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403章 突击步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山基地深处,禁卫军特种兵学员、德军特种兵学员、奥斯曼军特种兵学员,在进行最后一次考试,为期三年的联合训练即将走到尾声。

蚯蚓小火车停在了红山基地车站,红山基地司令江大桥,基地后勤主任兼疗养院主任毛晓明已经在站台上等候了。

江大桥、毛晓明一起向戈辉敬礼。

“司令,好久不见。”江大桥说道:“请指示!”

“联合训练该结束了吧!”戈辉问道。

“1号到5号,这几天最后一次考试。”江大桥回答。

“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会过来。”戈辉说完,带着光绪、袁世凯等人向剑齿虎走去。

六辆剑齿虎A指挥官停在站台外面,司机已经打着火,车尾不断喷出黑烟。

兰方舟等随行人员,不跟随,留在红山基地等候。

换乘剑齿虎A指挥官,在茫茫雪原上,以三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又开出了近一个小时,一个只有一排大仓库的简易基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剑齿虎停成整齐一排,戈辉、光绪、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差不多同时下车。

草原上12月的寒风刀割一般,疼得他们直咧嘴,但是他们必须忍着,谁上你非要看飞机呢。

简易基地,平时只有三个人看守空无一物的仓库,昨天不但来了飞机,还有一百多人充门面。

基地看守,看到剑齿虎,立即组织人打开仓库,用拖拉机把飞机拉出来。

光绪、袁世凯等人第一次如此近的距离看到了飞机会为何物。

戈辉大声的介绍道:“有了飞机,就可以在天上观察敌军的调动,看到敌人在哪里。从天上扔炸弹,从天上开枪,从天上开炮。你在地上跑,我在天上飞,你跑不过我,我打得到你。”

光绪、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震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戈辉刚才的介绍,那哪是介绍,分明是在恐吓他们。

有人来请示戈辉,要不要现在起飞表演?

戈辉问光绪等人,谁想上天看看?见六个人都摇头,戈辉让直接起飞。

然后,一架运-1-m运输机,迎风滑行了不到两百米就飞离了地面,越飞越高,然后在天空中盘旋。

冯国璋问道:“一架这样的飞机多少银圆?”

“目前的出厂价一百万两银圆”戈辉故意拉高价格:“这里面包含了研发成本,最开始很贵。以后会便宜,但那是很多年后。”戈辉不想卖飞机给朝廷,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长城以南,以后是北方特区的原料产地,工业品倾销地,这是个完美的定位。

有地理、气候、人口,等先天优势,南方超过北方那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在超越之前,北方特区尽可能快的形成工业生产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文化教育优势,那么,即便是超越了,北方也不会差太多。

当然,光绪、袁世凯等人是看不到这些的,他们能看到自己脚面就不错了。

一百万两银圆?光绪、袁世凯等六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艘军舰两千万两银圆,一架飞机是军舰的二十分之一,这很贵吗?”戈辉说道。(现在1英镑=10银圆)

段祺瑞问道:“禁卫军装备了多少架?”

“咬牙装备了20架,用于训练,培养飞行员。”戈辉叹息道:“真是装备不起啊!真希望钱是大风刮来的,我就可以使劲装备了。”

“你还真敢想!”光绪淡淡一笑,说道:“比外国的飞机如何?”

戈辉想了一下说道:“我们与外国在同一起跑线上,伯仲之间。”事实上确实差距不大,禁卫军稍稍领先。

袁世凯问道:“朝廷能不能买一架?”

“不能,一架都不卖。”戈辉直接拒绝:“你可以多看两眼,回去自己研究。”

多看两眼?自己研究?你这说的是人话吗?朝廷要是能自己研究这些,还会有今天的模样吗?

光绪、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集体无语,戈辉这话说的太气人了。

戈辉走出几步,转回身正视着光绪、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认真的说道:“铁路工地的事儿,我不希望再出第二次。你过你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大家互通有无,都有钱赚,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情况非常好,我们一起保持。”

又是威胁,皇上还在呢!看来戈辉是真不把皇帝当皇帝啊!

