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宋小麦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几道象征着清河的蜿蜒线条,几条灵动线条又将一枚圆润山薯形状环抱,下方落款“清河·薯粉”字样。

整体图样,简洁雅致,气韵自成。

“雷管事请看。”

放下墨笔,宋小麦指着图案道:“此图,流水寓意清河滋养,薯形表物本源,可行?”

雷铭还是初次见识这般极简设计风格的图样,他凝神细瞧,发现对方所绘标识虽只有几条简单的线条,乍一看去不知所以,再一看却觉妙趣横生!

他走南闯北多年,见过不少货物标识,却多是些繁复的吉祥图案或直接书写店号,像这般抽象写意又紧扣货品本身的图样,实属闻所未闻...

“妙!妙啊!”

观着观着,雷铭忍不住抚掌称赞:“宋姑娘真乃奇思!这图案,既形简意深,雅俗共赏,又点明了货品来处与根本,寓意也好!”

“少东家若是见了,必定也会喜欢!”

“雷管事过奖了,谈不上什么奇思,只是一些取巧的心思罢了。”

宋小麦谦逊一笑,目光又落在标识上,略作沉吟。

这个时代的商人其实已初具打造“物有所属”的品牌意识,只不过,在防伪这块,手段还颇为粗糙,多是依靠印章或特定记号,极易被仿冒。

念此,她重新落笔,于标识一侧,快速勾勒出一个小口大肚的瓷瓶样式,边画边解释:“此器型稳重,不易倾倒,小口便于密封,大肚能装足分量,釉色可选天青或月白,显得洁净清雅,与咱们薯粉相得益彰。”

画好了瓷瓶,她又在瓶底轻轻勾了一笔。

“此处可嘱咐窑口,烧制瓷瓶时,于内部微缩暗记,可做防伪标记之用。”

放下笔,宋小麦看向雷铭:“若是可能,咱们瓷瓶的釉色配方,也可稍作调整,使其呈现出一种难以被模仿的独有质感,如此一来,仿冒者不明就里,便很难效仿之。”

短短片刻间,宋小麦所言内容,无论是对于器型的见解,亦或敏锐的防伪意识,皆让雷铭心惊不已。

他经商多年,自然知晓防伪的重要性。

然这些老练的商业意识,从一个乡下丫头嘴里道出,所带来的冲击却非一般!

其眼光之精准,思虑之周祥,俨然就是一位深谙商道的老行尊架势,哪里像个寻常乡野丫头?

雷铭虽早已知晓眼前少女不同寻常,此刻依然还是为对方所言感到叹服,暗道此女绝非简单聪慧二字可以概括。

压下心头震动,雷铭拱手抱拳:“姑娘考虑周全,我即刻便派人将图纸快马加鞭送回禹州总行,由东家定夺!”

宋小麦微笑颔首,并不知、也不在意对方作何想法。

她所做一切,不过是单纯希望,这承载着宋家村希望的薯粉,能够沿着这条孕育两岸的清河,更加稳当的、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人寒暄一阵后,雷铭将图纸交给随从,让其快马加鞭尽快带给少东家,最好是,这一次带回的薯粉,便可用第一批烧出的瓷瓶盛装。

临行前,宋小麦寻了个间隙,又向对方打听起前面嘱托之事。

“雷管事,托您打听的那支西域马队,以及一个八九岁的西域女童下落,不知...贵行可曾探得些许消息?”

雷铭闻言,面上神色立马收敛几分,他将她带至一僻静处,压低声量回道:“宋姑娘,此事商行一直记在心上,也动用了些关系去打探。”

“那支黑衣马队,我们也确实查到些眉目,只不过....”

观其面色复杂沉敛,宋小麦心头不由一紧:“如何?可是凶险异常?”

“不错。”

雷铭将头一点,沉声道:“此黑衣马队,是常年混迹边境,专干掳掠异族人口勾当的悍匪,行事诡秘,飘忽不定,专门为中原某些特殊癖好的权贵人家,搜罗西域、南疆等地的奴仆,势力极广。”

“更重要的是...这伙人背后,似乎有...”雷铭凝重道:“似乎有我们商行也不便轻易触碰的势力存在,牵扯甚大。”

“若贸然深查,恐打草惊蛇,甚至给商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竟是如此...”

听到悍匪二字,宋小麦便头皮一紧,再闻对方之言,还是一支有权贵势力保驾护航的悍匪,她心头更是一沉,这远比她预想的更为棘手。

见她眉头紧锁,雷铭道:“宋姑娘也不必太过忧心,那西域女童既然早在两年前就被掳走,只要活着,此刻必然早被卖到了权贵之家,我们倒也不必真的要跟这群亡命之徒对上。”

“目前,商行已让各地势力暗中留意,重点查探近一两年内,有哪些人家新进了西域模样的年轻女奴,尤其是巨力一族,再逐一核对,如此,便有极大概率找出那女童。”

“只不过,此事却急不得,需得耐心等待才是。”

雷铭抱拳:“姑娘放心,一有确切消息,雷某定第一时间告知。”

宋小麦知道,如此确为最好的查探方式,只是对于商行来说,不知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这人情欠大发了...

不过,人情可以还。

人没了,便什么也没了。

想到还在镇里看护铺子的阿力古,宋小麦为其寻找小妹的决心毫不动摇。

压下心头愁绪,她朝雷铭深深一福:“多谢雷管事相告,此事确实凶险,牵扯甚广,我亦明白商行难处。”

“还请雷管事转告少东家,一切以稳妥为上,暗中查探即可,万不可因此事让商行涉险。”

雷铭摇首,微微一笑:“姑娘深明大义,雷某必定带到。”

送走雷铭车队,宋小麦在原地站立良久。

一阵秋风拂过,带来了酷暑之后的第一丝凉意。

九月十二,吉,宋氏学堂在南山脚下正式落成。

青砖灰瓦,窗明几净,尤其那嵌着昂贵明瓦的高大窗户,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成为了宋家村除了薯粉作坊外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学堂旁,一座为陈家母子新建的小院也收拾妥当,虽陈设简洁,却干净温馨,一应生活用具齐全。

九月十三,吉,宜搬迁。

这天,陈青山携病弱陈母,在宋家兄弟三人的围绕中,在宋小麦和几位族老的迎接下,正式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