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最心仪的就是这种边关之地,可以带领兵马驰骋疆场,同时拥有一片富饶的封地自由自在地生活。
简直是完美的安排!
可现在朝廷要派大军协防...
这到底是防御边关外敌,还是监视他这个诸侯王?
刘胥能够察觉到这一微妙之处,刘据与刘弗陵自然也心知肚明。
三人顿时闭口不言,默契地保持沉默。
这个话题绝对不能继续讨论下去。
太过敏感,触碰皇权忌讳!
见三人突然噤若寒蝉,刘旦不由得感到疑惑,轻皱眉头问道:
\"难道朕的安排有什么不妥之处?\"
话音未落,三人如梦初醒,立刻慌忙回应:
\"妥妥妥,陛下分配得恰到好处,正合我等心意!\"
刘据刚说完,刘弗陵也迫不及待地表态:
\"臣弟也认为万分合适,感谢陛下如此关心体恤,车迟国简直再好不过!\"
\"千真万确!\"
刘胥使劲点头,生怕慢了一步:
\"臣早就对乌孙那片沃土神往已久!\"
若没有朝廷驻军监视就更美好了,刘胥在心底悄悄嘀咕了一句。
这话他只敢在心里想想,万万不敢宣之于口!
三哥实在太过可怕了!
刘胥还想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人生,可不想英年早逝啊。
\"嗯,既然如此,那便好。\"
刘旦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喜。
主要事务终于圆满解决,他已经饥肠辘辘,急需补充能量。
然而望着三人那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模样,又想起他们先前把热气腾腾的火锅吃成了拘谨刻板的\"小日子料理\"的尴尬场面。
刘旦不禁善意地试探道:
\"火锅汤底正浓,你们真的不再尝一尝?\"
出乎意料的是,刘旦话音刚落,三位诸侯王便仿佛得到特赦令一般,忙不迭地躬身告退。
三人如同一阵旋风般消失在大殿门外,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吃一顿火锅,却吓得魂飞魄散,还要什么胃口?
这该死的火锅他们是再也不想碰了,甚至连看都不想再看到!
目送三人仓惶离去的背影,刘旦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火锅这种美食确实不适合所有人品尝。
这群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既然他们不吃,那我自己享用便是!
刘旦优雅地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羊肉,轻轻浸入沸腾的汤底,再裹上各色调料,送入口中。
鲜美无比!
咽下口中的羊肉,刘旦不由得轻笑出声,三个兄弟已经妥善安排,接下来就是处理其他那些诸侯王了!
哼!
统统都给我前往边塞镇守去吧!
一边享用美味的火锅,一边哼着轻快的小调,刘旦心情大好。
忽然间,刘旦挠了挠头,心中涌起一丝疑惑,似乎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冥思苦想半晌,却依然没有头绪。
算了,不想了,先享受这顿火锅要紧。
心情愉悦,美食当前,只可惜无人分享这份快乐。
望着周围空荡荡的座位,刘旦突然眼前一亮,转头望向大殿角落,高声喊道:
\"迁儿,记录完了没有?快来同朕共享这美味的火锅!\"
刘旦竟然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有六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准确来说活着的还有五个,老二齐王早已离世。
老大赵王、老四广陵王、老六胶东王已经顺利安排就绪。
老七尚在吃奶,年幼未封。
然而老五昌邑王刘髆却被他彻底遗忘在脑后。
此时西域三分的大戏已经落幕,刘旦也没有为老五提前准备合适的封地。
等他回过神来,为时已晚。
谁让老大、老四、老六都有各自的名气,而老五却籍籍无名,毫无存在感呢?
刘髆虽然与刘旦同父异母,但说实话,刘旦与他几乎没有任何兄弟情谊可言,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昌邑王早已被封出长安,远离权力中心。
况且,昌邑王与刘旦之间还有些许过往龃龉。
没必要为了他一人再大动干戈,另行安排一次分封典礼。
正好,日后让昌邑王与其他诸侯王一起处理安排吧。
想到这里,刘旦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万事俱备,只待西域的郡县划分正式完成!
