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二刻,日头西斜,张克领着燕山军重返校场时,感受到了晋州军的变化。
他眯起眼睛打量对面——晋州军的阵列静得可怕。
那些一个时辰前还垂头丧气的士卒,此刻腰杆绷得像拉满的弓弦,粗粝的手掌紧握刀柄,指节泛白。
最前排几个年轻军汉的腮帮子咬得发颤,眼睛里烧着暗火。
\"有意思。\"张克对身旁赵小白低语,\"廉山老儿这是拿咱们当磨刀石了。\"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心里冷笑:磨刀就磨刀,只要你这把老骨头受得住。
校场中央已布置好骑射连环靶场——
三百步的弧形跑道蜿蜒如蛇。
首靶三十步外立着人形草靶,胸口直径两尺,左臂套着六寸铁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次靶六十步外悬吊着旋转木盘,红白两面交替闪现,绳索牵动时发出咯吱轻响。
终靶百步外的箭垛上,三支铜铃箭微微晃动,箭尾铜片折射出细碎金芒。
场边廉国忠高声宣读规则:
\"第一环射穿铁环!未中者罚五息!\"
\"第二环红白木盘各中一箭!漏射罚十息!\"
\"终环三箭速射铜铃——三响龙吟,二响虎啸,一响雀鸣!\"
寒风卷过校场,将旌旗扯得猎猎作响。
晋州军潞安卫指挥李承烽勒马立于起箭线,两石开元弓在他手中纹丝不动,弓弦绷得笔直。
\"晋州军李承烽,首射!\"廉国忠喝令刚落,李承烽靴跟一磕马腹。
黄骠马窜出的瞬间,他左手已捻出三支黑雕翎箭——箭簇染着朱砂,柳叶破甲锥的棱线在雪光中泛着冷芒。
马速渐起,李承烽右肩后引,弓弦绷如满月。
两石硬弓在他手中稳如磐石,弓臂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三十步外,那铁环在颠簸的马背上时隐时现,碗口大的目标此刻却如风中残烛般飘忽不定。
\"着!\"
箭离弦的刹那,破甲锥撕开寒风,精准贯穿铁环中央,余势不减,\"哆\"地钉入草靶眉心。
\"好箭!\"晋州军阵中爆出一阵喝彩,几个年轻士卒激动得直拍大腿。
李承烽却不敢松懈。马已冲至四十步,旋转木盘在风中忽红忽白。
李承烽连珠箭发——
第一箭正中红心,木盘受力飞转;
第二箭追射白面,却因马背颠簸,擦边而过!
\"糟!\"他心头一紧,反手抽出第三箭。
就在木盘将停未停之际,最后一箭\"咔嚓\"劈开白面边缘。
\"红白各一,次靶过关!\"廉国忠单臂挥旗,却又补了句:\"可惜未中鹄心。\"
黄骠马驰至赛道尽头,李承烽的臂甲已被汗水浸透。
百步外,三支铜铃箭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他猛吸一口寒气,三箭连发——
第一箭中左铃,\"叮\";
第二箭擦右铃而过,轻响一声;
第三箭直取中央,却因臂力不继,\"噔\"地扎在铃旁木框上。
\"两响——虎啸!\"
李承烽勒马回转,额头上布满汗珠。
他望着自己的成绩,长舒一口气——能在重压之下稳住手脚,已是不易。
廉山起身鼓掌,晋州军阵中响起低沉的号子声。
廉国忠走到他身边,看着这个如同从水里捞出来的汉子,难得露出赞许之色:\"不错,比平日训练还准三分。\"
\"可燕山军...按他们前几场的水准...\"李承烽望向对面阵营,常烈正在闭目养神。
\"现在赢不了他们,\"廉国忠独臂按在他肩上,\"先赢过自己。\"
校场另一端,张克摩挲着下巴,对赵小白低语:\"这李承烽倒是个人物,箭术虽非顶尖,但这份定力难得。\"
燕山军阵中,常烈猛然睁眼,眼底精光一闪:\"该我了。\"
整个校场霎时静了下来。
北风卷着沙尘掠过黄土场,方才的喝彩声像被刀切断般消失。
黑鬃战马缓步而出,铁蹄砸地的闷响如同擂鼓,每一步都在干硬的地面上留下清晰的蹄印。
常烈一身大红箭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袖口紧束处露出青筋暴起的小臂。
那张黑漆弓斜挂马鞍,弓梢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紧绷的弓弦像一道冰线。
廉国忠令旗未落,常烈已猛夹马腹——
\"驾!\"
战马如离弦之箭冲出。
常烈在提速时已挽弓在手,马至二十步,他左手持弓,右手在箭囊一掠,三支透甲三棱箭已夹在指间。
弓弦震响的刹那,破风声尖锐如鹰啸。
\"铮——!\"
第一箭破空而至,箭簇精准贯穿铁环中心。
金属碰撞的脆响中,铁环竟被射得崩飞出去,箭矢余势不减,深深钉入草靶咽喉,箭尾震颤的嗡鸣持续良久。
晋州军阵中一片倒抽冷气声,李承烽盯着自己方才射穿的铁环——那箭孔边缘平整,威力不可同日而语,对方弓磅数比他还高。
常烈狂笑一声,马速更快。狂风将木盘刮得疯转,红白两面几乎混作一团虚影。他连发三箭:
第一箭正中红心,木盘剧震;
第二箭追射同一箭孔,竟将红面劈成两半;
第三箭直取轴心,\"砰\"地一声,碗口粗的木轴应声炸裂,碎木屑如雪片纷飞。
廉国忠手中令旗落地,晋州军士卒张大的嘴里呵出团团白气。
不知是谁先喊出一声\"好\",随即整个校场爆发出震天喝彩——这般箭技,已超越阵营之分。
终靶前,常烈突然勒缰。黑鬃马人立而起,他却在马背倾斜的瞬间开弓。
三支铜铃箭在百步外微微晃动,阳光在铜铃上折射出刺目光斑。
猿臂舒展,弓开满月——
第一箭离弦,\"叮——!\"左铃被射得飞起,铃身现出裂纹;
第二箭追至,\"铮——!\"右铃被箭簇卡住,发出变调嗡鸣;
最后一箭\"唰\"地射断悬铃麻绳,铜铃当啷坠地,箭去势未消,深深钉入箭垛正心。
三箭全中,最后一箭更断绳落铃——此乃难得一见的\"龙吟贯日\"!
\"燕山军!燕山军!\"两百燕山士卒单臂高举,吼声震天。
晋州阵前,李承烽长叹一声,率先抱拳:\"燕山神射,李某心服口服!\"他指节发白,却无怨怼——这般箭术,已非凡俗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