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9章 天骄陨落留遗策,窝阔台承业拓疆土(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天骄陨落留遗策,窝阔台承业拓疆土(上)

中都皇宫的寝殿里,烛火跳动得格外微弱,映得铁木真苍白的脸愈发没有血色。他攥着窝阔台的手,声音细得像风中残烛,最后一个“望”字还没说完,手便无力地垂了下去,眼睛也缓缓闭上,再也没有睁开。

“父亲!”窝阔台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扑在铁木真身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术赤、察合台、拖雷也红了眼眶,跪在床边,哽咽着喊“父亲”,声音里满是悲痛。

孛儿帖站在一旁,看着陪伴了自己一辈子的男人没了气息,身子一软,差点栽倒在地,幸好被身边的侍女扶住。她没有哭出声,只是死死地盯着铁木真的脸,眼神空洞,仿佛一下子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过了好一会儿,才喃喃地说:“铁木真……你还是走了……你说要跟我一起看孩子们长大,看大蒙古国变强,你怎么就说话不算数呢……”

木华黎、博尔术这些老臣,更是哭得老泪纵横。他们跟着铁木真几十年,从草原上的小部落,一路打到疆域万里的大蒙古国,铁木真不仅是他们的君主,更是他们的兄弟、他们的精神支柱。现在支柱倒了,他们心里又痛又慌,仿佛天要塌下来一样。

博尔术抹了把眼泪,强撑着站起身,对众人说:“陛下……陛下走了,但咱们不能乱!陛下生前已经定了太子(窝阔台)为继承人,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好好安葬陛下,辅佐太子登基,完成陛下的遗愿,让大蒙古国继续变强,不能让陛下在天有灵失望!”

木华黎也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说:“博尔术说得对!陛下走了,咱们更要团结!耶律楚材,你赶紧去安排陛下的葬礼,要办得隆重,让天下百姓都知道陛下的功绩;太子殿下,你要振作起来,现在大蒙古国还需要你,老百姓们还需要你,你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里!”

窝阔台慢慢抬起头,脸上满是泪痕,他深吸一口气,用力抹了把眼泪,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木华黎大人,博尔术大人,你们放心!我知道父亲的遗愿,知道大蒙古国需要我,老百姓们需要我!我会振作起来,好好安葬父亲,然后登基称帝,带领大家,守护好父亲打下的江山,让大蒙古国越来越强大,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皇宫里挂满了白布,街道上的老百姓们也都穿着素服,悼念铁木真这位“一代天骄”。耶律楚材按照铁木真生前的喜好,结合草原和中原的习俗,安排了葬礼,用草原传统的方式,将铁木真的遗体安葬在草原深处(历史上铁木真的安葬地至今成谜,传说安葬后万马踏平,不留痕迹),同时按照中原的礼仪,举办了隆重的祭奠仪式,让大臣们和老百姓们都能为铁木真送行。

葬礼当天,草原和中原的老百姓们,都纷纷来到中都或草原的祭奠现场,有的老百姓甚至从几百里外赶来,只为送铁木真最后一程。大家跪在地上,哭着喊“陛下万岁”,虽然铁木真已经去世,但在老百姓们心里,他永远是那个带领大家摆脱苦难、过上好日子的“天骄”。

葬礼结束后,按照铁木真的遗愿,窝阔台要登基称帝,继承大蒙古国的皇位。登基大典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当天,中都的老百姓们又像以前一样,张灯结彩,来到皇宫前面的广场上,迎接新皇帝的登基。

草原的贵族们、中原的官员们、西夏和西域的降将们,都穿着整齐的服饰,站在祭天台下面,等着窝阔台登基。术赤、察合台、拖雷也站在人群前面,他们虽然心里还有些不舍父亲,但更多的是对弟弟的支持,他们记得父亲的遗愿,记得自己的誓言,要辅佐窝阔台,守护好大蒙古国。

上午九点,登基大典正式开始。博尔术带着一队侍卫,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木华黎和耶律楚材,再后面,就是穿着龙袍的窝阔台。窝阔台穿着一身黄色的龙袍,手里拿着玉玺,脸上带着悲痛过后的坚定,一步步往祭天台走去。

老百姓们看到窝阔台,都纷纷欢呼起来:“太子殿下万岁!陛下万岁!”

