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苏定方演义 > 第278章 盛世添丁聚故旧 将门双璧启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8章 盛世添丁聚故旧 将门双璧启新篇

书接前回。贞观年间,经唐天子李世民励精图治,大唐王朝如日中天,国势之盛,旷古未有。长安城内,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青石板路被晨光映得泛出温润光泽。西域胡商牵着驼队缓缓而行,骆铃叮当,香料与宝石的气息在空气中浮动;中原士子则执卷而过,言谈间皆是诗书礼乐。市井喧嚣而不失秩序,坊巷安宁而蕴藏生机。国库充盈,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乃至腐烂不可食;军威远播,铁骑所至,突厥俯首,吐蕃称臣,高昌遣使,天山南北尽归版图。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真个是“九重宫阙开阊阖,五色云霞绕帝京”。

这日,邢国公府门前更是张灯结彩,红绸高悬,门楣之上挂起一对金丝绣成的麒麟送子图,寓意吉祥。府内仆役往来穿梭,喜气洋溢于庭堂之间——原来高慧英十月怀胎,竟平安诞下一对龙凤胎!此消息一出,满城震动。

苏定方乃当朝名将,战功赫赫,早年随太宗征讨四方,破突厥、平薛延陀,威名远震塞外。如今膝下尚无子嗣承继香火,众人皆为之牵挂。今得龙凤双生,实乃天赐之福,不惟苏家血脉得续,更似昭示着将门再起、忠烈绵延之兆。

长子取名苏庆杰,取“庆贺盛世,英才杰出”之意;长女唤作苏锦云,寓“锦绣前程,祥云护佑”之愿。乳母抱出时,但见男婴眉宇轩昂,虽在襁褓之中,已有英武之态;女婴则肌肤胜雪,眼若点漆,啼声清亮而不躁,颇有灵秀之气。府中医者私下叹道:“此二子骨骼清奇,气血充盈,将来必非池中物也。”

消息传开,长安城的勋贵大臣们纷纷前来道贺。最先到的是护国公秦琼与鲁国公程咬金。

秦琼年岁已高,两鬓斑白,行走仍需拄杖,然目光炯炯,精神矍铄。他手中捧着一个沉甸甸的锦盒,以红绸包裹,乃是特意请长安最负盛名的玉匠耗时三月雕琢而成的一对长命锁,金丝缠边,正面镌刻“忠勇”二字,背面则刻有“大唐贞观某年某月生,兴国公子孙永昌”字样。

“九弟,恭喜恭喜!”程咬金嗓门洪亮,未进门先声夺人,震得廊下铜铃轻响,“我就说你福气压不住啊!别人家盼一个都难,你倒好,一口气来俩!将来一个从文,一个从武,咱们这些老骨头闭眼前还能看到将门再起风云!”

苏定方笑着迎上前去,拱手作揖:“四哥还是这般豪爽性情,孩子们刚睡着呢,莫要惊扰了他们。”话虽如此,脸上却掩不住笑意,眼角细纹里都沁着欢喜。

说话间,英国公李绩、鄂国公尉迟恭也联袂而至。

李绩身披鹤氅,手持一卷泛黄兵书,封面题为《六韬·虎韬》手札,乃是其早年随太宗征战时亲笔批注之物。“这是老夫半生心血所在,”他将书郑重交予苏定方,“待庆杰年岁稍长,若志在军旅,或可从中得些启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在谋不在勇,望他日后能懂此理。”

尉迟恭则抱着一个虎头枕,通体用黑豹皮缝制,虎目镶嵌玛瑙,栩栩如生。“我家那小子当年就枕这个!”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白牙,“三岁就能举石锁,五岁便敢骑烈马。给庆杰垫着,保准将来跟他爹一样,横扫千军如卷席!”

不多时,梁国公房玄龄、左丞相魏征、右丞相杜如晦等文臣亦陆续登门。

房玄龄年逾花甲,须发皆白,然步履稳健,神态从容。他送来一方端砚,砚台呈墨绿色,质地细腻,上有天然云纹流转,宛如烟霞。“锦云是个姑娘家,将来习字作画,修身养性最为紧要。此砚出自端溪老坑,温润不燥,正合女子心性。”

魏征则递上一本装帧朴素的《女诫》,封皮已有些磨损,显是常翻之物。“虽是将门之女,亦不可失礼教根本。”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者不可偏废。锦云聪慧灵秀,若辅以诗书礼仪,他日必成贤内助,亦可教化子孙。”

当年贾柳楼结义的三十六友,如今在世者不过十余人,然凡在京者,几乎悉数到场。刘文静、牛进达、张公谨、屈突通、屈突盖、盛彦师等人围坐一堂,杯盏交错,笑语喧阗。

有人提起当年瓦岗聚义,共抗暴隋,刀光血影犹在眼前;有人忆起洛阳之战,九死一生,靠一碗热汤才活下来。如今故人齐聚,儿孙满堂,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年咱们在瓦岗寨,餐风饮露,朝不保夕,哪敢想有今日?”秦琼望着满堂袍泽,又望向内室方向,声音微颤,“九弟如今儿女双全,家宅兴旺,咱们这些老骨头,也算是熬出了头,看到了太平盛世的模样。”

程咬金端起酒盏,仰头饮尽,大声道:“当年咱们打天下,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孩子们降生在这太平盛世,更要教他们守好这江山!庆杰将来从军,跟他爹一样沙场立功;锦云若是嫁给我家怀亮,那才叫亲上加亲!”

