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县一中的校门口,放学的铃声刚刚响起,成群的学生蜂拥而出。
郑仪站在校外的梧桐树下,安静地望着校门方向。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深色风衣,身形挺拔,在暮色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契合这所承载了他青春记忆的校园。
不一会儿,郑浩出现在人群中。
他穿着略显宽大的校服,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低头快步走着,似乎急切地想要回家。和其他吵嚷的学生不同,郑浩身上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沉默。
“小浩。”
郑仪出声,语气温和但不容忽视。
郑浩猛地抬头,目光寻找声音的来源,在看到郑仪的一瞬间愣住了。
他嘴唇微微张开,表情从惊愕慢慢变成惊喜:
“哥?!”
他迅速跑过来,眼睛亮了起来:
“你怎么回来了?”
“请假回来看看爸妈,顺便接你放学。”
郑仪伸手接过他的书包,熟练地掂了掂。
“这么沉,装了砖头?”
郑浩挠挠头,笑了笑:
“都是复习资料,快高考了,作业多。”
郑仪没再多说什么,微微点头:
“走吧,回家。”
两人并肩走在松林县熟悉的街道上,郑浩时不时瞥向郑仪,眼神里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崇拜和紧张。
“最近学习怎么样?”
郑仪问道。
“还行,一模考了年级第九。”
郑浩低声回答。
“班主任说我发挥稳定的话,能冲个985。”
郑仪轻轻”嗯”了一声:
“想好考什么学校了吗?”
“想考政法大学,像你一样。”
郑仪脚步微顿,侧头看了郑浩一眼:
“为什么?”
郑浩抿了抿唇:
“哥,你……一直是我的目标。”
郑仪注视着弟弟,没有立即回应。
他知道郑浩从小就崇拜自己。
在他考入政法大学后,父亲在家里的墙上钉了一张中国地图,用红笔将学校所在的城市圈了又圈。
而郑浩在那之后的每个寒暑假,都会偷偷翻看他的教材和笔记,试图理解那些晦涩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条文。
“你不用像我一样。”
郑仪终于开口。
“政法这条路没那么容易走。你应该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
郑浩低下头,踢了一颗石子:
“可我想帮你。”
郑仪眼神微动:
“帮我什么?”
郑浩犹豫了一下,像在组织语言:
“我知道你在省里很忙,做的事也很重要……如果我也学法律,以后至少能成为你的助力。”
郑仪注视着郑浩倔强的侧脸,忽然意识到,他的弟弟已经长大了。
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父母背后怯生生看着他的小孩,而是一个有了明确目标、甚至想要分担他责任的少年。
但郑仪比谁都清楚——这条路不适合郑浩。
郑仪停下脚步,站在夕阳的光影里,深深望向了弟弟年轻的面庞。
他想起自己前世三十多岁时的模样——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始终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科员,每天小心翼翼地在各种关系网中挣扎,最终在一次人事调整中被调去了边缘部门,前途黯淡。
而重生后的这一世,他虽然掌握了先机,却也如履薄冰,在权力的暗流中几度险些翻船。
去年的那场“车祸”,如果不是自己运气好,恐怕早已经成为一次真正的意外。
郑仪将手轻轻搭在郑浩的肩上,目光前所未有的认真:
“小浩,这条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郑浩张了张嘴,想要反驳,郑仪却继续道:
“你觉得考上名校,读了政法,就能顺风顺水?以我现在的地位,确实能帮助你许多,但事情永远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
“我……”
郑浩一时语塞。
“权力是个沼泽地,一脚踩进去,可能就再也抽不出身了。”
郑仪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沉重的现实感。
“我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有时候连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我不会让你也跳进来。”
郑浩怔怔地看着他:
“哥,你不信任我的能力?”
郑仪深深看了郑浩一眼,目光沉静而深邃。
他微微抬头,望着松林县远处的天际线,似乎在回忆什么,最终还是缓缓开口:
“不是因为不信任你的能力,而是因为,权力这东西,从来不是用来帮谁的。”
郑浩怔住了。
“如果你要走这条路,那就记住一点,不要把‘帮我’挂在嘴边。”
郑仪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权力不是工具,不是为了帮某个人、某个家庭、某个圈子。你拿起来的每一份权力,都意味着责任。”
他的目光落在郑浩身上:
“你能承担多大的责任,才能拥有多大的权力。”
郑浩微微攥紧了拳头:
“我只是觉得……”
“你觉得什么?”
郑仪淡淡问道。
“觉得有了权力就能保护家人?能改变命运?能让别人看得起我们?”
郑浩没有回答,但他的眼神已经暴露了他的想法。
郑仪轻轻摇头:
“当你真的走进这个体系,才会明白,权力不是用来改变自己人生的筹码,它是用来改变别人的生活的。”
“那哥你呢?”
郑浩突然问道:
“你能做到完全不为私利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但郑仪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
他直视弟弟的眼睛:
“我做不到完全无私。”
“但我可以做到,永远不让私利凌驾于公权之上。”
“你可以学政法,可以考公务员,甚至可以进入更高的位置。”
郑仪的声音平静而严肃。
“但别想着靠我,也别想着能替我分担什么。这条路,你得自己走,自己担。”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走进这个大门。”
“我希望你能记住,你不是为了郑仪而来,而是为了那些信任你的人民而来。”
郑浩久久说不出话,只是沉默地跟在郑仪身后,最终,郑浩低声问了一句:
“哥,你后悔吗?”
郑仪停下脚步,回头看着弟弟。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头望向远处松林县一中的教学楼,那里亮着几间高三教室的灯光,那是晚自习的学生们在奋战。
他想起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在同样的教室里,点着台灯熬夜做题,只为了一个走出去的机会。
“后悔?”
郑仪轻轻摇头。
“走到我这个位置,已经不能谈后悔了。”
郑浩似懂非懂地看着他。
郑仪没有再解释,只是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走吧,先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