贵族和官员们也纷纷跪下,喊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窝阔台走到祭天台上面,转过身,对着下面的老百姓们和贵族官员们,声音洪亮地说:“乡亲们,兄弟们!我的父亲,大蒙古国的开国皇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一生,带领大家,打败了金朝,灭了西夏,平定了西域,建立了疆域万里的大蒙古国,让大家摆脱了战争的苦难,过上了安稳的日子!现在,父亲走了,我按照父亲的遗愿,继承皇位,成为大蒙古国的新皇帝!我向大家保证,我会继承父亲的遗志,好好管理大蒙古国,好好对待老百姓们,让大蒙古国越来越强大,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绝不让父亲在天有灵失望!”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老百姓们和贵族官员们,都激动地大喊起来,声音震得天地都仿佛在动。

接下来,耶律楚材走上祭天台,手里拿着一份诏书,大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先帝(铁木真)陨落,朕(窝阔台)顺应天意,顺应民心,继承大蒙古国皇位,定都中都。追封先帝为‘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封孛儿帖为‘皇太后’,迁居慈宁宫,安享晚年;封术赤为‘钦察汗’,掌管钦察草原及周边地区;封察合台为‘察合台汗’,掌管西域东部及西夏部分地区;封拖雷为‘睿宗’(追封,此时拖雷尚在,主要负责中都周边军事),掌管中都及中原部分地区的军事;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继续掌管全国政务;封博尔术为‘太傅、忠勇王’,继续掌管全国军事;封耶律楚材为‘中书省左丞相’,协助太师处理政务;封速不台为‘镇国大将军’,掌管西域军事;封孛鲁为‘镇东大将军’,掌管中原东部军事……钦此!”

被册封的大臣和皇子们,都纷纷跪下,喊着:“谢陛下隆恩!臣(儿臣)一定尽心尽力,为陛下效力,为大蒙古国效力!”

窝阔台笑着说:“众卿平身!以后,咱们君臣一心,兄弟同心,共同努力,完成先帝的遗愿,把大蒙古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老百姓们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是!陛下!”众人齐声答应,然后纷纷站起来,站在祭天台下面。

登基大典圆满完成后,窝阔台开始正式接手大蒙古国的政务和军事。他没有辜负铁木真的期望,也没有辜负大臣们和老百姓们的信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奏折,处理政务,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向木华黎、博尔术、耶律楚材这些老臣请教;还经常带着大臣们,去中都的街道上、草原的牧民家里,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解决老百姓的困难。

有一次,窝阔台带着耶律楚材去草原巡查,看到一个牧民家的帐篷被风吹坏了,牛羊也丢了好几只,牧民的妻子躺在床上生病,孩子因为没饭吃,饿得哇哇大哭。窝阔台赶紧上前,问牧民:“老乡,你的帐篷怎么坏了?牛羊怎么丢了?”

牧民擦了擦脸上的眼泪,说:“陛下,前几天刮大风,把帐篷吹坏了,我去外面找牛羊,结果牛羊没找到,还淋了雨,我妻子的病也加重了,家里的粮食也吃完了,孩子们都快饿死了……”

窝阔台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对身边的侍卫说:“快!把我带来的粮食和药品拿过来,给老乡的妻子治病,给孩子们吃的!再让人去帮老乡找牛羊,找工匠来帮老乡修帐篷!另外,从国库里面拿出一些银子,给老乡,让他好好过日子,别再受苦了!”

“是!陛下!”侍卫们立刻行动起来,把粮食和药品拿给牧民,又派人去帮牧民找牛羊、修帐篷。

耶律楚材也说:“陛下,草原上最近经常刮大风,还有不少牧民家的帐篷被吹坏了,牛羊也丢了一些。臣建议,咱们在草原上设立几个‘救助点’,专门给受灾的牧民提供粮食、药品和帮助,再派工匠去帮牧民们把帐篷修得结实一点,防止以后再被风吹坏。”

“好!就按你说的做!”窝阔台点了点头,“你回去之后,赶紧安排人去草原上设立救助点,帮助受灾的牧民,绝不能让一个牧民受苦!”

