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韩彩云用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战术,那就是暴龙之墙!

所谓暴龙之墙,始于两伊战争初期,以歼-10的“川渝暴龙”绰号来命名。

该战术的根本原则是,用若干架歼-10战机以横队的方式,匀速向敌军纵深空域推进,预警机在后方指挥和支援,加油机在侧后方空域游弋待命,电子战机则穿插其中负责信息支援。

用大横队的方式推进,直到消灭掉敌军的战机,因为组成的空中横队很像一堵墙,这堵墙后方便是完全掌握制空权的空域,因此命名为暴龙之墙。

这个战术并不是要求一定要使用歼-10战机,只是因为这款战机的空战性能极为优异,又是首创了该战术的机型。

韩彩云的部署是,以36架歼-10d为核心,在左右两翼分别安排12架歼-11b重型战斗机作为掩护,呈现出一个南北长1800公里的大横队,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向西进行强推。

此外,在这堵墙的后方,韩彩云安排了6架歼-10d、6架歼-11b作为替补,随时可以填补因为战损或者燃油弹药耗尽的战机留下的缝隙。

显然,韩彩云的暴龙之墙战术全部用三代机,他并不打算用歼-20或者歼-35,没有那个必要。

暴龙之墙展开后,80年代最为经典的空战拉开了序幕。

苏联空军的作战方式仍然沿袭自六十年代起的那一套,即地面雷达搜索-塔台指挥引导作战。

面对已经完全形成了空中作战体系化能力的东大空军,苏联空军就好像老旧的嘎斯吉普车那般。

下午3时正,暴龙之墙行动开始。

韩彩云没有驾驶战斗机,而是登上了预警机,担任空中指挥。

一架空警-2000从共青城空军基地率先升空,紧接着,两架担任为其护航任务的歼-11b从聪岭空军基地升空,双方在雅库茨克东南方向1000公里的位置汇合后,以编队的方式北上。

共青城空军基地属于远东战区的后方基地了,大型飞机基本都是靠后部署。

预警机编队在雅库茨克东部500公里的空域进行椭圆形机动,开始进入作战状态。

与此同时,参战的战机从数个机场起飞,以极其精准的时间抵达了指定位置,完成了暴龙之墙编队,开始在韩彩云的指挥下一线往北推进。

各类保障飞机随即起飞。

组织一次出动近百架飞机的阅兵,等同于组织一场战役,每架飞机的航线、航向、速度、高度以及抵达每个位置的时间节点,都要精确到秒。

这对整个作战体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从起飞到各个作战单元到位,总得时间误差没有超过三秒钟,这个结果让李干感到欣慰。

磨砺多年的三军作战体系开始发挥威力。

苏联空军立即出动战机,一口气起飞了120多架战机,迎战东大空军的暴龙之墙。

他们的战机一起飞,便被空警-2000以及地面的早期预警雷达捕捉到了踪迹。

随即,苏军熟练地启动了电子干扰,他们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然而,东大空军早有准备,立即进行反干扰,机载电子设备几乎不受影响。

降维打击出现了。

一架无侦-7悄然爬升到了一万六千米的高空,启动了信号中继设备。

韩彩云给暴龙之墙的战机下达了发射导弹的命令。

此时,双方的交战距离足足有380公里!

暴龙之墙的歼-10d、歼-11b首先发射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在实弹测试的时候,打出了最大465公里的射程!

36架歼-10d+24架歼-11b齐射pL-17。

每架战机发射一枚,足足60枚pL-17!

这些战机此时充当的是导弹发射平台。

空警-2000立即和这些导弹建立了通讯,引导这些导弹飞向各自的目标,而最后一段则会有无侦-7进行引导,直到目标进入导弹的导引头作战范围。

这种接力引导空空导弹从将近400公里外的地方,去精确攻击敌机,是前所未有的空战手段!

pL-17的主动寻的能力相当强悍,抗干扰能力非常强。

在攻击末段,该导弹能够飚出5马赫的离谱速度,目标几乎是无法逃逸的。

这种导弹目前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制造成本高达500万一枚!