这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连一向严肃的李绩也不禁摇头笑道:“四第又胡说八道,孩子们还在襁褓中呢,你就想着结亲?莫要吓坏了慧英夫人。”尉迟恭拍案大笑:“怕什么!咱们这些人谁不是从小定亲的?我十岁就许了亲事,如今儿子都带兵了!”

笑声中,苏定方端起酒盏,起身环视诸位兄长、同僚,神情庄重:“诸位兄长、同僚的心意,定方铭记于心。庆杰与锦云能生在这盛世,是他们的福气,也是我苏定方的福气。老天垂怜,赐我一双儿女,我岂敢不敬?将来我定倾尽全力,教他们明是非、知进退、守忠孝、行仁义,不负大唐养育之恩,不负诸位厚望!”

众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内室传来轻微啼哭之声。侍女匆匆而出,抱来一个襁褓,里面正是熟睡的苏庆杰。小家伙闭着眼,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唇角微微翘起,似梦中也在逞强。

秦琼凑近细看,抚须叹道:“你看这眉眼,浓眉入鬓,鼻梁挺直,多像九弟少年时!将来必是一员虎将!”

尉迟恭也挤过来,伸出粗壮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婴儿的小手:“嘿,这劲儿不小!等他长到三岁,我就亲自教他耍槊!先练基本功,站桩、扎马步,一天不得少于两个时辰!”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哄笑。正热闹时,忽闻门外鼓乐齐鸣,銮驾仪仗自街口而来。原来是宫中派出内侍奉旨赏赐。

只见黄绢圣旨展开,字迹遒劲:

> “朕闻邢国公苏定方嫡妻高氏诞育龙凤双胎,诚为喜庆之事。公为国操劳多年,南征北战,功在社稷。今得麟儿凤女,实乃天伦之乐,朕亦为之欣然。特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并选宫中资深乳母二人,送往府邸,以助哺育。望善教子女,使其成材,将来为朝廷栋梁,共襄盛世。”

苏定方率众跪地谢恩,神色激动,几不能言。待内侍离去,程咬金拍着他的肩膀道:“九弟,陛下如此看重你,不只是因为你功劳大,更是因为你为人稳重,堪托大事。将来庆杰与锦云,定能承袭父志,光耀门楣!”

夕阳西下,宾客们陆续告辞。邢国公府渐渐安静下来,唯有檐下灯笼随风轻晃,洒下柔和光影。

苏定方缓步走入内室,只见高慧英正倚床而坐,温柔地看着摇篮里的一双儿女。苏庆杰睡得正香,嘴角还挂着一丝奶沫;苏锦云却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小手抓着母亲的衣襟,仿佛在确认这份温暖真实存在。

“你看,锦云跟你一样,是个机灵鬼。”苏定方坐在床边,轻轻碰了碰女儿的小脸,孩子竟咧嘴笑了,露出牙龈上的小白点。

高慧英轻声道:“庆杰才像你呢,睡着都不老实,小脚还不停蹬着,将来怕是也爱舞刀弄枪,不肯安分。”

苏定方凝视着两个孩子,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责任。窗外,长安城万家灯火如星河铺展,远处大明宫的飞檐在暮色中若隐若现。这座他用热血守护的城市,如今正静静拥抱着他的血脉延续。

他想起少年时随父从军,策马黄沙,箭穿敌喉;想起雁门关外雪夜鏖战,三千轻骑冲破突厥大营;想起凯旋归京那日,百姓夹道欢呼,万人空巷。那时他只知杀敌报国,未曾想过家室之念。如今儿女绕膝,才真正懂得何谓“家国”二字。

“庆杰,锦云……”他在心中默念,“你们生在这太平盛世,不必如我辈般浴血拼杀,但也莫要忘了,这天下安宁,是无数将士用性命换来的。愿你们长大后,无论执笔为文,还是提剑从戎,都能心怀苍生,肩担道义。”

夜风拂过窗棂,吹动帐幔轻扬。摇篮中的苏锦云忽然抬起小手,像是要抓住那一缕月光。苏定方凝望着她纯净的眼眸,仿佛看见了未来的模样——或许是一位才情出众、识礼明义的闺秀;或许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而苏庆杰,则在他梦呓中轻轻踢了下腿,仿佛已在沙场驰骋。

这一夜,长安城万籁俱寂,唯有兴国公府烛火未熄。炉中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墙上悬挂的铠甲与宝剑,那是苏定方征战半生的见证,也将成为两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初的图腾。

翌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庭院,鸟雀在枝头欢鸣。乳母抱着两个孩子来到院中晒太阳。苏庆杰在襁褓中挥舞着手臂,竟引得一只白鸽盘旋低飞,久久不去。苏锦云则静静望着天空,眼中倒映着流云飞絮。

府门前,一名老仆清扫落叶,口中哼着民间小调:“麒麟送子落将门,龙凤呈祥照乾坤……”歌声悠悠,飘散在春日暖阳之中。

这对降生在盛世的将门双子,尚未睁眼看世界,命运的齿轮已然悄然转动。他们将在父辈的荣光下成长,在忠勇与仁义的熏陶中启程,终有一日,也将肩负起属于自己的家国重任。

而此刻,他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安然酣睡,在春风中迎来生命的第一缕呼吸。

欲知苏庆杰与苏锦云日后如何成长,苏定方又将迎来怎样的边关急报、朝堂风云,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