“臣遵旨!”耶律楚材答应道。

后来,在窝阔台的安排下,草原上设立了十几个救助点,受灾的牧民们都得到了帮助,大家都纷纷称赞窝阔台:“先帝是好皇帝,新陛下也是好皇帝!有陛下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窝阔台不仅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还很重视军事和疆域的拓展。他记得铁木真生前说过,要让大蒙古国的疆域越来越辽阔,让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登基没多久,窝阔台就召集大臣们,商量继续拓展疆域的事。

在皇宫大殿里,窝阔台把一张地图铺在龙案上,指着地图上的“金朝残余势力聚集地”和“南宋”说:“乡亲们,兄弟们!先帝虽然灭了金朝的主力,平定了金朝的大部分地区,但还有一些金朝的残余势力,躲在中原的边角旮旯里,经常作乱,欺负老百姓;还有南宋,一直跟咱们大蒙古国作对,以前还跟金朝勾结,现在金朝灭了,他们更是把咱们当成了敌人,经常在边境挑起冲突,杀咱们的士兵和老百姓。咱们不能忍!我决定,先派大军,彻底清理金朝的残余势力,然后再出兵南宋,让南宋归顺咱们大蒙古国,让中原地区彻底安定下来!”

博尔术立刻上前,抱拳道:“陛下说得对!金朝的残余势力不清理干净,中原就不得安宁;南宋不归顺,边境就会一直有冲突,老百姓们就不能好好过日子!臣建议,派孛鲁带领十万大军,去清理金朝的残余势力,孛鲁之前平定钦察部落、蔡州之战都立下了大功,经验丰富,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派速不台带领十五万大军,去边境防备南宋,要是南宋敢挑起冲突,就狠狠教训他们;等清理完金朝的残余势力,再让孛鲁带着大军,跟速不台汇合,一起出兵南宋!”

木华黎也点头附和:“陛下,博尔术说得在理!不过,出兵打仗需要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臣建议,先让各地官员囤积粮草,打造武器,确保前线的供应不会断;另外,还要安抚好各地的老百姓,告诉他们,咱们出兵是为了平定战乱,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争取老百姓们的支持!”

耶律楚材补充道:“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清理金朝残余势力的时候,要是他们愿意投降,只要真心悔改,不再作乱,就饶他们一条小命,还可以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安心种地;出兵南宋的时候,尽量不要伤害老百姓,要是南宋的官员和士兵愿意归顺,也可以重用他们,这样既能减少伤亡,也能让中原和南宋的老百姓们更快地接受咱们大蒙古国的统治。”

“好!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窝阔台拍了拍手,“就按你们的建议来!孛鲁,你明天就带领十万大军,去清理金朝的残余势力,记住,能招降就招降,不要滥杀无辜;速不台,你也明天出发,带领十五万大军去边境防备南宋,要是南宋敢挑事,就狠狠教训他们,但不要主动挑起战争,等清理完金朝的残余势力,咱们再一起出兵南宋;木华黎,你负责安排各地囤积粮草、打造武器,确保前线供应;耶律楚材,你负责安抚老百姓,做好招降的准备工作。”

“是!陛下!”众人齐声答应,然后纷纷下去准备了。

第二天一早,孛鲁和速不台就分别带着大军,出发了。窝阔台亲自去城门口送行,看着两支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窝阔台心里暗暗发誓:“父亲,您放心!我一定会完成您的遗愿,清理金朝残余势力,收服南宋,让大蒙古国的疆域越来越辽阔,让老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孛鲁带着十万大军,往金朝残余势力聚集地出发。金朝的残余势力,大多躲在中原的山区里,人数不多,也就两三万,而且都是些老弱残兵,战斗力很差,根本不是蒙古大军的对手。孛鲁按照窝阔台的命令,先派人去招降,告诉金朝的残余势力,只要他们愿意投降,真心悔改,就饶他们一命,还能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安心种地。