这一次攻击就打出去了3个亿。

苏联空军也发了狠,他们心里很清楚,和东大空军拼质量是拼不过的,那就走数量路线。

实际上,苏军一直以来的建设原则便是如此,靠量取胜。

二战时期,德军的虎式坦克性能全面碾压盟军的所有型号坦克,苏军的t-34在虎式面前就是玩具车。

问题是,如果德国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天,那么苏联在3天之内就能生产30辆t-34!

t-34实在是太简单易造了。

老毛子在这块尝到了甜头,秉承“质量干不过你,我就用数量盖过你”这种理念,他们制造的许多武器装备于是就给人傻大黑粗的既视感。

哪怕是外形优美的苏-27,其内部也一样堆砌了一堆的传统机械仪表什么的。

苏联空军的第二波次80多架战机起飞了,也就是说,他们一口气投入了200架战机争夺制空权。

而东大空军这边,战斗机仅有60架。

单看数量,东大空军远远落后,然而,态势却完全相反。

当苏联空军的苏-27的飞行员们听到雷达告警声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60枚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除了两枚导引头故障自爆之外,其余58枚全部命中目标。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同时有58架飞机被击中。

这个时候,老毛子的狠劲就体现出来了。

他们的大机群突然分散,韩彩云注意到,敌机大致分为了两拨,一波继续在高空加速突进,试图拉近交战距离,在这个距离上,他们没有能够威胁到东大战机的导弹。

另一波次敌机则迅速下降高度,采取了低空突进的方式拉近交战距离。

很快,这一波次降低了飞行高度的敌机就消失在了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内。

韩彩云淡淡定定地下令,“鹰眼2号,前出补盲,完毕。”

“鹰眼2号收到!”

一架空警-500加速往西飞,开启了低空搜索增强模式。

体型更小、低空低速性能更好的空警-500,开启低空搜索增强模式之后,可以弥补空警-2000远距离低空探测能力不够的问题,能够维持更加精准的预警信息。

除了韩彩云所在的空警-2000,另还有两架空警-500辅助,三角阵型展开后,通过三军数据链和联合作战平台,能够覆盖方圆1000公里范围内的空域。

苏联空军也有预警机,他们的A-50已经服役好几年了,但是,A-50用的是机械转动雷达,性能全面落后于东大空军的空警-2000。

A-50理论上的高空预警距离是620公里,低空是450公里,可是实际上,这个距离是对运输机这一类的大型飞机的探测距离。

反观东大空军的空警-2000,是以战斗机为目标设定的技术指标,对具备一定隐身能力的三代半战机,最大探测距离高达500公里。

最关键的是,A-50的引导作战能力很差,只能同时探测50个目标,同时引导12架战机作战,而空警-2000在测试中能够做到最多同时引导80架飞机作战。

在西太平洋东、美、日三国空中大冲突中,双方的参战战机全部加起来超过200架,而双方出动的预警机加起来,也就4架而已。

可见,苏联的预警机性能是全面落后于东大和美国的。

这一次,苏联空军也出动了预警机,足足3架A-50,可是,这些预警机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呢,他们就有58架战机被击落了。

这一下,这些A-50不敢继续往前了,因为他们根本探测不到发射这些导弹的战机位置。

换言之,东大空军的战机是在他们的探测范围之外发射的空空导弹!

继续往前靠就是给人送人头。

3架A-50在距离勒拿河西岸400多公里的位置就停止了前进,转为盘旋飞行,在这里,他们根本难以探测和跟踪东大空军的暴龙之墙。

空警-500很快就把探测到低空空域的苏军战机信息同步到了空警-2000这里。

大机群的指挥得靠空警-2000,这玩意儿既是预警机也是指挥机,因为足够大,能够安装更多的通讯设备,是以运-9为平台的空警-500无法比的。

空警-2000、空警-500不是高低档搭配,而是战术任务不同之间的搭配。

韩彩云的空战指挥班子立即轻车熟路地把目标分配到各个作战单元,暴龙之墙便开始了第二轮齐射。

这一次的齐射是向低空突进的苏军战机发射的。

同样是pL-17,因为交战距离超出了pL-15的有效攻击距离。

暴龙之墙每架战机挂载了2枚pL-17,另外还有4枚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和4枚pL-10格斗导弹。

这是空优完全体挂载方案。

属于武装到牙齿的挂载方案。

歼-10d和歼-11b的挂点都是11个,超重型挂点都是机腹下机身中线的位置,能够挂载不超过2吨重的导弹、炸弹或者副油箱等。

当然,在满挂载的情况下,战机的机动性能会受到影响,不过,在视距外发射了pL-17以及pL-15之后,只携带4枚pL-10的情况下,战机的格斗性能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

pL-17的下视攻击能力非常厉害,用来对付低空突进的敌机再适合不过。

第二轮pL-17的发射距离是350公里,导弹平飞一段距离,开始以俯冲攻击的方式奔向目标。

到现在,暴龙之墙队形严严整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反观苏军那边,阵型已经被第一波pL-17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