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这家人(七十四)
一日下午,落日的余晖像被揉碎的金箔,斜斜地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溜进来,在办公桌前织出几道暖融融的光带。桌面上的玻璃杯被镀上一层琥珀色的边,里面的水纹晃着细碎的光斑,像成了一捧星星。
文件盒的四角被晒得微微发热,宋体字在光影里忽明忽暗,仿佛在纸上跳着慢舞。键盘的金属按键反射出晃眼的光,敲下去时,指尖都沾着点落日的温度。桌角那盆绿萝的叶子被照得透亮,叶脉像用金线描过,连叶尖垂着的水珠都成了小小的发光体。
最后一缕光爬上椅背时,办公室里的阴影开始拉长,把椅子的轮廓拓在墙上,像幅慢慢晕开的水墨画。空气里浮着的尘埃在光柱里翻滚,连呼吸都带着点暖烘烘的慵懒,让人忍不住想对着这抹余晖,多发一会儿呆。
李丽正在伏案审核下周发表的校样,这时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程宏同学的。便问程宏何事?程宏说,谢谢老同学帮忙,我已经到编辑部工作了,刘社长还提拔我为编辑部的副主任,我初定晚上请刘社长坐坐,还有编辑部主任等新同事们,刘社长说,如你能来,他就参加。李丽说,首先,恭喜你高升!其次,真的不好意思,今晚已有安排,两天前就定好的,你们聚吧。程宏说,那怎么行呢,你不来,刘社长是不会参加的。李丽说,真的去不了,我还有事情,再见,便挂了电话。放下手机,李丽叹了一口气,随之哎了一声,心想,这个程宏啊,也就这样了,该帮的也帮了,算是尽到了一个老同学的情分,后面的一切随他了。想到这里,突然想到,我应该跟水红说一声,水红听到李丽说的情况,直摇头。水红说,我知道了,以后也不会再和他联系了。这时,有叩门声,李丽说,请进。一看是张燕进来了。李丽说,有事吗?张燕走到李丽办公桌前说,刚刚接到组织部办公室电话通知,明天上午九点,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邓宏等领导,来我们报社宣布您的任命文件,要求报社所有人员必须参加,不允许请假。说着递给了李丽一份会议通知记录,并真诚的说,恭喜您,李总编辑。李丽说,谢谢。张燕继续说,夏社长已在会议通知上签过字了,让我送给您签阅。李丽认真看了两遍,拿起签字笔,签出:严格按照会议通知要求,认真进行布置落实。落上自己的名字和时间,递给了张燕。当李丽发现张燕没有立即要走的意思,李丽便笑着对张燕说,你不要着急,我会把你安排好的,去好好工作吧,不要分心。张燕开心的笑着说,先谢谢您了,我去忙了。李丽说,对了,还有两点,你记一下,第一,安排好会议室,做好接待准备的各项工作;第二,在工作群里发个参会通知,要求,每个人看到后必须回复。张燕说,好的,我去忙了。李丽正准备关电脑和空调下班,这时夏颖姐推门进来了,李丽说,夏姐,有事情吗?夏颖第一句话问李丽,看到会议通知了吗?李丽说,看了,我签了两点意见,让张燕回去办理了。夏颖说,晚上你有安排没有?李丽说,没有啊。夏颖说,刚刚接到组织部邓鸿部长的电话,他请我们俩到稻香楼安徽厅坐坐,我问他何事?他说,没有什么大事,临时来了一位女同学,请你们二位才女来帮我陪客。李丽说,我听您的,你说去哪就去哪!夏颖说,我估计邓部长找我们俩肯定有事情,不会是仅仅陪客那么简单,不过事归事,饭还是要吃的,帮他陪什么样的女同学呢,我们俩见招拆招呗,总之,以礼为先,尊重为上,但也不能失了自己的身份与自尊。李丽说,有您在呢,我什么都不担心,因为,您就是我的定海神针。夏颖说,就你会说话,以防变的油嘴滑舌,不着正调。李丽嬉皮笑脸的说,那也是姐姐教的。夏颖说,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这个功劳受之有愧,你啊,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吧。姐妹俩斗了一会嘴,便一前一后下楼了,走到夏颖姐车前,李丽说,还是我来当司机吧,要不我坐坐不自在。夏颖说,不错吗,知道谦虚了。李丽笑着不语,伸手接过车钥匙,上车发动了汽车。
她们开着一辆锃亮的黑色轿车驶入夜色。车灯劈开薄雾,像两柄雪亮的银剑,将街道的轮廓削得格外清晰。
车窗摇下半截,晚风便挟着城市特有的气味钻进来。新铺柏路的焦油味、咖啡馆飘出的苦香、还有不知哪家花园逸出的夜来香。夏颖的卷发被风吹得飞扬,发梢不时扫过李丽握方向盘的右手,痒丝丝的。
霓虹在挡风玻璃上流淌。红灯时,对面百货公司的玻璃橱窗正好倒映在车身上,模特儿的丝绸礼服与她们的轿车交叠成一幅奇异的拼贴画。李丽轻点油门,那些华服便碎成彩色的光斑,在车门上跳跃。