如今匈奴势力尽除,河西走廊再度畅通无阻,再加上长安直通玉门关的宽阔驰道,快马疾驰往返只需一月有余。
西域各地世家大族也已经谈妥条件,皆愿归顺。
因此,这一切进展顺利,并未让刘旦等待太久。
宣室殿内,金碧辉煌,龙柱凤檐。
霍光恭敬地双手捧着一沓厚厚的奏章呈上,态度恭谨至极。
\"陛下,西域共计六十三个世家已全部接受郡县划分方案,臣依照西域原有的小国疆界,设立了十五个完整的郡。\"
霍光声音沉稳有力:\"详细文册已经整理妥当,恭请陛下御览。\"
刘旦微微颔首,伸手取过奏疏,开始仔细审阅每一处细节。
西域虽然号称三十六国,但实际上大小不一,强弱悬殊。
其中那些强大的国家,刘旦早已暗中做好安排!
例如车迟国、龟兹国,都已经被世家势力分化瓦解,四分五裂。
此次划分郡县的主要对象就是这类已经被控制的地区。
至于那些尚未分裂的其他小国,那是刘旦为了平衡西域世家势力而故意保留的。
为的就是防止任何一家西域世家做大,威胁汉室统治!
甚至近期西域小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汉人\"诸侯国\"的局面,也是刘旦暗中操控的结果。
不过,现在汉人\"诸侯国\"即将不复存在。
这些西域小国自然也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正好蚕食吞并,分封给其他诸王。
刘旦正专注审阅奏折之际,殿下的霍光斟酌再三,小心翼翼地开口奏道:
\"陛下,臣手下官员禀报,西域世家频频询问何时下放郡守、县令?他们似乎颇为急切。\"
\"呵呵。\"
刘旦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神采。
这群世家还真是迫不及待啊!
他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灼灼地看向霍光,唇角含笑道:
\"告诉他们,朕很快就会派人前往!\"
不过派去的不会是他们期待的世袭郡守,而是世袭的诸侯王!
霍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似乎隐约猜到了陛下的真实意图,但既然陛下未明言,他也不敢贸然追问。
只得恭敬地拱手应道:
\"臣领旨,必当转达!\"
既然西域一方催得如此紧迫,刘旦也不打算再有所迟疑,以免夜长梦多,节外生枝!
建章宫内,华灯初上,金碧交辉。
又一场规模盛大的宫廷宴会隆重举行。
然而这一次,参加宴席的不再是朝中文武百官,而是悉数换成了刘氏宗室的诸侯王!
按照惯例,诸王若无特殊召见,是不可擅离封地的,但因太上皇刘彻禅让大典,这些诸侯王前来长安观礼,一直滞留至今。
对于长期困居长安无法归国,这些王爷们虽然心中疑惑不解,甚至颇感忧虑。
但他们没有一人敢于公开质疑或发表不满!
陛下新近登基,朝政初定,三把火尚未烧起,他们可不想在这敏感时刻触犯龙颜,招致杀身之祸。
当今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唯有俯首听命!
抱着这样的谨慎心态,诸王进入华美的大殿时,一个个端坐如钟,举止得体,言谈谨慎。
丝毫不敢有任何逾矩放肆之举。
其实,忌惮新君雷霆手段只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还在于这宴会举办的地点——建章宫!
太上皇就驻居于此!
这位在位数十年的前任皇帝,对诸侯王可是历来严厉,毫不手软,他们可没少吃苦头。
从《推恩令》这种强制分割封国的霸王条款,到各种限制诸侯王权力的严苛措施,层出不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侯王宁愿冒险得罪新即位的年轻天子,也绝不敢触怒这位经验丰富、手段狠辣的太上皇!
实在是被折磨怕了,心有余悸!
就在各路诸侯王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乖顺臣子的角色时,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两道身影并排而来,一老一少,步履从容。
二人皆是龙行虎步,气势恢宏,举手投足间尽显天子威严!
正是太上皇刘彻与当今天子刘旦!