“飞机就看到这儿,带你们看更厉害的东西。”戈辉说完,向剑齿虎越野车走去。

光绪、袁世凯等人虽然没看够,但是草原上的寒风也真让人受不了,一直待下去还真扛不住。

六辆剑齿虎重型越野车,排成一队,沿着来时路前进。

光绪、袁世凯等人都在思考心事。禁卫军的飞机让他们看到了差距,朝廷别说飞机,就连思考设计飞机的人都没有,而禁卫军已经能独立生产飞机,怎么比?

车队开出半小时后,天空中的巨大轰鸣声,打断了光绪、袁世凯等人的思绪。

在车队右侧的天空上,银色的机翼翱翔天空,正是之前给他们演示飞行的双翼飞机。越飞越远,直至消失在天际。

二十几分钟后,剑齿虎车队驶进红山基地,直接停在基地火车站。

众人从越野车上下来,马上又上了蚯蚓小火车。蚯蚓小火车吭哧吭哧喷了一阵蒸汽后,缓缓开动,越来越快,驶离红山基地。

蚯蚓小火车的速度并不快,最快也就五十公里每小时,大雪封路的情况下,仅保持不到三十公里的速度。

“我们现在是去哪里?”袁世凯问道:“你说的更厉害的东西是什么?”他实在想不出更厉害的东西是什么?

“让你绝望的东西,看了之后,你会觉得,有再多的军队也没用。”戈辉微笑着说道:“你会深刻理解什么是螳臂当车。”

袁世凯笑了,说道:“我从小站练兵到今天,什么大话没听过,就是今天的飞机,攻击地面,能力有限,不足为惧。”

“只有一架飞机,确实如此。”戈辉轻轻点头,然后说道:“如果是几百架飞,遮蔽天空时,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总之,我不信什么东西会让我绝望。”袁世凯认真地说道:“这个世界也没有真正让人绝望的东西。”

蚯蚓小火车进入努鲁尔虎山,沿着山坳蜿蜒前行,直到进入镇妖峰军事基地才拉响汽笛,逐渐减慢速度,最后停进火车站。

镇妖峰军事基地是禁卫军最早的基地,也是堡垒最多的军事基地。

光绪、袁世凯等人在基地火车站下车,入眼就是各种碉堡,和射击孔里隐现的枪管。

基地司令刘浅在站车迎接,看到戈辉,立即上前立正敬礼:“司令,好久不见。”

戈辉一边还礼一边说道:“准备一下,让特种训练营表演一下战略步枪射击。”

“立即安排”尽管心中疑惑,但刘浅还是毫不犹豫地去站台值班室打电话,然后回来请大家上车。

光绪、袁世凯等听到“战略步枪”四个字,立即觉得很失望,不过是步枪而已。

众人坐上枭龙越野车,很快来到特种训练营地,特种兵学员们已经列队完毕。看到戈辉、刘浅从车上下来,立即敬礼。

戈辉、刘浅等人还礼,戈辉直接指示刘浅:“你安排吧!”

刘浅立即安排:“司令要看战略步枪射击,立即准备,五分钟后直接开始。”

“行动”训练教官直接下令。两百多死神学员立即进入训练场。

戈辉这时向光绪、袁世凯等人介绍:“他们刚才拿的枪,你们也看到了,和FA-1903完全不一样,那就是我们的战略步枪,我为其使名为FA-81式突击步枪,它有半自动步枪的射程和精确度,还有冲锋枪的射速。”

事实上,这款FA-81式突击步枪,外形更像后世着名的巴依式步枪,最显着的特征是竹结式枪管,但是气动原理和机匣设计几乎就是简化版的AK-12,射击时后坐力小到可以忽略,精确度超过FA-1903半自动步枪。