转弯时,轮胎碾过一片片梧桐落叶,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夏颖忽然摇上车窗,于是车外流动的街景忽然变成默片,只有引擎低沉的嗡鸣在密闭空间里轻轻震动。仪表盘的蓝光映着姐妹俩的珍珠耳坠,一闪一闪,像暗夜里的萤火,又像是跳动的精灵。
不一会儿,就到了稻香楼宾馆楼前。李丽说,夏姐您先下车,我来找停车位。夏颖迈步走进了饭店大厅,到一处客人很少的沙发上坐下,双目注视着饭店大门。
李丽进来了,夏颖看到李丽在四处张望,便向李丽摆了摆手说,我在这里呢。李丽循声望去,看到了夏颖姐,便快步走了过去。夏颖说,我们上楼吧。李丽说,您稍等,便快步走到了前台,问收银员小姐,安徽厅在几楼。服务员说,三楼。李丽说,谢了。这时,李丽看到夏颖姐也走了过来,李丽说,三楼。姐妹俩一前一后拾级而上。到了三楼,李丽在走廊里向前几步,便看到了安徽厅。便向夏颖姐摆了摆手。夏颖姐走了过来,简单整理了一下被晚风吹乱了的飘发,让李丽敲门。包厢门被拉开了,邓部长说,二位来啦,里面请。夏颖和李丽几乎同时说道,邓部长好。夏颖和李丽进了包厢,发现沙发上坐着两个美女,像是一对母女。邓部长走到沙发旁给老同学袁冰说,这时,袁冰也站了起来。邓部长用右手示意夏颖说,这位就是我们安徽日报社的夏颖社长,旁边这位是省日报社的李丽总编辑,李丽说副的。邓部长说,任命文件都出来了,怎么还说是副的呢。李丽说,没有您邓部长宣布前,应该说还是副的。邓部长说,明天的会议通知你没有看到吗?夏颖说,这个李丽啊,就是这么较真,您邓部长现在给她宣布了,她就放心了。邓鸿说,那好,李丽你给我听好了,想了想在这里宣布也不合适啊,便从皮包里将任命文件拿了出来,你们看看是正的还是副的。李丽笑着说,谢谢您邓部长。邓宏部长说,光嘴上说谢谢,可没有诚意,说着问夏社长对不对。夏颖说,邓部长讲的有道理,必须设宴答谢,才算真诚。李丽说,没有问题,时间您们二位定。邓部长继续介绍说,她们二位可是我们全省的才女、当红作家、青年学者。袁冰伸手分别与夏颖和李丽握了握手说,久仰大名,今日总算得见芳容。邓部长继续介绍说,这位资深美女,是我大学同学,她的芳名叫袁冰,冰清玉洁的冰,现是芜湖市财政局副局长。邓部长又指着一直站在旁边的女孩说,这位年轻人是老同学的女儿,叫袁娜。今年七月份大学毕业。袁冰接过话说,她随我姓。袁冰催着女儿,还不快问候两位大才女。袁娜也很懂事,立即走到夏颖和李丽身边说,二位美女姐姐,晚上好。你们二位是我的偶像,我读过你们的小说和散文,真的好美。李丽姐姐还上过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当代青年人,演讲过致青春,可精彩了。邓部长说,那我们坐吧。夏颖说,就我们五位吗?邓部长说,是啊。李丽说,那邓部长可要当一回洪常青了。邓部长说,我可没有洪常青帅哦。夏颖说,怎么啦,今天见到女同学还而不自信了,这好像不是邓部长的风格哦。袁娜说,我的邓叔叔可帅了,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帅呆了,听妈妈说,在大学的时候曾经追过我妈妈呢。袁冰说,小孩子,不懂事,可不要乱说,以防影响了你邓叔叔的光辉形象。邓鸿心里一阵那个美啊,笑的都合不上嘴了。便解释说,那有什么光辉形象哦,一个农村的穷孩子,没有见过世面。便跟袁娜说,你妈妈当年可是校花哦,哪里能看上一个农村来的学生。夏颖问,邓部长,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邓鸿说,安徽师范大学,我也是学中文的,先当老师,后从的政。
邓部长坐主位,右边让他同学袁冰坐,夏颖坐在主位的左边,李丽跟着夏颖坐。服务员开始上菜了。邓部长问老同学袁冰,我们都喝点白的吧?袁冰说,行啊。邓部长让服务员上两瓶五粮液。李丽说,我毛遂自荐,当酒司令。邓部长说,今天不行,并跟袁娜说,你毕业要想来省城工作呢,就一定要把眼前的两位服务好,陪好。夏颖看着邓部长说,如果部长这是在下达任务?我和李丽保证不折不扣地完成。
邓部长说,我们仨都是正厅级干部,你们二位还是主政一方的主要负责人,我哪里敢给你们俩下达任务啊!李丽说,邓部长,您可是我们的领导,你的指令,我们必须执行。这时,袁冰接话说,小女娜娜,爱好文学,喜欢写点散文、诗歌、小说等之类的文章,你们二位呢,又是她的偶像,所以我就厚着脸皮找到了大学同学邓鸿,看看他可愿意帮我想象办法,我也不知道你们二位是如此地尊敬邓鸿。下午三点钟左右,我给邓鸿打了个电话,说我下午去省城,能否安排个便餐,在一起坐坐,帮我出出主意。夏颖说,袁局长,您不了解我们和邓部长的关系,他打电话给我时,已经五点二十了,其实,我和李丽今天晚上还真的有安排,但邓部长让我们陪客,我和李丽说,必须推到一起,一定把邓部长的贵客陪好。