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操那些事 > 第162章 汉献帝的密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五月,天气炎热,众人内心也不免烦躁。

更为恼火的当属此时此刻许县皇宫中的汉献帝刘协。

虽然建安四年的皇宫相比建安元年时候大了数倍,但刘协始终感觉束手束脚。

只因为这是在许县,这些皇宫是曹操建造的,皇宫中的侍从,下到把守大门的小黄门,上到皇帝身边服侍之人,几乎都是效忠于曹操。

换言之,皇宫里的一举一动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刘协像是一个透明之人,生活在曹操的眼皮底下,连洗澡都没有隐私可言。

曹操将汉献帝从洛阳迁至许县之后,开始着手对许县展开大规模兴建。

随着官府和府署逐渐竣工,许县被打造成了一个集政、军和文化于一体的中心。

可见,曹操定都许县绝非头脑一热,而是进行过深入的考量。

刘协在这诺达的皇宫里没有自由,就像是鸟笼里的孔雀,囚笼中的天龙,天天看着院子里那些花花草草,却看不到天下诸侯纷争。

时间一久,自然心生怨念,想要突破这牢笼。

平安的苟活,岂能与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相提并论!

另一位与汉献帝有着同样信念的人,便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三个董性人之一,国舅爷董承。

来许县之前,董承乃汉献帝身边红人,对于朝廷的政策向来有建议权。

经历过汉献帝东归之后,董承的权力逐渐上升,渐渐能左右朝廷决策。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韩暹居功自傲、为所欲为、扰乱朝政,董承忧虑之下,密召曹操勤王。

同年八月,曹操入朝进贡,趁机奏报韩暹、张杨的罪过。

这一招,如同当初何进引进董卓一般,解决了朝廷中权力风雨缥缈之事,董承也因此事有功,被封为列侯。

董承引进曹操的计策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反噬。

曹操开始掌控朝廷大权,政策出入都需要曹操点头。

董承明显感觉自己手中的权力在一点点流失,一去不复返。

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董承升任车骑将军,得以开府。

幕僚开始为董承谋划,鼓动董承原本就蠢蠢欲动的心。

这日,汉献帝照常在皇宫中接见大臣,董承按例觐见。

两人言语之间都透露出对曹操的不满,汉献帝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

他便借口让国舅爷去宫外采购贵妃需要用的东西,次日送来。

董承会意。

次日,董承前来复命,汉献帝便借机将董承拉到偏殿,命亲信把住门口,与其密谋。

二人一主一臣各自吐着当前的苦水,董承表着忠心,汉献帝给予重任。

片刻之后,二人便挥手告别。

整个过程不过片刻功夫,毕竟时间一长,曹操安排在皇宫中的眼线便会有所察觉。

至于有没有衣带诏这个环节,曹操有没有将董承拦下来,以及董承与汉献帝究竟说了什么话,已经无从得知。

但从目前的资料看,或许并没有这些事,只能猜测董承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了汉献帝的密诏。

车骑将军府邸里,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此刻正焦急地等候着。

二人乃董承心腹,随时准备着与董承一道起事。

他们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成败就在这一念之间。

成了,朝廷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未来生活可期。

败了,不仅董承官位不保,连同参与之人项上人头也不保。

当董承自信满满地回到府邸,并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二人悬着的心也落下。

“陛下已有密旨,二位可暗中行事。”

“有密旨那是最好,不过国舅,此事重大尚需人马支持啊。”

董承手捏须髯,深沉地回道:“人马之事不必担心。”

因为他已经物色好了第一位目标,那便是左将军刘备。

如今刘备与曹操出入同行,待遇拉满,加上刚刚封为左将军,按道理来说,不可能成为董承拉拢的对象。

但董承早在刘备第一次来许县投靠曹操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此人绝非池中物,不会久居人下。

前些日子有关刘备要留下抵抗袁绍,后有传闻刘备给袁绍通风报信,董承便敏锐地察觉到机会来了。

虽然曹操等人都矢口否认,但天下之事绝对不会空穴来风,再严密的嘴也多少会透露些风声。

五月的一个深夜,董承悄咪咪地来到刘备府邸。

刘备面上十分惊讶,恭敬地将国舅爷请入府中,实则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董承位高权重,向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今日深夜拜访,定然是在躲避着某些人。

这许县城内,董承能防备的,除了曹操,绝找不出第二人。

所以刘备心里才有了判断。

果不其然,董承开篇就拿刘备的刘姓做文章,高谈阔论如今天下之乱却没有皇室宗亲前来匡扶汉室,任由各路诸侯群雄纷争。

然后又悄然透露出对曹操的不满,以及汉献帝当前的困境,询问刘备有何办法。

刘备自然不会上当,笑言自己只是一个左将军,朝廷诸多大事尚无法评论。

董承眉头一皱。

刘备的反应既没有拒绝,也没有迎接,让他有些捉摸不透。

不得已,董承直接打出王牌,说自己领受天子密诏,召集天下忠勇之士诛杀曹操。

本以为此话一出,刘备定然动容。

不曾想,刘备并无任何行动,只是跪定表示对天子的敬重。

董承震惊不已。

刘备心中臭骂,国舅爷虽然面上说有密诏,但实则没有一件实物,如此大的事,岂能信口便认。就算为真,如今曹操权势滔天,他刘备虽然志在匡扶汉室,但手中没有任何人马,怎么看这事都是以卵击石。倒不如等候时机,脱离曹操,再谋天下。

只是董承都已经亮出了底牌,没有理由让刘备全身而退。

刘备察觉到了异样,立刻向董承表明志向,心在天子一方,今夜董国舅没有来过府上。

董承见状,只好放弃,连夜撤回。

当二人都认为一切做得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实际上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曹操本就监视百官,从回到许县那一刻起,对董承更是关注。

后来袁绍送来公孙瓒首级,曹操便将刘备纳入了重点关注对象。

这两个人密谈一些事,曹操岂能不知道。

刘备一再小心谨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