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懋并未理会金忠的话,他遵从的是朱瞻基的指令。

见张懋不为所动,朱瞻基笑着道:“张懋,先下来吧,让金尚书试一下。”

听到朱瞻基的话,张懋这才停止动作,落地后略显尴尬地活动着手臂,勉强调整好衣衫,恭敬地对朱瞻基说道:“末将辜负太孙殿下的期待!”

朱瞻基瞧见张懋的脸色,嘴角微微扬起,明白他大概对自己仅完成了四十多次引体向上不太满意,于是轻轻摇头,带着笑意说道:“你这是初次接触这个动作,能完成这么多已算难得,换了常人能做到十个都属合格。”

朱瞻基话音刚落,张懋点点头,未再多言,只是注视着眼前的单杠,似在沉思,眼中流露出跃跃欲试之色。

另一边,金忠等张懋离开后,便急不可耐地走向单杠。

他模仿着张懋的动作,奋力一跃,双手成功抓住横杠。

身为熟知军事的兵部尚书,金忠虽不常亲自参与战事,但他的体能状况相当不错。

即便年岁已高,加之刚刚康复,仍...

连续做了五个,然而从第六个开始,金忠的速度明显放缓。

到了第六个,他已经感到非常吃力,不得不借助身体的摆动才能勉强让下巴超过横杠。

朱瞻基见金忠用这种明显违规的方式完成引体向上,唇角微扬,却没有阻止。

尽管摇摆身体能稍微增加引体向上的数量,但这并不轻松,更像是榨取最后一丝力量,至多不过能再多做一两个罢了。

就在朱瞻基思索之际,金忠在做第十个时,手上力气全失,整个人仅能悬挂在横杠上,再也无法提起自己。

折腾了好一会儿,金忠终于松开了双手,重重跌落在地。

他踉跄几步,才勉强站稳身形。

“您老没受伤吧?”

朱瞻基见到这一幕,也是一惊,连忙上前查看。

这位老人家刚痊愈,若是再次摔倒,他真不知该如何向金忠家人交代。

“无……无妨!”

金忠稳住身形,被朱瞻基扶住,感觉手臂酸软乏力,稍作活动后才觉舒缓,拱手向朱瞻基致谢:

“多谢太孙殿下关怀!”

道谢之后,金忠又仔细打量张懋一番,随后转向朱瞻基,犹豫片刻后问道:

“敢问太孙殿下,此动作何名?有何讲究?为何看似简易,实则艰难如此?”

金忠并非那种爱面子而受罪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

他内心也承认,自己刚才确实是看走了眼。

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如登天。

朱瞻基确认金忠安然无恙后,这才放松下来。

听到金忠发问,他的心里又泛起一丝得意,笑着解释说:

“这动作……”

……

。】

这项动作叫作引体向上,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含义,即用手臂拉动身体上升,期间需保持身体挺直,尽量避免晃动,下巴超过横杠才算完成。

这套动作主要锻炼上肢力量,但难度极高,普通人能做到十几个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金忠听罢点头,看着笑意盈盈的朱瞻基,犹豫片刻后问道:“殿下可是有意将此动作纳入幼军的训练之中?”

朱瞻基先点点头,再摇摇头回答:“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尽然。

此动作难度太大,不适合成为日常的主要训练项目,只能作为额外的体能提升手段。

我设置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招募士兵时设下一道门槛!”

“体能测试?”

金忠对这个词略有意外,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对此倒也没特别在意,毕竟这类体能项目在军队里并不少见。

反而是朱瞻基提到的招兵测试引起了金忠的好奇心。

大明实行军户制度,通常强调父子传承,因此参军的条件不算苛刻,只要身体健康,即便是六七十岁的老者也可能入伍。

然而,特殊部队仍有一些具体要求。

例如朱瞻基所统领的幼军,朱棣特意下旨规定,幼军成员的年龄须与朱瞻基相近。

所以,金忠并不惊讶朱瞻基会对招兵采取筛选措施,只是疑惑这位缺乏实战经验的皇太孙究竟会设计怎样的考核方式。

稍作沉思后,他询问道:

“不知殿下计划中的招兵考核到底是什么形式呢?”

“以引体向上为例,至少得做到十个以上才行。”

十个引体向上,在当时的招兵标准里并不算特别严苛的要求。

……

。】

只需体质尚可,便都能达成目标。

十个引体向上,足以淘汰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人,剩下的,大多身体状况良好。

但这仅是一个方面,朱瞻基稍作停顿后补充道:

“此外,皇上的旨意明确指出,幼军的年龄要与我相仿,因此我斟酌之后,决定选取实岁十七至二十岁之间的青年。

胆小怕事或品行不端的不要,家中独子且有年迈长辈需照顾的也不纳入范围。

这次与其说是*,不如说是招募,自愿参军的才符合条件!”