李丽说,邓部长,您对我和夏社长还没有信心吗?只要袁娜想进我们日报社,您给夏颖社长说一声就行了。邓部长说,夏颖社长,李丽总编辑,我邓鸿何德何能,能够受到你们二位的如此尊重,我还说什么呢。按照李总编辑说的,我就当一回洪常青了,说着端起酒杯,我敬你们四位,说着干了。激动的差点没有控制住情绪。娜娜继续斟酒,娜娜给邓叔叔斟满后,要给妈妈斟酒,妈妈挡住了说,孩子啊,你可懂倒酒的规矩啊?袁娜没有吱声。袁冰继续说,先从客人那里倒,妈妈是家里人,最后倒。让你们几位大领导见笑了。李丽说,袁局长,娜娜还是个学生呢,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的酒桌规矩啊。夏颖也说,有一次我爸爸的同学来家里吃饭,妈妈说,颖颖负责倒酒,当时,我也没有多想,拿起酒瓶就开始给我爸同学倒酒,可不知道倒多少合适,边倒边看爸妈的眼色,可没有人告诉我,究竟该倒多少。记得那时候喝酒用的是玻璃杯子,倒满起码有四两,等我快倒满时,妈妈才说,行了,略留端手。我说,不是酒满敬人吗,还没有满呢。爸爸说,茶倒七分,酒倒九分,无论大杯或小杯,都不能倒半杯。爸爸继续说,从右边倒酒,左边敬酒。如果一大圆桌的客人,你只需从主位开始,然后一右一左,一右一左倒下去。从那以后,只要家里来客人,都是我斟酒。邓部长说,那时候你多大啊?夏颖说,好像读初中的时候,也就十四五岁吧。
晚餐结束了,夏颖和李丽分别与邓部长、袁冰母女打了招呼,下楼后往停车场方向走去。李丽说,还是我来开车,把你送到家,我让赵聪来接我,说着便给赵聪去了电话。夏颖说,好吧,今晚喝的有点多,主要我不适应喝五粮液,可我又不能说。李丽说,把车窗玻璃按下来,吹吹凉风,透透气,散散酒!夏颖说,我们来时,就判断了,今晚邓部长肯定有事情。李丽说,的确如此。夏颖又说,有些人,你我都得罪不起,只要那个袁娜符合条件,我们就让她进来吧。李丽说,夏姐您定,我没有意见。姐妹俩你一句我一句聊着,不一会儿,就到夏颖家了,李丽把车子停好,下车后把车钥匙递给夏姐说,我到小区外面等赵聪,估计也快到了。夏颖说,可上去喝口茶了?李丽说,您上去吧,我就不打扰郑阿姨了。夏颖说,那我上去了。李丽嗯了一声,向小区外走去。这时看到赵聪过来了,在打转向灯。李丽上车后,赵聪问李丽,今晚和那些人喝的酒啊?李丽说,组织部的邓鸿部长,他来了个女同学,让我和夏颖给他陪客。回到家,已经八点半了,李丽说,我洗漱,晚上要写一个施政纲领,等会你帮我看看。赵聪说,施什么政啊?李丽说,你傻啊,你说施什么政,就职演讲呗。赵聪突然明白了,激动的说,任命文件到啦?李丽点了点头说,明天上午九点邓部长来宣布。赵聪说,祝贺你高升,明天晚上我们庆祝一下可以吗?李丽说,自己庆祝自己啊,土不土啊!明天再说吧。李丽洗漱好,回到卧室,打开电脑,开始写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组织赋予我省报总编辑的职责,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此,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我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带领全体同事,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推动省报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我作如下表态: 一、坚持党性原则,把牢正确方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党媒姓党的根本属性,坚守政治定力,把正确舆论导向贯穿新闻采编全过程,确保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二、服务大局,深耕内容品质。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任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内容为王提升报道深度。坚持三贴近原则,用脚力丈量基层,用笔力书写时代,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三、守正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顺应媒体变革趋势,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探索全媒体传播新路径。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以创新提升传播效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四、严管队伍,锻造过硬作风。