本来改进到79次就已经很完美了。但是戈辉硬是要求金属枪托可折叠。尼虹增加了枪托可折叠功能。戈辉又提出在护木的位置增加导轨,方便加装小握把,尼虹又照办了。就这样凑够了81次改进,这款枪也被命名为FA-81式突击步枪。戈辉这小心思,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款步枪,禁卫军目前不打算装备,因为子弹产能跟不上,在出现自动化子弹生产线之前,不打算装备这款步枪。但会大量的储备,如果没有极特殊情况出现,可能会在二三十年后装备。

听了戈辉的简短介绍,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这些老军伍,已经意识到这种步枪的好处了,首先是装备得起,可以大量装备,不像飞机,连禁卫军都咬牙装备,更何况没钱的朝廷新军呢。

“如果禁卫军全部装备了这样的步枪,敌人会不会很绝望。”戈辉说道:“当今世界,除了禁卫军,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步枪。”

光绪、袁世凯等人陷入沉思,他们现在真有点绝望,禁卫军为什么有这么多厉害的武器?

训练场上,响起了第一声枪响,然后就是或连续,或短促的枪声,不论是固定靶,还是移动靶,几乎都是一枪就倒,连续射击,子弹直接将圆木撕烂。

FA-81式突击步枪的威力给光绪、袁世凯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令人绝望啊!朝廷不但没有收回北方特区管理权的机会,而且两军的差距还在快速的拉大。以后,朝廷只能更加需要北方特区,甚至像鸦片成瘾一样,离不开北方特区。

戈辉简单介绍道:“口径0.2寸(6.4毫米),使用0.2寸x1.3寸农场步枪弹。有效射程550米,可点射,可以连发,除了常规的30发弹匣,还有45发长弹匣,还有4排双进供弹弹匣,弹匣容量达到了惊人的60发,保证了火力的持续性,另外还可以兼容75发弹鼓(巴依式弹鼓)等供弹装置。”

段祺瑞问道:“你们装备了多少?”

戈辉笑了,说道:“这可是军事机密,你这可问过界也。”

段祺瑞连忙摆手,呵呵笑道:“随口一问别介意。”

戈辉看向袁世凯,说道:“铁路工地流血事件,是有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有了不该有的想法,希望袁大人约束下面的人,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有些人的确做错了,的确有了不该有的想法。”袁世凯竖起眉毛,严肃道:“但是你们的反应是不是太过了,不管怎么样,四百多条人命。”

“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最重要的是我们两军的合作一如既往。”戈辉严肃道:“我约束我的人,你约束你的人,别越界。”

流血事件被戈辉轻描淡写成不值一提的小事,袁世凯几人瞬间无语。

“有些事,一旦发生,就回不到从前了。”袁世凯笑了,说道:“事情看似过去了,其实是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在静等发芽,然后开花结果。”

戈辉的声音突然变冷,直接说道:“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有问题的人。”

袁世凯愣了一下,无声地笑了,然后说道:“没想到你这么强硬。”

“那就是我强硬的真正底气。”戈辉指着训练场上,淡淡地说道:“没有什么是子弹不能搞定的,如果没搞定,那就是子弹不够多。”

额?光绪、袁世凯等人被戈辉的歪理震惊到了,没法接话了。

“也不是我非要强硬,有些人吃硬不吃软,你但凡软一点,他就以为你好欺负。”见几个人不接话,戈辉继续道:“这话,放到国际上也一样,普遍都是吃硬不吃软,全世界三十几个国家,有一个算一个,只认实力不认人。这也是我为什么研发飞机、大炮,还有那个。”他指着训练场上正在射击的突击步枪。

观摩草草结束,因为只能远远观摩,不能把玩。

在回去的路上,没有人说话,都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锦州(不是港区)坐上关内外铁路的列车,光绪问袁世凯:“戈辉的战略步枪,我们能研发吗?”

袁世凯想了一下后,说道:“我们可以研发,但是可能不会有结果。我们缺乏枪械设计相关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我们缺钱,各种试错是需要成本的。”

“北边的报纸上说,他们要建设三十所大学。”光绪说道:“朝廷在干什么?”

