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六,夫妻俩带上冯修鸿坐上马车回胡家村。
冯铭轩担心小舅子独自在府城过年,岳父在家陪任叔过年心里会失落。他带了一些云城的紧俏吃食,也让岳父尝尝鲜。
马车路过小袁家村时,禾娘打开车窗瞧了一眼路边虎妞家的菜地,青菜绿油油一片,田间小路的尽头,隐约可见村头第一家炊烟袅袅。
禾娘关上车窗,摸摸相公怀里儿子热乎乎的小手问道:“相公,大头现在没去咱家庄子上打零工了吧?他家现在可不缺银子了。”去年公爹为了感谢虎妞收留她,送了谢礼上门。那些谢礼不低于二百两,对于农家人来说,足够盖两座青砖瓦房的宅子了。
冯铭轩却反问道:“娘子,如若是几年前阿爹突然捡到了几百两银子,他会怎么做?”
禾娘想了想道:“若是几年前,我还没嫁给相公,阿爹突然暴富的话……
相公,阿爹定会把银子藏起来,全村都在吃两顿都吃不饱的情况下,阿爹若是突然把泥坯房子推倒重建,突然买了驴车,我和阿弟穿上了新衣——
诶哟!相公,只怕我家成了胡家村最不合群的人家!”
冯铭轩颔首微笑问道:“娘子何出此言?”
禾娘摇摇头道:“村里人么,都是怕你富笑你穷,眼红你过得比他好,家家都在过穷日子,就我们家吃得饱穿得暖,那不是全村都在眼红我们家了?
相公,你别看我们胡家村现在变好了,搁在前几年,我和阿弟还小时,村里人并不是像现在这般团结。背地里互相使绊子,为了灌溉稻田里的水抢先机,上山多砍了一担柴火,多挖了一篮野菜,多卖了一个鸡蛋,都会眼红甚至阴阳怪气和大打出手……”村人的眼睛都是盯着左邻右舍,你家的菜碗里多两颗油珠儿就是富人家。
冯铭轩先给儿子的手上放了一个鲁班锁让他把玩,再回答禾娘的话:“大头和虎妞是聪明人,估计也是把银子藏起来了。
小袁家村都是分家出来的汉子新建的村落,全村的情形和胡家村一样。明面上他和虎妞的日子过得和以前一样,就是多了头驴车。大头和村里的汉子一样还在我们家的丰园打零工。”
禾娘松了一口气,她就担心虎妞和大头有钱后变成不做事,坐吃山空的人。
说话间,马车进了胡家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挂满了腊鱼腊肉、鸡肉和兔肉。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只看一眼就知晓这个年过得富足。
连续两年种生姜大卖后,胡家村每家每户都有二三十两存银。还有十几家养起了猪仔,养大后卖给屠夫,又能赚些银子。
曾经最懒的瓜哥、瓜弟现在也不懒了,趁着这几天的天好,兄弟俩上山砍柴,柴垛在院子里码得高高。
村民们见到冯家的马车,纷纷笑着和赶马车的顺子、冯武打招呼。
路过族学,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几个无所事事的老人,眯着双眼坐在墙根底下边晒太阳边听儿郎们的读书声。
这声音好听,听久了,他们也会摇头晃脑的念叨几句。
马车进入村尾,占地十来亩的一大片青砖瓦房出现在眼前,新修的二进院白墙青瓦,大门紧闭。
这是禾娘小时候的家,虽然院子翻修了,还是从旁边院子的大门进出。
“生员之家”的匾额熠熠生辉,禾娘盯着匾额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禾娘和冯铭轩抱着孩子进入门房,胡老二才扛着锄头从田里赶回来。他也是听到马的嘶鸣声寻思着是女婿来了。
家里的肥料多,一亩水田里种的青菜水灵灵绿油油,青菜全是隔壁羊圈里的羊、鹅过冬的口粮。
胡老二见了女婿怀里的小外孙,板正的脸上立即笑开了花,他在衣服上蹭了蹭双手,再向外孙张开双臂。
“外祖!”冯修鸿扑进胡老二的怀里,奶声奶气的唤了一声。
“诶!哟呵!鸿儿会喊外祖父了啊!”胡老二更高兴了,今天才满十一个月的外孙,说话那叫一个利索!
冯修鸿依偎在外祖父的怀里,好奇的瞧着他脸上的胡渣子,想伸手摸摸又缩回了小手。
胡老二担心胡渣子会扎到小外孙,赶紧往后偏了偏头。
禾娘从月洞门进入新修的二进院,冯铭轩跟在后面边看边介绍:“这座二进院专门建起来供阿弟成亲时住,岳父的意思是他还是住在那边的主屋。”
禾娘颔首道:“阿爹考虑得周到,反正家里的房子足够住了。”
前院的主屋正房三大间,客厅、花厅、茶室。东西厢房各三间,廊檐和主屋相连。
后院的主屋五间,中间是客厅,东边是书房、寝屋,西边是书房、寝屋、暖阁。东西厢房分别是孩子的居所。
院子里铺的青石板,花圃里种了几株梅树、山茶,十几个花盆里栽下了兰花,都是胡老二亲自去山上挖回来的。
每间屋里的家具都配套齐全了,还没上红漆。在山村里,有这样的房子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对于胡老二来说不是难事,家里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公羊养大了就卖掉,母羊越多,产的小羊就越多。
想到羊,禾娘就听阿爹的声音高兴了不少,“四蛋听三郎的吩咐,明年再增加一名帮工。不然就是四蛋、成才他们三个还是忙不过来。四蛋现在成了家里的管事,这些事儿都不用我操心了,禾儿更不必担心家里!”
阿弟去书院前就安排好了养殖的事,阿爹也知晓顾好自己的身体,禾娘没什么不放心的。
“阿爹,阿弟在府城过年,您的心里没有旁的想法吧?”禾娘见阿爹抱着冯修鸿一脸宠溺,压低声音问道。
“三郎以学业为重,阿爹没甚想法!”胡老二压低声音道,“以前阿爹一年要上交一百多斤的田税、还有人头税、两年一次的劳役,自三郎考上秀才后,这些都免了!
难得三郎能读得进书,阿爹就想啊,三郎再用功一些,能让我们整个胡家村都不交税、都不服劳役那才是造福全族啊!”
冯铭轩听了岳父的话,心里很有感触,他的岳父就是一个泥腿子,能有让小舅子造福全家族的想法也太难得了!
其实他也想小舅子出人头地,有了小舅子这把大伞的庇护,他冯铭轩的酒方才保得住,他也就能做大商了!
等小舅子功成名就,他冯铭轩韬光养晦了这多年,他才好重新布局家里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