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封当天也知道朝堂上的事情了,他的这个儿子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什么事都不跟他商量,他如今的胆子也太大了吧,竟然无诏出兵,这个罪要是定下了的话,那可是谋逆的大罪啊,那可是要诛连九族的,他怎么生了这么个畜生。看来当时他让人去接顾庭筠回来是正确的,有顾庭筠在家,他这个做大哥的会有些忌惮的,可是最后竟然被他这个不孝子给阻拦了,要是他手里握着顾庭筠,顾庭越还会受到他的一些牵制,不至于现在像脱缰的野马,给家里带来了破天的大祸。
顾封现在连杀了顾庭越这个不孝子的心思都有了,要是他真的因为造反而株连了九族,顾家上下是一个人都活不了了。虽然今天朝堂上没有下最终的结论,但是他毕竟上朝多年,或多或少的还是了解陛下的,皇帝是天子,天子一怒,浮尸千里,光是想想后果,他就肝颤。
范进从朝堂上回来,在衙门待了一会儿,有些坐不住了,便去找姐夫了,俩人一阵交谈,顾封听说儿子出兵胡人时的胆怯,更是生出了向皇帝陛下请罪的念头,范进一听顾封想的不是为儿子喊冤,而是认罪,顿时便被气的吹胡子瞪眼的了。
顾封抱怨道,要是他不去当兵,好好的科举入仕,哪里会有有这么多麻烦啊。
范进气的要死,甚至都已经坐上自家的马车了,还在骂顾老爷子糊涂,要是他真去请罪,顾庭越造反的罪名落实了,他们范家也是在九族之内的,自然也是逃不掉的。
范进阴沉着脸回家了,回来后直接进了书房了,范明氏也是听说了顾庭筠出兵胡人的消息了,她正在家里焦急着等着老爷下朝回家。
此时见他一言不发的就去书房了,她将下人打发了,也跟着进去了,看自己的丈夫跟个据嘴的葫芦一言不发的,她焦急道,“你倒是说话啊。”
“顾庭越没事,放心吧,朝堂上有宣太傅在,底下又有袁将军在顶包,即便是处置,也处置不到他的头上。”
“那要不然你写封信将咱儿子叫回来吧......”范明氏就道。范明氏是顾庭筠和顾庭越的姨妈,范家和顾家是连襟。
“你能做得了儿子的主吗,你要是能将儿子叫回来就叫吧。”
范进两口子大吵了一架,但还是准备明天上朝的时候为顾庭越说话,毕竟这个事情要是落实了的话,那可是株连九族的大事,他家可是九族中的一族啊,所以他必须维护顾庭越,至少不能让他们家担上造反的这个罪名吧。想了想今天皇帝的反应,给顾庭越安上造反的罪名的机会应该是非常的小的。
不过范大人在准备,其他的主战派也摒弃了前嫌,联合起来请求皇帝支持顾将军和袁将军继续收复失地,主和的则联合起来请求皇帝下令,让两位将军停止攻打胡人,并立马跟胡人谈判,尽量修复和胡人的关系,并且还要立马处理了两个人,私自出兵就是想造反。
大家折子都准备好了,想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请求陛下决断,可是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皇帝陛下竟然病了,还休朝了三日。
三天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等商量出了结果,颁发政令的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虽然皇帝陛下没有明确的说明让两位将军继续用兵,但他的不作为很明显就是默认了俩人的行为。主战派兴高采烈的退朝了,主和派的脸色却没有那么好看了。
宣大人等几个主和的老臣依旧紧皱着眉头,共事多年,他们哪里不知道皇帝打的好算盘呢,这是打算秋后算账啊。
此时的顾将军在干嘛呢,他竟然跟袁将军见面了,不过是袁将军冒险来见顾庭越一面的。俩人寒暄之后,立马便切入正题,他想尽量收复更多的失地。
谁不想收复更多的失地呢,顾庭越就很想啊。再送弟弟回昌州的时候,兄弟俩还就此事讨论过呢,顾庭筠的意思是他们跟袁将军将失地接连后,便要收缩战线了,目的是守住攻下来的地域。当时顾庭筠很是深沉的道,“大哥,袁将军前几年也不是没有收复过失地......但是收回来之后不守住了,有什么用呢?那些将士们是不是白白牺牲了?”
顾庭越从来没有怀疑弟弟在打仗上面的天赋,因此他仔细的思索了弟弟的话。除去这次战争中损耗的人马,他们现在顶多八万人马,能守住瞳关以及附近的土地就已经很不错了。袁将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兵马,但是这次战事中还能剩下多少呢?再说了从瞳关到豫州的边界线太长了,即便是他真有那么多的兵马,能不能守住打下来的土地呢?
顾庭越觉着弟弟说的很对,他们不能太过于冒进了,先守住已经占有的土地,慢慢的再往外辐射,比一次性往北打,最后却因为后备资源不足,而再丢失土地要强的吧?
他们继续北上的话,势必挤压的胡人没有生存之地了,胡人必然会举全国之力进行反扑的,倾国之力,他和袁将军真的能抵抗的住吗?
要是兵败,袁将军手里握有二十万兵马,即便是皇帝陛下,也要顾及一番的,可是他呢......随时可以顶罪的可有可无人员罢了。
这次会面,正好可以打消袁将军继续北上用兵。于是他抬起头来,认真的看着袁将军道,“袁将军,我们应该收缩战线了,咱们先守住攻下来的城池吧。”
最后袁将军被顾庭越说服了,再回程的路上甚至对自己的军师道,“看来我们只怕是真的老了......”