刘旦紧随刘彻身后半步,他本想搀扶着老刘一同入场的。
如此既能彰显父子情深的美好画面,又能向世人昭示太上皇的崇高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毕竟连当今天子都要亲自为太上皇当扶手,这是何等的尊崇!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刘却猛地一把甩开了儿子伸来的手,嘴里骂骂咧咧地道:\"搀什么搀,老子又没瘸腿,腰板还硬着呢,赶紧给我滚蛋!\"
刘旦顿时尴尬万分,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自讨了个没趣。
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幕尴尬的场景:刘彻大步流星地走向主位,威风凛凛地落座,而刘旦则只能规规矩矩地在他下首就坐。
殿内诸王见状急忙起身,躬腰拱手,异口同声地高呼:\"拜见太上皇!拜见陛下!\"
\"嗯,都坐吧,别站着了,又不是上朝。\"刘彻随意地挥了挥手,一派闲适自在的模样,显然在这里他才是真正的主宰。
在老皇帝在场的地方,刘旦这个新天子根本没有丝毫摆谱的资格和空间。
\"谢太上皇隆恩!\"众人齐声应和,这才敢重新入座。
随着诸王就位,宫中侍女们立刻捧着各色珍馐美味鱼贯而入,摆满了金碧辉煌的宴席长桌。
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位诸侯王敢于先行动筷,他们一个个目光灼灼地望向上首的帝王父子,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
这一幕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晏饮之事可以稍后再谈,请二位至尊先说明今日召集我等的真实用意,否则我们心神不宁,哪有心思品尝佳肴?
刘旦转头看向父亲,只见刘彻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一丝不耐烦,显然是在催促:别磨蹭了,直接说明来意吧,和这群诸侯王共饮实在乏味至极!
既然大佬发话,刘旦自然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转身面向满座诸侯王,脸上绽放出一抹温和亲切的笑容:\"各位叔伯兄弟,朕今日请诸位前来,确实有一件要事与大家商讨。\"
他的话音刚落,殿内众王便迫不及待地抢着回应:\"陛下但说无妨,有何差遣,五叔我定当竭力效劳!\"
\"三哥尽管开口吩咐,我等无不从命!\"
\"正是此理,四爷爷我...呃,臣绝无二话,定当遵旨!\"
殿内此起彼伏的应和声杂乱无章,辈分尊卑混杂,令人啼笑皆非。
刘旦听得嘴角直抽搐,这一切都是由于皇室宗亲辈分错乱所导致的滑稽景象。
当今大汉的诸侯王体系,经过文帝、景帝以及武帝刘彻三代君王的不断削弱打压,加上历次变故导致的废黜更迭,目前幸存的诸侯王国还有二十余个。
高祖刘邦的亲弟一脉,如今只剩下一个楚国苟延残喘。
高祖的三个儿子,则分别延续了城阳国、甾川国和济北国三支血脉。
文帝的两个儿子,传承下来的是梁国与清河国两大封国。
景帝一系分封的诸侯王数量最为庞大,足足有十余个之多!
之所以如此,原因简单明了——汉景帝子嗣实在太过繁盛!
到了刘彻这一代,又新增了赵国、广陵国、昌邑国、胶东国四个封国。
其实汉高祖刘邦的子嗣同样众多,最初分封的王爵也不少。
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吕后这个心狠手辣的皇太后,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
加上七王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动荡,导致许多诸侯王被废黜削爵,大汉现存的诸侯国便只剩下上述这二十几个了。
然而这个数字看似不多,实则影响深远,因为这些封国每一个都堪称\"国中之国\"!
与明朝那些名存实亡的藩王截然不同,大汉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可谓真正的一国之主,有权称孤道寡,俨然一方诸侯!
最为关键的是,封国内的所有土地、人口都是诸侯王私人所有的财产,完全由其支配!
这绝非什么小数目,以赵王刘据为例,他的赵国虽然只有四个县。
可拥有的户口高达九万余户,丁口更是接近四十万之众!
赵国算是比较富庶的封国,但即使是那些偏远荒凉的封地,经过层层削弱后仅存一两个县的小国,也拥有几万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