在年前搬到新厂房,录音机和收音机,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王东升也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厂子这边,只是偶尔有时间,去市里找找合适的房子。
不知不觉时间就来到了腊月二十七,这天,他刚带着媳妇儿在百货大楼买完东西,正好碰到了于主任。
两人寒暄了几句,于主任开口说道:“升子,听说你在找房子?”
“对啊,找了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于大哥,你这边有朋友卖房?”
王东升笑着问道。
“嗯,就在百货大楼旁边,有个大院儿,临街,带门店。”
“这人是我朋友,一家子都搬到了首都,想要卖掉这个房子,价格要得稍微高一些。”
“你要是想买的话,我可以带你去看看房子,跟人家聊聊。”
于主任也是听冯卫东说了这事儿,才会提起。
“行,正好今天有时间,就跟于主任过去看看。”
“价格不是问题,只要有房产证明就行。”
百货大楼这个位置,太可以了。
他之前也在这边打听过,只是没有听说有人要卖房,后来也就没在这边继续打听。
两口子买的东西有些多,干脆就把东西先放在了于主任的办公室。
然后跟着于主任,一起去了他朋友家。
这个地方距离百货大楼,只有不到五十米,周围有不少商铺,人流量也非常大。
只不过这些商铺,百分之八十都是国营店,个体商户很少。
在这种地方,能有一个临街的院子,还是私人的,确实让人很难想象。
到了地方,王东升跟着进入院子,稍稍有些惊讶。
这个院子面积比他们之前买的要大一倍不止,而且还是一个二进院的四合院。
临街的铺子,有两层,总共四间房。
每一间,都有五六十平米。
此刻,王东升才理解于主任说有点贵的含义。
这房子,不贵才怪。
最让王东升惊讶的是,这么大的房子,全都是私人的,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以前,这种房子都会充公,即便是后来返还给私人,很少有全部返还的情况。
大部分时候也就还一部分,其他的还是算公房。
见到了这个房子的主人,聊了聊,王东升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这房子,没有充公,还跟房主老一辈有关。
他们家,在建国前,人口就多,家里老一辈的人,基本上都参加了抗战,当初改造的时候,也就占了这个便宜,他们一家子也没有搬家。
因为这房子本就住着他们一家人,前些年,政府就把房子全部归还给了他们家。
最近这几年,小一辈,都跑到了首都工作,房主的老伴今年上半年又走了。
小一辈不放心他一个人住在这里,就接他去首都住着。
因为小一辈几家人口都不少,全都挤在三四十平米的筒子楼。
一家人就商量着在首都买个房子。
前段时间,看中了首都一个四合院,钱不凑手,这才想着把保州这套房子卖掉。
这个院子,加上前面的门面房,总占地面积,六百八十平米。
因为一直是一家人自己住着,经常的修缮,保存极为完好。
要价也比其他房子更高一些,这套房子,要六千块钱。
王东升看了看房屋产权证明,确定整套房子都是房主的,也没有还价,当场就决定购买。
确定下来后,当天下午,就在于主任的带领下,找房管局的领导,办理好了过户手续。
朝中有人好办事儿。
随着冯建军升职,他的这些家人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这种小事儿,又不用占公家便宜,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当然,这也跟于副主任升职成为于主任有一定的关系。
办好房产证,王东升立即就从家里拿来钱,交给了原房主。
然后,拿到了钥匙。
原房主当天傍晚,就把自个的东西,全都搬走,前往首都。
晚上请于主任吃完饭,两口子来到院子的时候,许秀琴还有些感觉不可思议。
仔仔细细转了一圈,问道:“升哥,咱们以后要搬到这边来住吗?”
“你想住,咱们就住在这儿。”
“正好,你可以过来看着这个店,让六姐看着另一个店。”
“这个店有两个门面,还是打通的,面积比咱们之前的店大不少,可以多摆放一些五金电器。”
王东升已经看过周边的情况,除了百货大楼,周围并没有其他的五金电器店。
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五金电器店,都有一里地。
在这里开店,生意肯定会非常火爆。
二楼,还可以专门弄成售后维修。
然后把这里的店,弄成总店。
不过,这事儿,得等过年后,才能开始弄。
王东升准备把这个店好好收拾一番,弄得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有电子厂作为支撑,还可以找冯卫东帮忙,把其他指标往他这里倾斜一些,收音机,录音机,电子表,电视这些东西,基本上不会缺货。
把自己的想法跟媳妇儿说了一遍,两口子开始规划起来。
一直在这边停留到九点多,才骑着自行车,拉着今天买的各种东西,返回之前的住处。
六姐跟他们住在一起,见他们这么晚回来,便询问了询问情况。
得知他们今天不声不响就买了个大房子,同样感到十分意外,说什么明天也要去看看。
王东升自然是不能拒绝,便答应了六姐的要求。
第二天一大早,许秀琴就带着六姐过来参观。
王东升则是来到电子厂,跟花花,明明等人看着搬新厂房,发福利的事情。
虽然电子厂开工只有一两个月,但是,他们给的福利,可是一点不少。
米面粮油,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还有过年红包,普通职工,一人二十,小组长一人五十,大组长一人一百。
大家伙拿到红包,领到米面粮油,自然是兴奋不已。
他们在厂子里工资本来就不低,现在还有这么多福利,比在国营厂可要强太多了。
王东升他们这一举动,让职工们,对厂子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