收缩防线,守住攻下来的城池这件事情军师也是跟他提及过的,当时他没有听从,可是这次却被顾庭越给劝住了,军师心里倒是没有疙瘩,还暗道,顾庭越确实是难道的人才呢,毕竟一个将军的战略眼光真的很重要。
俩人既然商定好了收缩战线,自然就不会继续挑衅胡人了,因此,从夏至开始,两边就没有再发生冲突了。
“不过皇帝未必会答应出兵,这几年他一直跟你唱反调,说不定这次也会驳回你的提议的。”最后军师道。
两位将军等待着皇帝陛下最终下达的指令,当然了,他们也没有闲着,现在已经将防守弄好了,顾庭越现在就等着皇帝下令了,然后他便可以返回昌州了,他要将大本营牵至瞳关,至于昌州,他只打算留一个营区守着。
顾庭越要将大本营迁到瞳关,而桂花则想搬家至昌州府城了,现在的昌州很安全,有瞳关那边守着,多了一份保障了。
“搬去昌州府?那我们这里的家怎么办?”赵富贵就道。
“咱们把门锁起来,让张坚和陈三贵帮忙看一下,我们时不时的回来看一眼就行了,家里的地可以找人种着.......”
“那搬去昌州,我们住哪?”晚娘也问道。
“娘,房子不是问题,这次对胡人用兵,昌州府的很多房子都空了出来。”毕竟这场战争,吓跑了一堆人,很多人都南下躲避兵祸去了。
昌州府目前的房价不贵,她相中了一个四进的宅子,花费了三百五十两便拿下了,然后便去衙门办理了过户手续。
当初办育儿园的时候,桂花就跟大家约定好了,未满十四岁的孤儿由她抚养,他们名下的田产行业归她种,自然田地里的出产也归她,算作抚养他们的报酬。而年满十四岁后,他们就要离开育儿园了,桂花也将他们的田产返回回去。
柳先生叹息,“十四岁是能够撑起一个家了,只是会很艰难的,他们显然不想离开......赵姑娘,这些孩子们都很好,如果可以的花,就多留他们一段时间把,就算过了年,他们学习手艺的时间也没有多长时间呢,现在连字都没有认全呢。”
桂花想了想就道,“你说的对,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之前制定这条规定的时候太着急了,还不完善,我会再好好考虑一下的。”桂花看了一眼那几个推车装玉米的大孩子,然后将葛洲叫了过来,“你去和他们说一声吧,要是他们不愿意走,短时间内,育儿园是不会赶人的。”
葛洲眼睛一亮,认可的道,“表姐,我也觉着明年放他们出去有些勉强了,他们虽然能干活养活自己,但是肯定过的不好,表姐能答应让他们多留些时间,他们一定非常高兴的。”
桂花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行了,以后发现问题一定要说。”然后便让他去宽慰那些孩子们了,不必让他们如此的卖力来讨好她。
葛洲一直呆在育儿园里,即便是在她守卫裕城关的时候,他依旧都在。因为跟孩子们呆的时间长,所以他跟他们的感情比较深,而桂花也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是通过葛洲来传达的,所以现在就造就了孩子们在桂花面前不敢造次,而葛洲却可以跟他们无障碍沟通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由葛洲去做这个安抚性工作最合适。
果然,那些急于拼命表现自己的大孩子总算没有那么忐忑了,他们只是局促的笑了笑,正常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了。
桂花对这件事情不是一点触动都没有的,在玉米收获完毕之后,将这些少年们聚集在一起,“育儿院的规矩你们也是知道的,你们明年就满十四岁了,按照之前签订的,明年你们便可以拿到自己的田地离开这里了。”
听到这里,这些少年们脸色一白,桂花安抚性的笑了笑,话头一转,“不过我听说你们并不想离开。”
一个少年鼓起勇气对桂花道,“姑娘,我们虽然种过地,但是那都是大人叫我们做什么,我们依样画葫芦,其实我们并不会种,我们的手艺目前还没有学到家......”然后他看了看周围的小伙伴,“其实,我们,我们还想留下。”
其他人连忙点头。
桂花点点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觉着制度化的管理还是比较好的,毕竟里面牵扯了不少田地财产......”
这话让少年们更加的忐忑了,他们以为桂花是要赶他们离开,因此各个脸色都发白。
桂花看着这些少年,在前世,这个年纪还在上初中呢,而在古代,这个年纪却要当起一个家了,桂花眼里带着怜惜,“你们快满十四岁了,那就不能像其他的弟弟妹妹们一样,完全的依托育儿院了,但是你们说的也对,你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到,既然你们还想在这里,我不敢说会让你们过的顶顶好,但是至少我该负的责任我是会负的。条件嘛,我们重新制定一下,到时候你们派个代表,将你们的想法说一下,我们到时候再谈。”
少年们愣愣的看着桂花,那个大着胆子问话的少年又问道,“再谈谈?谈什么?”
桂花看着大家迷茫的眼神,知道他们到底是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她叹息了一声,没想到啊,她竟然有一天竟然帮助别人来挤压自己,这种感觉可真是太奇怪了,“比如,田地虽然还是让我租种,但是你们要全程参与种地的过程,跟种地的人学习一些耕种的技术,还有每年收成除去税收,你们想要分得多少的粮食,还有你们想要最低上多少节课......”说道这里,桂花甚至都有些幽怨了,“剩下的还用我教吗?”
啊,这不是从姑娘手里抢利益吗?
他们这不是忘恩负义吗?
少年的脑子里不由的闪过这些想法,他们连连摇头拒绝,“姑娘,你能收留我们,我们已经非常的感恩了,我们愿意给你干活的,我们,我们不分粮食也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