金朝的残余势力里,有个叫“完颜洪烈”(虚构,借鉴历史人物设定)的首领,以前是金朝的将军,看到蒙古大军来了,本来还想负隅顽抗,说要“为金朝殉国”,可他手下的士兵们,早就不想打仗了,都想投降,过安稳日子。有几个士兵甚至偷偷跟蒙古大军联系,说要归顺蒙古,还想把完颜洪烈绑起来,交给蒙古大军。

完颜洪烈知道后,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说“殉国”的话了,赶紧带着手下,扛着白旗,向孛鲁投降。孛鲁见他们真心投降,就没有杀他们,给他们分配了土地,让他们去中原的平原地区种地,还派人教他们农耕技术,让他们能好好过日子。

接下来的一个月,孛鲁带着大军,在中原的山区里巡查,遇到金朝的残余势力,就先招降,要是有人负隅顽抗,就直接消灭。因为大部分残余势力都愿意投降,所以清理工作很顺利,一个月后,中原地区的金朝残余势力就被彻底清理干净了,中原地区也彻底安定下来。

孛鲁立刻派人去中都,给窝阔台送信,告诉她金朝残余势力已被彻底清理,中原安定,请求下一步指示。窝阔台收到消息,很高兴,立刻给孛鲁回信,让他带着大军,去边境跟速不台汇合,准备出兵南宋。

而速不台这边,带着十五万大军到了边境后,就一直坚守阵地,没有主动挑起战争。可南宋那边,却以为蒙古大军刚清理完金朝残余势力,兵力疲惫,想趁机占便宜,派了一个叫“张俊”(历史上南宋将领,此处沿用其名,情节虚构)的将军,带领五万大军,偷袭蒙古大军的大营。

张俊这个人,没什么真本事,只会吹牛,还贪生怕死,以前跟金朝打仗,经常打败仗,这次之所以敢偷袭蒙古大军,是因为他听手下说,蒙古大军兵力疲惫,而且速不台是个“西域来的蛮夷”,根本不懂打仗。

这天晚上,张俊带着五万大军,偷偷来到蒙古大军的大营外面,以为蒙古大军都在睡觉,就下令:“兄弟们,跟我冲进去!杀了速不台,抢了他们的粮草和武器,回去之后,陛下肯定会重赏咱们!”

可他没想到,速不台早就料到南宋会偷袭,早就做好了准备,在大营外面挖了很多壕沟,还派了很多侍卫在外面埋伏,就等着南宋大军上钩。

南宋大军刚冲到蒙古大营外面,就有很多士兵掉进了壕沟里,摔得鼻青脸肿,惨叫连连。张俊吓得赶紧下令:“快!后退!别冲了!”

可已经晚了,速不台一声令下:“兄弟们,杀!”

埋伏在外面的蒙古士兵们,纷纷冲了出来,对着南宋大军杀了过去。蒙古士兵们战斗力极强,骑术精湛,刀法娴熟,南宋大军根本抵挡不住,纷纷往后退,有的甚至直接扔下武器,转身就跑。

张俊看到情况不对,也顾不上手下的士兵了,翻身上马,转身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他的手下们看到首领跑了,也都纷纷逃跑,蒙古大军在后面追杀,南宋大军死伤惨重,五万大军,最后只剩下几千人,狼狈地逃回了南宋。

速不台没有继续追杀,而是让人把南宋大军留下的武器和粮草都收起来,然后派人去中都,给窝阔台送信,告诉她南宋主动偷袭蒙古大军,已被击退,请求出兵南宋,收服南宋。

窝阔台收到孛鲁和速不台的消息,知道出兵南宋的时机已经成熟,立刻召集大臣们,商量出兵南宋的事。

在皇宫大殿里,窝阔台说:“乡亲们,兄弟们!孛鲁已经彻底清理完金朝的残余势力,中原安定;速不台在边境,击退了南宋的偷袭,南宋的实力,咱们也看清楚了,根本不是咱们蒙古大军的对手!现在,出兵南宋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决定,让孛鲁和速不台汇合,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出兵南宋,收服南宋,让中原和南宋地区,彻底安定下来,让老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木华黎上前,抱拳道:“陛下英明!出兵南宋,收服天下,是先帝的遗愿,也是老百姓们的期望!臣已经安排各地囤积好了粮草和武器,随时可以送到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