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默默地听着。

“编练新军的计划暂时不要再提了,以后有条件了再继续。”光绪说道:“先做能改善民生的事情,兵为将有的想法就不要有了,你们成不了戈辉,铁路工地流血事件,就是他给你们的警告。”

火车还没到山海关,总管太监元福就把一份电文送到了光绪面前:“陛下,禁卫军发来的电文。”

光绪接过电文,看完递给袁世凯:禁卫军在12月1日拂晓,对盘踞在伊尔库茨克的沙俄军发起正面突袭。

尽管季明威在记者招待会上否认增兵,但是禁卫军确实是为了在冬季打一场大仗,贝加尔湖彻底冰冻后,东萨彦岭余脉也就不再重要了,直接走湖面才是最佳路段。

禁卫军向东萨彦岭前线增派了禁卫18、19、20师,计划打完这一仗,替换原来的六个师中的三个师,具体替换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商量。当然,总参谋部也会派人主持协商。

禁卫18师,师长荣烈、政委刘泯浩、参谋长谭亚州。

禁卫19师,师长王海南、政委田振东、参谋长韩湘。

禁卫20师,师长重庆、政委佟瑞、参谋长胡国珅。

三年回炉教育之后,禁卫4、5、6、7、8、9师原来的正职师长、政委、参谋长等都回来了,代师长、代政委、代参谋长、代团长、代营长们都交回权力,回讲武堂报到,他们为期三年的回炉学习将从十二月一日开始。三年后,将有新的岗位等待着他们。

过去的三年,被临时提拔上来的副职,这次正式成为了副职,不再是临时。总之,通过这样的轮换学习,实现了人员岗位流动。

禁卫4师,师长李靖、政委彭强、参谋长陈峰(原参谋长鲁豫,现在是总装备部副主任)。

禁卫5师,师长舟自横、政委姚志林、参谋长严悦华。

禁卫6师,师长杨明修、政委袁向南、参谋长董言勇。

禁卫7师,师长管临风、政委纪远山、参谋长单光雨。

禁卫8师,师长刚继明(原师长孙昌明,现在是总装备部第一副主任)、政委朱解元、参谋长陈结成。

禁卫9师,师长田劲、政委祝方楼、参谋长黄伟宏。

他们是都不愿意被替换的,但是由不得他们,打完这场仗,必须有三个师离开这里。

禁卫军这次的战术目的是拿下伊尔库茨克,进而控制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环抱的地区,还包括安加拉河东西流向部分,向东的延长线在内的全部地区。

冬季虽然有太多的不便,特别是经常零下五十度以后的严寒,但是冰冻的湖面和河面,冰冻的大地,踩在上面让人无比踏实,只要扛住严寒和冰雪,几乎就相当于打赢了战争的一半。况且,这样的严寒环境,公平的对待战争双方,就比谁穿得更厚实。

相比习惯寒冷的沙俄士兵,禁卫军中有很多从南方移民过来的士兵,他们的抗寒能力着实让人担忧。这三年,为了在极寒地区作战的部队,禁卫军总后勤部几乎买光了大蒙古草原上所有的羊皮,然后变成军大衣,穿在禁卫军士兵身上。

即使是这样,依然觉得不保险,毕竟贝加尔湖那里最冷时气温能降到零下六十度。指挥官需要每天三令五申的强调,必须扣好军大衣的所有扣子,遮蔽口鼻,戴好防风护目镜,戴好手套。就这样,每年冬天都有大量冻伤的,但是战争,非打不可。

后来直接解除了禁酒令,仅限冬季,朝阳酒厂专门生产了52度极寒专供朝阳纯,专供极寒地区作战部队,只在冬季,只供极寒地区。

(朝阳纯不是粮食酒,是由红薯制作酒精,不断提纯,与蒸馏水混合而成。成本相对低,味道单一,没有香型,只有酒精的味道,平时售卖的都是25度和35度的。)

不得不说,烈性酒简直是极寒地区的绝配,从此水壶变成了酒壶,再也不怕冻成冰块了。