严格落实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强化采编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营造风清气正、务实奋进的工作氛围,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铁军。
五、廉洁自律,永葆初心本色。
严守党纪国法,带头落实廉洁从业要求,秉公心、行正道,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职责使命。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将以今天的任职为起点,与全体同事同心同德、接续奋斗,努力将省报办成党委放心、群众喜爱、业界认可的权威媒体,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李丽写完后,去敲赵聪的卧室门。赵聪说,进来。李丽推开门,靠在门框上说,我写完了,你过来帮我看看。赵聪站起来往卧室外走说,你是总编辑,写个任职演说,还需要我看吗?你也太看的起我了,走看看去。赵聪跟在李丽后面来到李丽的卧室,李丽让赵聪坐下看。赵聪很快就看完了,李丽问如何?赵聪说,很好!概括来说,认识到位,态度明确,职责清晰,方向准确,最后的使命担当,很棒!
李丽说,那我发给张燕了,让她一上班就给我打印出来。赵聪说,你发吧,我回了。李丽点开张燕的qq头像,将演讲稿发了过去,并留言,明天上午打印两份送我办公室。
夜渐渐深了,冬日的寒意像一层薄纱,悄无声息地漫进卧室。窗帘没拉严的地方漏出一道细缝,月光便顺着这道缝隙钻了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长长的、银亮的光带,像谁不小心打翻了一罐碎银。
光带里浮动着细微的尘埃,在清冷的月色中慢慢游移。床尾的毛毯边缘被月光描上了一圈淡淡的白边,床头柜上的玻璃杯里,水面映着一小片晃动的月色,像块被揉碎的镜子。窗外偶尔传来枯枝被风吹动的轻响,更衬得这月光下的卧室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连时间都仿佛跟着慢了下来,裹在这温柔的夜色里不肯走。
李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没有半点睡意,明天又是她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这一步是很多体制内的人士望尘莫及的。明年就到了而立之年,以她的理解,而立之年并非都指男人,难道女人就不能立吗?真的是个笑话。李丽在思考未来的目标,新的人生巅峰,自己应该提前谋划些什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古人不是有云吗:机会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运气是准备与机遇的相遇。由此可见,凡事都需要超前准备,以备万用。
从儒家的视角《中庸》的理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论语》中也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强调了准备的核心性。孔子周游列国前长达十五年的知识储备,正是典型案例。李丽正在遐想中,手机震动了起来,拿起一看是张燕的。张燕说,李总编辑还没有睡吧,您发的材料我打印好了,明天上班我就给您送去。李丽说,辛苦了,休息吧!便挂了电话。张燕的一个电话,倒是提醒了自己,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团队是人类超能力的放大器。刘振、张燕、王鹏、办公室的胡主任、倩倩、赵燕、郭琳琳等等,一大批有才华的年轻人,需要机会,需要有人提携,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潜能,必将为我们的新闻事业做出不朽的贡献。李丽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