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利用地形作为掩护,从低空突进拉近交战距离,是现代空军当前比较常用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高度。

在航炮对射空战时期,掌握更多高度的一方,便是掌握更多胜算的一方。

在这个时期里,空战的形式是机枪或者机炮对射,是直射互怼,谁占据了对方的后半球位置,谁就掌握了胜利。

而在这个过程中,谁的速度更快、谁的机动更灵活,谁就占据优势。

这便要求有更多的动能。

最快速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拥有更多的高度,按照动能转换原理,用高度换取动能是最有效的。

在近距格斗中,战斗机飞行员的作战训练重点,是如何抢占敌机后半球位置,所有的空中机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点。

而在空空导弹出现后,这种方式被改变了,但衔尾攻击的原则是没有变化的。

换言之,空空导弹依然是尾随攻击,从敌机的后方进行攻击,因为初代空空导弹是红外制导,而战机热源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发动机喷口这个位置。

红外制导导弹很傻,眼里只有热源,而不是锁定了目标就一直追击到底,一旦这个热源消失,导弹要么自爆,要么因为燃料耗尽坠毁。

于是,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就出现了,就等于是有了眼睛,锁定了目标,只要目标没有脱离锁定范围,导弹便会一直追着目标跑,直到燃料耗尽。

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优点——可以实现迎头攻击。

换言之,不必再去费尽心思抢占目标的后半球位置了,直接迎头对冲也能使用导弹进行攻击,这一点是红外制导导弹做不到的。

而下视攻击能力,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升阶版本了。

要知道,地面是有雷达杂波的,雷达从上往下看会受到这些杂波的影响,想要精准打击目标,就要求雷达具备分辨哪些是地面地形的杂波信号,哪些是目标的反射信号。

这无疑是绝对的高尖端技术了。

pL-17无疑是开创性的新式空空导弹的代表之作了。

按照东大空空导弹的划代标准,pL-17属于第四代产品,第三代经典产品是pL-15。

pL-17犹如流星一般飞射而下,在距离30公里的时候,苏军的战机的雷达告警器连续不断地响起来。

好些飞行员都很懵,完全不知道导弹威胁从哪来。

老毛子的飞行员军事素质是比较过硬的,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规避机动,在规避机动的时候保持着基本的队形,并没有乱。

显然,这一批负责低空突进的飞行员是要强一些的。

只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从高空俯冲下来的pL-17,在进入30公里阶段后的速度有多恐怖!

好些苏-27刚刚做完一个规避机动,pL-17就到了,甚至一些导弹直接就是碰撞之后才爆炸。

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弹射逃生的机会非常低。

一架苏-27在规避的时候错误判断了航高,一头撞在了山上,直接撞爆。

追击这架苏-27的pL-17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导引头在两秒钟之内自动做出决策,攻击下一个备份目标,导弹竟然做了一个20个G大过载机动,灵活地规避了山体,奔向第二个目标!

这种智能性能在80年代末简直是黑科技!

第二次齐射60枚pL-17击落了61架敌机!

低空突进的苏联空军编队被打残了,残余的十几架战机掉头加力逃窜。

韩彩云没有下令追击。

暴龙之墙战术的精髓就是以稳定的横线队形稳步推进,横扫过去,以超视距导弹为主力打击武器,导弹耗尽后,后方的备份飞机顶上来,如此反复。

这种战术对没有办法在300公里交战距离上攻击能力的苏联空军来说,是极为有效的。

事实上,当前美国空军也没有能够打击300公里外目标的超远程空空导弹。

苏联空军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计伤亡地拉近交战距离,或者坐视制空权被东大空军牢牢掌握在手里。

空战开始23分钟,韩彩云这边的数据统计,己方已经击落了苏联空军107架战机。

有119枚导弹命中,可以确认击落的敌机数量是107架,其余的也许还没有办法核实,也许是迫降或者带伤返航了。

这个战果吓了韩彩云他们空战指挥组一大跳。

他们知道暴龙之墙的威力,他们对苏联空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也有非常充分的认识,在作战体系之下使用暴龙之墙战术,苏联空军没有招架之力。

可以说,这是所有人的判断。

可是再乐观的人,此时看到这个战果也大吃一惊。

击落击伤敌机119架,而己方没有任何战损!

这个结果太吓人了。

韩彩云迅速稳住了情绪,继续按照既定计划执行。

暴龙之墙持续以每小时550公里的速度持续向西推进,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把方圆1000公里范围空域的制空权彻底拿到手里面来。

“报告!发现大量高速目标!”

“正在高速爬升!目标位置信息上屏!”

参谋们突然接二连三报告。

韩彩云立即看向战场态势图。

在苏军前沿和后方之间的纵深地带,勒拿河一线以西500公里的区域里,突然冒出一百多个高速爬升的空中目标。

韩彩云立即下令,“抗干扰甄别!”

“是!”立即有一个参谋启动了抗干扰甄别。

所谓抗干扰甄别,就是搞清楚出现的雷达反射信号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敌方施加的干扰。

东大空军善于使用电子干扰手段,因此,对这方面的防范和应对是非常有经验的,而且有先进的相关设备。

参谋报告,“甄别完成!全部是敌方战机目标!雷达反射特征识别为米格-21!”

韩彩云一愣,看着战场态势图那密密麻麻的分别从不同机场起飞的米格-21战机,急剧思考着。

“这是掩护机群,让鹰眼3号监视,我们把重点放在那些三代机身上。”韩彩云立即做出了判断。

他的判断非常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