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义回道:“回上将军,末将正是这个意思。现如今,进攻江都城大军的粮道被断,滁州,建武的增援之路被截断。如果我所料不错,南唐军必定也截断了我江都大军后撤之路,静等我军粮草不济,军心涣散之时,再对我军发起进攻。”
此时,大将李处耘立刻附和道:“石将军言之有理。”
赵匡胤沉思道:“看来是我大意了,没想到南唐国竟还有如此能人,出手便是如此大手笔,我定要亲自会会此人。”
随后,赵匡胤立刻传令道:“李处耘将军,你代我驻守庐州,统管后军诸事,其余诸将随我进军滁州,与南唐军一决高下。”
“是,末将领命。”营帐中众将领命道。
南唐军大营,众将齐聚元帅大帐之中,秦纲说道:“如今,我水师已占领泗州,不日即将攻破濠洲,围攻江都城的后周军粮道被截断,江都之围必将解除。”
诸将不解道:“元帅,我大军已经完成对江都城外后周军的合围,为何还不下令进攻?”
秦纲道:“围攻江都城的十万大军,是后周军的精锐,如果我们现在冒然对他们进攻,即使取胜,也必会损失惨重。”
秦纲扫视了众将一圈,继续说道:“此前我江淮军的溃败,已使我军兵力紧缺,所以不能与敌军硬碰硬对抗,我们要等待时机,等敌军人心涣散之际,便是我们进攻之时。”
这时,斥候来报:“报,元帅,赵匡胤亲率十万大军,增援滁州,现已距离滁州五十里。”
秦纲闻言道:“赵匡胤速度倒是真快。再探。”
南唐诸将听闻赵匡胤亲率大军前来,不觉脸色微变。
秦纲看到此种情景,说道:“世人皆说,赵匡胤乃百年难遇之将才,可如今,我水师打破后周水师,突入淮水,后周十万大军反被我军包围。现在赵匡胤来的正是时候,或许打破他不败传言的,也有诸位将军的功劳。”
闻言,帐中众位将军一阵大笑,方才紧张的阴霾一扫而空。
忽然,有人进帐来报:“禀元帅,李将军回来了,现在帐外等候。”
秦纲闻报,立刻起身,大步向帐外走去。
大帐外,秦叔叔快步走到我跟前,看到我安然无恙,才总算放下心来。
秦叔叔又看向我身后仅剩的二三十人,激动的说道:“诸位兄弟在此次楚州之战中,以百人之力,大破敌方战舰,为我水师扫清障碍,立此大功,我绝不会亏待诸位。”随后便命人妥善安置疗伤。
大帐中,只剩下秦叔叔,罗运承,洪泰和我四人。
秦叔叔说道:“如今赵匡胤率领十万大军来势汹汹,江都城外的后周军一时又难以攻破,一旦处理不好,我军很有可能处于后周军左右夹击之中,到那时,事态将对我极为不利。”
罗运承说道:“如今江都城外的后周军粮道被截断,我看他们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秦叔叔说道:“今江都城外的后周军统帅是赵匡义,此人是赵匡胤的弟弟,亦是精通兵法,善战之人,不可小觑。”
我说道:“江都城久攻不下,粮道又被截断,赵匡义必定着急撤离,只是向东,向南皆是河道,现在我军主力又挡在西面,赵匡义最理想的撤退之路便是向西北进入建武。秦叔叔,那就撤走我们驻守在建武城外的军队吧。”
秦叔叔一时有些不太明白,问道:“少主的意思是,为后周军让出一条通道?”
我说道:“正是,如果我们将后周军所有退路全堵死,则会激起后周军拼死一搏之心,即使能歼灭敌军,我军必遭受重创,再无法面对赵匡胤大军的进攻。如若我们放开一条通道,则敌军必会全心求生,而消弱其斗志。”
我继续说道:“其次,建武向北的泗州已被我军占领,建武城的粮草必然所剩无多,如果十万大军涌入,他们的粮草数日便将耗尽,我们再派骑兵袭扰建武城通道,必会造成建武城军心不稳,有利我们趁机收复建武城。”
洪泰说道:“我同意少主的看法,现在有三十万后周军密布于整个江淮之地,若想打败他们,我们必会付出巨大代价,如今之计,最好是疲其心,弱其势,退其兵。”
秦叔叔沉思道:“不管对于南唐,还是我们,后周国终将成为我们的劲敌,我本想利用眼前局势,消灭这十万大军,消弱后周军实力,现在看来,也只能先力求让后周军退兵了。”
江都城外的后周军大营中,赵匡义不安的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江都城的南唐军得到南唐水师增援,战力愈发强劲,而自己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反而陷入了南唐军包围之中。
适才军需官来报,军中粮草仅够两日之用,如今情形,赵匡义无法坐视手中的大军被困于这荒野之中。如果援军无法及时增援,他只能下令全军进行突围。
正在这时,几位将军快步走进营帐中奏报道:“禀报将军,探马来报,围堵在建武城外的南唐军忽然撤离,向滁州方向而去。”
赵匡义疑惑道:“南唐军将我们围困在此,如此难得机会,他们岂会轻易为我们放开通道,料想必定有诈。”
一位将军回道:“属下已派出数批斥候前去查探,确定建武方向十数里内再无南唐军。”
另一个将军说道:“想必上将军在滁州有所行动,才会让南唐军调离建武。”
众将纷纷议论道:“赵将军,如今我军粮草不济,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此坐以待毙啊。”
赵匡义沉思良久,下定决心道:“既如此,我们就向建武撤退。切记沿途多放出哨探,骑兵分布左右两侧,保护侧翼安全;盛将军,你率领五千军马断后。”
“是。”众将领命道。
夜晚的江都城外,一片寂静,只有遍布原野的星星点点的灯光,显示着这里驻扎着庞大数量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