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萍这边,县学和学堂也陆续放田假。

院试也放榜了。

这次,王宇川如愿上榜,成为一名秀才。

王家上下一片欢腾,大办流水席,表示庆贺。

宴席当天,许多人有意无意向沈家打听沈淮的情况,包括魏渠和王宇川二人,他们也想知道沈淮在国子监的情况。

结果沈家到目前为止,都没收到沈淮的书信。

对沈淮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

王宇川和魏渠有些失落,但也能理解。

毕竟,两地相隔几千里。

车马慢,费用也昂贵。

一封小小的家书,需要穿越漫漫长路才能送到家属手中。

“书信兴许还在路上。”王地主出言宽慰,“沈贤侄去的时候,路上还下着雪,京城天气又严寒,肯定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下来。

何况,谢大人也在京城,有谢大人撑腰,沈贤侄一定会平平安安的,沈兄和林婶不必太过担心。”

道理谁都懂。

只是没收到沈淮的书信,沈七刀和沈继业等人难免会多想。

直到七月中旬,沈家才收到沈淮寄来的书信和两大箱书籍。

沈继业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匣。

发现里面好几封书信,他找了许久才找到自家的。

“老二,快看三郎都说了什么。”林氏急忙催促,甚至还想把书信抢过来,但被沈继业避开了。

“我来!我来!”

沈继业赶紧拆开蜡封的信件,当着林氏几人的面,把书信内容念出来。

林氏、沈七刀、黄氏、沈杏四人听得认真。

当他们知道沈淮住在国公府的时候,一脸震惊。

他们知道谢大人家世显赫,却没想到显赫到这种地步。

国公府啊!

那可是高门大户中的高门大户。

饶是沈七刀,也被这个消息震得心神不稳。

其实,国公府的情况,沈淮只是在心中提了一嘴,连谢道珩的具体身份都没说,奈何他低估了‘国公府’对家人的威力。

读信的沈继业,声音都不利索了。

拿信的手,微微颤抖。

信中内容,冲击力太大了。

好半天,沈家几人才缓过神来。

沈七刀重新看了一遍书信。

这次,他看得十分仔细。

也了解了沈淮在国子监的情况。

知道祭酒是他师伯,这次放心下来。

接着,他们按照信上的交代,将书箱打开,规整分类。

然后派人去镇上通知许仪章和沈月。

二人收到消息,立即赶来沈家。

“娘,三郎的信件在哪,快拿给我。”

黄氏拿信给沈月。

沈月看过之后,激动的看向沈杏,“二杏,三郎说给我们找了不少花植相关的书籍,在哪。”

“在书房里。”

沈杏带沈月和许仪章去沈淮的书房。

沈月看到书籍,迫不及待的翻看,见内容全面且详细,兴奋得哇哇叫。

吓得沈杏赶紧把人抱住,“姐,你悠着点,别动了胎气。”

沈月刚号出喜脉,正是脆弱时刻。

“姐夫,你劝劝我姐。”

结果,许仪章看到那些会试真题,比沈月还兴奋。

沈杏:“……”

你礼貌吗?

许仪章太激动,压根就没看见沈杏的白眼。

“淮第太好了,给我们搜罗了很多会试真题,有了这些,我都敢进京试水了。”

说罢,转身出去找沈七到和沈继业。

“爷爷,爹,淮第说这些真题让我们每人抄一份之外,还能卖给书肆,争取把运费给挣回来,你们觉得呢?”

沈继业脑子转得快,“这么多真题,单凭县里的墨香阁,怕是吃不下,得多跑几个县和郡城才行。”

“此事简单,我们夫妇和二妹就能办。”

许仪章的想法很简单。

他、沈月、林志远三人,负责周边县城和郡城的书肆。

沈家和沈杏负责兴州那边的书肆。

而且动作一定要快!

因为八月有乡试恩科。

沈继业看了看沈七刀和沈杏,见他们没反对,就坐下来一起商量。

敲定计划后,便开始行动。

沈淮寄来的真题,有四个等级。

殿试的、会试的、乡试的、院试的。

他们先找人抄乡试的,然后分头行动。

至于陶行简、顾舟、赵勋、顾梁烨等人,许仪章只派人通知他们到沈家抄录,他们来得最积极,因为他们准备参加此次乡试恩科。

接着是魏渠、王宇川、陈观等人。

最后是江铭、李景舟、小魏夫子。

除此之外,沈淮还给县学写了一封信。

一封鼓励县学诸生,努力向上的信。

信中内容,沈淮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详细描述自己年早求学的艰辛,分享学习经验、考场心得,言语间感情真挚,看得教谕和一众教授、直讲感动不已。

当这封信被文书贴到公告栏时,县学诸生沸腾了。

沈淮作为青萍的标杆人物。

他的成长之路,被一众学子视为榜样。

信中内容,诸生看到的全是鼓励,丝毫没有说教的味道。

接着,沈家又送来今年的会试、殿试真题,还有京城历届乡试真题,两册诗集。

这事很快传遍大街小巷。

整个青萍,无不称赞沈淮仁义大爱。

上至知县,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沈淮和沈家赞不绝口。

教谕更是以县学的名义,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沈家。

其他学子知道后,纷纷效仿。

有人送到江湾畔,有人送到万秀村,各种方式都有。

沈七刀和沈继业看着满满一大框的书信,既高兴又犯愁。

高兴大家喜欢沈淮,认可沈淮,愁的是不懂怎么保管这么书信。

最后,沈家腾出一间房,专门收藏这些书信。

此次寄来的书籍和真题,有很多受益人。

但不包括沈杨和沈林二人。

原因很简单:沈杨和沈林府试没过。

四房对他们期望很高,结果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尤其是沈四爷,动不动就拿沈淮做比较,搞得沈杨和沈林都有逆反心理了。

如今沈淮又寄回很多书籍和真题,沈继亮和沈继辉这下也绷不住了,逮住两人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

沈杨和沈林:“……”

别人都羡慕我们有个厉害的兄弟。

别人却不知道,他们活在兄弟的光环下,压力有多大!

好想哭!

这日子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