“招募士兵……”

金忠听完朱瞻基的话,低眉沉思。

他心中迅速权衡,皇帝让他协助太孙组建幼军,这种招兵之事自是绕不开的。

“太孙殿下,若真要采用招募的方式,恐怕军户响应者不多。”

金忠面露担忧,朱瞻基提到的其他条件还能接受,但改为招募军户子弟,现今大明的主要兵源正是军户,他们本是强制服役的。

强制服役尚且有人抗拒,甚至不惜沦为流民或冒着杀头风险逃避兵役,更别提让他们主动报名了。

“其实也不是全无办法!”

朱瞻基听罢金忠之言,稍作思考后说道:“只要不局限于招募军户子弟就行!”

大明的军户制度,各有各的看法。

对初期的大明而言,军户制度确有重要作用,为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兵源。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军户制度逐渐腐化,军户待遇每况愈下,大量官员*,欺压军户,甚至将他们视为奴隶,致使许多军户即便面临杀头之险也选择逃避,军户的战斗力也随之一落千丈。

到了大明中后期,地方将领若想保持军队战力,往往不得不选择招募新兵。

如今以朱瞻基的身份,想要撼动军户制度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他那位热衷战争的爷爷的北伐大计。

动摇军户制度,等于动摇北伐的稳定兵源。

不过尽管无法撼动军户制度,朱瞻基并未按照旧制行事,而是选择了招募士兵。

毕竟自愿入伍与被迫服役有着本质区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便是幼军的操练!\"

朱瞻基一边说着,一边瞥了眼金忠,笑着说道:\"这事儿接下来还得仰仗您多多费心了。

我将幼军的训练分成了三块,其一是普通的体能锻炼,力量、速度、耐力之类,这类只需定好章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便可。

\"

\"至于第二部分,则是技巧上的磨炼,包含骑射、刀剑以及火器方面的训练,这部分工作就交由张懋负责了。

\"

\"臣领命!\"

听到朱瞻基提及自己,令他担纲幼军骑射、刀剑与火器的训练,张懋立刻俯身答应。

身为武将之后,他对这些事务自是熟稔于心。

金忠略显困惑地打量着张懋,直至此刻他仍不清楚对方身份。

朱瞻基一上来便把幼军操练之事交付于他,这让金忠心中存疑。

朱瞻基察觉到金忠眼中的迟疑,随即解释道:\"这位是张懋,英国公府的人。

\"

听完这话,金忠点头有所领悟。

朱瞻基见状继续说道:\"第三部分的训练在于军事理论的学习,这事儿就得烦劳您亲自操持了。

我希望将来每一名从幼军走出的将士,即便无法尽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帅,但多数也能独挑大梁……\"

《。】

\"什……什么?\"

金忠听罢朱瞻基最后那番话,双目微凝,盯着朱瞻基,张口结舌,面上浮现出几分惊愕之色。

太孙殿下先前所言前两项他尚可理解。

无论是体能还是技巧方面的训练,分明都是极具针对性的项目,无非是为了让将士们适应战场环境。

可这军事理论的学习,却着实令他震撼。

让大多数幼军成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一旦真的实现,这支幼军岂不是只要配备足够装备与兵员,就能迅速扩充为规模可观的精锐部队?

\"太孙殿下,关于此事……\"

金忠虽对朱瞻基的设想感到畏惧,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计划确实契合幼军的需求。

皇帝创建幼军的初衷本就是提升这位太孙殿下的军事才能。

然而若依着这位太孙殿下的心思行事,这般培养下去,怕是在训练别的什么了罢?

金忠犹豫片刻,才开口问:“太孙,此事可曾与陛下商议过?”

“尚未。”

朱瞻基摇摇头,随后又道:“不过前些日子我倒是呈递了一份奏折。”

“另一份奏折?”

金忠得知朱瞻基并未向朱棣提及幼军之事,虽略感失落,却也松了口气。

但听闻朱瞻基提到另一份奏折,又忍不住露出几分好奇。

“其实并无大碍。”

朱瞻基笑着说道:“我只是想请圣上创办一所军事学院,名为皇家军事学院,并由圣上亲自出任祭酒。”

……

金忠睁大双眼,死死盯着朱瞻基,险些一口气接不上来。

幼军习武尚且可以理解…………

……

金忠看着朱瞻基脸上挂着的笑容,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

见金忠听完后几乎瞪出眼珠,朱瞻基忍俊不禁,说道:“自然,如今圣上那边还未批准设立皇家军事学院,不过我倒是可以为您推荐一个博士的位置。”

博士在国子监中的职责是管理教学,金忠身为参与靖难之役的兵部尚书,无论是在军事理论上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堪称一流。

若皇家军事学院得以成立,由金忠担任博士一职,无疑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